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内容,它更贴近了儒家一种顺序学说。

  事物的本原就是物质世界,而本末强调了大小,即事物间不同的重要程度;始终强调了先后,即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那么事物本身其实就是道的一种体现。

  再度细化之下,把事物比作一条线,本末就是距离线的远近,向高处越往上,向低处越往下,都是脱离了道的表现,唯心主义便应运而生。自此便远离了物质世界。

  上者如道家追求的飞升一流,对于道越发透彻,但是早已经脱离了实际,“知”者已满却达不到“行”,做不到理学所推崇的“知行合一”。

  下如我们身边就能随处看见的利己主义者,心中道的存在已经荡然无存,“宁教我负天下人”“心外无物”诸如此类便是极好的印证,他们在乎的只有“行”,已经无“知”。更有甚者即使明白道的本质,却仍然对其不屑一顾,古时,我们称其为“小人”,而这一小字,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末字,造就象征了不可取和灭亡的必然性。

  始终就是这条线的线头和线尾,而事物在其中盘绕联结,错综复杂。儒家所求君子者,便是能够将这根线捋顺掰扯清楚的人,通过那条直线,我们便能够清晰地看见道。

  但是仅仅看见道是不够的,不然,自本末的论述为止,便不需要有之后的始终了。

  这就要回归这句话的本源,《礼记》中去,礼记中所贯彻的礼之一字本质上就是制度,换个说法,就叫做规矩。而古人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儒家追求的规矩,便是人人追求“仁义”,达到天下太平,人人通过教化的作用而变成“君子”。

  这种做法对于社会的长期发展而言极为重要,几乎奠定了中华文明屹立世界的基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

  可阳春白雪救不了下里巴人,书上的大道理救不了快要饿死的普通百姓。所以法家应运而生,给了世俗前进的一根杆子。如果道理的门槛太高,儒家的思想传承不到现今。一如道家的兴衰历程般值得借鉴。

  自此,再度回归,我终于知道了礼记到底为何产生,回归到那最初的一句三字笺言。“人之初”。有关于,人们最初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

  如果人之初,性本善。儒家的作用是什么?教导百姓变恶?荀子看似针锋相对的“性恶论”似乎总有些欺师灭祖的意味在里面。

  非也,这更加趋近于一种疑惑,反而在逻辑上讲得通。人性恶,才需要儒家来推行善,即仁义来教化,不是吗?不然儒家所承担的难道是将“误入歧途”者拉回“正道”的角色?不说可行性,单论对错,儒家又怎么可能知道他人路究竟是对是错呢?反而不就成了好心办坏事?做了一开始就错的事吗。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知道,那么儒家所求天下大同者便值得揣摩一番了。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甚至某一块区域都有其不同的风俗传统,这些如何评判对错呢?

  针对以上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先后、本末、始终一旦理清,一切疑惑自然迎刃而解。

  而后,不需要挑多重的担子,只管向前迈步,再回头看,就不存在见不到自己的错误,无法改正这一说了。

  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在此之后的产物之一。

  哪怕再谈及陆九渊、朱熹,荀子,其皆有了儒家的影子。

  顺序一说,也就彻底站住脚跟。

  带领着我们一路走到今天。

(0)

相关推荐

  • 《大学》注释(二)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知道要达到并安住的境界,则志意坚定:志意坚定,然后才能虚静恬淡,不为外物所扰:虚 ...

  • 《大学》第一章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什么意思?

    大学简介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 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 ...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二)

    图片/宁静喜悦 手机摄于鼋头渚 接着上一篇继续记录行其庭先生疏解<大学>中的"本末",听先生妙讲儒释道三家在"本末"上的异同.差别来阐述" ...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一)

    图片/宁静喜悦 初九学舍的十八 行其庭先生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入手疏解"本末".我将先生的授教整理记录下来,用于学习. 开讲,先生就简单明了的告诉大家何谓" ...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至善为止,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定是志有定向,有了志向就会静心,不会四处观望:有了静才会心安,安在当下:做 ...

  • 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发布时间:2021-06-04 中华文化 润泽心田 原文 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程颢 译文 事物都有本和末,本末是一体,不可将其分成两段. <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籍 ...

  • 周易译注·乾卦第一《《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

    周易译注·乾卦第一·<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译文]< ...

  • 十二花田 ‖ 茉轻颜 ‖ 渐知眉上事,终作袖中烟

    十二花田 十二花田 作者简介:茉轻颜,花田茉小十,安徽人.书隔红尘味,词生茉莉香,于平仄中行走,一路摇响岁月的风铃,洒落诗意千千.素心如简,便是清欢. 花田 十二花田 临江仙 · 等 香冷依稀春渐暮, ...

  • 始知前尘也奈何,愿有余生常喜乐

    欲笺心事又沉默,独语斜阑向谁说? 始知前尘也奈何,愿有余生常喜乐!

  • 男人对你有没有“动心”,通过这三件事一试便知

    文/墨然 很多时候,可能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的人简单直接,有的人比较含蓄,不会怎么表达,默默藏在心里. 导致很多人,并不知道对方的心意,错过彼此.要想知道一个人对你的心意,偶尔试探一下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