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在今天的湖北省孝感地区,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座秦朝时期的古墓,通过考古发掘得知,墓主人是秦朝一个负责法律的官员。在他的墓中,考古队员先后清理出了1155枚竹简,上面清楚的记录了秦朝的法律法规。 在其中
导读: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有一篇出自史记《史记?陈涉世家》的文言文,讲的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为推翻暴秦的统治,揭竿而起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下旨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劳役前往渔阳驻守长城。为了押解这900名劳役,朝廷在当地挑选了两个军官一起行动,为了方便管理,两个军官又从这批劳役中调出两个带头人做屯长,帮忙管理劳役,一人名叫陈胜,一个名叫吴广。
当押解队伍走到大泽乡的时候,正赶上几天几夜的大暴雨,导致山道崩塌无法前进。陈胜吴广见到这个情况,就在一起密谋说:“如今延误了日期,按照大秦律法,即便我们到达渔阳,恐怕也要被处死,还不如起义推翻暴秦,这也算是为国家大事而死。”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两个人通过一系列密谋,第二天在营地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正是宣布起兵反秦。他们先杀死两个押送的军官,然后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对于这次起义,两千年来,史学家一直认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大雨导致逾期,按照秦律当斩首,才逼不得已揭竿而起,然而事情真的如此吗?
时间来到两千多年后的1975年,在今天的湖北省孝感地区,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座秦朝时期的古墓,通过考古发掘得知,墓主人是秦朝一个负责法律的官员。在他的墓中,考古队员先后清理出了1155枚竹简,上面清楚的记录了秦朝的法律法规。
在其中一部名为《揺律》的法律文书中,记载有:“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曰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皇帝下令征发的徭役,各级官吏应该积极响应,如果不去征调,就要被处以两幅盔甲的罚款。在征调的过程中,如果劳役晚了三天到五天,会受到来自上级的训斥;如果劳役晚了六天到十天,处以一副盾牌的罚款;延期超过十天,处以一副盔甲的罚款。如果是因为大雨导致不能前行,那么可以免除责罚。
按照睡虎地秦简上的记载,秦朝征发徭役,延期到达最重的处罚就是上交两副盔甲的罚款,根本不会被处死。而且因为大雨等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延期,还会免去处罚。秦简上的内容与《史记》中的记载完全相反,说明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就不是因为大雨延期导致的,他们故意曲解法律,将延期到达说为死罪,就是为鼓动900名劳役跟随他们起义。
当然,也有学者对这种说法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秦始皇时期的律法虽然这么规定,但到了秦二世在位时,为了弥补大兴土木导致的劳动力不足,早就将秦律当成一纸空文,并没有执行。在考古结束之后,专家介绍说:这段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和史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