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小家族坚守大文化

小家族坚守大文化

——记张氏一个小家族的新春联谊会

文/吴恒侠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公元2017年1月30日,农历丁酉年正月初三,也是传统小年的上午,皖北灵璧县最北部下楼镇的小张村张氏一个小家族,在一个农家小院里举行新春联谊会。族谱上在册的39户人家,扶老携幼团聚在装满浓浓亲情的小院里。联谊会在互相拜年,互致问候祥和的气氛中拉开帷幕。庄严的仪式,和一项项议程令大人孩子沐浴在厚重的文化气氛之中;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礼;心中都深深地刻下了“孝”和“忍”字的文化烙印。

     联谊会的会场主席台设一用喷绘制作的大背景。“2017年’百忍堂’张氏天魁公、天安公家庭新春联谊会”     的会标非常醒目;左右各镶一联。上联:挥公肇始 弓长为张  五千年源流忠臣良相层出 仰我先贤垂青史;下联:百忍持家     人言立信       二百世家凤   文武才德兴族    看我后辈著华章。一副对联彰显了张姓厚重的文化。让后辈们明白“我从哪里来”,领会“百忍持家,人言立信”的家训,感受“看我后辈著华章”的激励。天魁公、天安公,是张姓二百氏支脉的一个小房。也是这个已经有六辈人小房的祖宗。这个小房虽小,却坚守自己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这次新春联谊会又是一次坚守的呼唤。新时代给农民更多的选择。260多口人,就有146口人走出村庄。留守老人的一声招唤,他们毫不犹豫地分别从深圳、兰州、宁波、合肥、南京、温州等等大中城市往家的方向聚集。张桂华一家落户南京已有近70年了,携三氏同堂七口之家于大年初二就赶到小张村;张建军夫妇带着老父亲和儿子初二晚上开车从温州起程,通宵达旦地赶路,于初三上午九时准时参加属于自己的联谊会。这是根的魅力,是家的力量,是坚守张氏文化的自觉。

    一个“孝”字贯穿联谊会始终。联谊会安排祭拜祖先、介绍孝顺父母典型事迹、拍照每一个小家庭全家福、吃大团圆饭等议程。首先,老老少少六代人面向正前方肃立默哀、三鞠躬。那一刻,每一颗心都是纯净的,场面庄严肃穆。

     这个小家族家家都有孝顺父母的感人的故事。张桂波受大家委托,在会上只介绍了几个典型。张桂元原来是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后来回到家乡小学教书。在那没有温饱的年代,冬天穿的、舖的、盖的都非常单薄。每到夜晚,张老师都心疼地把老娘冰冷的脚抱在自己的怀里……。赵祥永退休前是下楼中学副校长,曾经十几年如一日,为卧床不能自理的岳母端屎端尿。老人便秘,都是他用手一点一点地往外拨。同时,每一天早晨都要为岳父大人冲一碗鸡蛋茶…….。妻子张玉英,当时是民办教师,既要教书还要要照顾三个尚未懂事的孩子。她每每提起那一段往事,总是泪流满面,对丈夫也是由衷的感激。张桂生的母亲自幼失明,年龄大了生活不能自理,脾气也大了。张桂生和妻子放弃外出打工,总是百依百顺,服服帖帖地伺候老娘……张桂洋背着老娘去打工。他自幼丧父,小妹妹是个遗腹子。他小小年纪就支撑这个家。小妹妹出嫁了,儿子娶妻生子了。全靠50岁的他照顾年迈又有腰伤、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娘。为了生活好一点,他外出打工。走到哪了,就把老娘背到哪里……他们为父母尽孝的高尚品格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个小家族的39户人家,都以那个镶对联的联谊会背景照了全家福。每一个家庭都选一个代表介绍家庭成员。凡是没有成家的青年、孩子都有一个红包。一张张全家福,让小院充满了祥和;让每一个家庭定格在满满幸福的时空里。

     在外打拼的后生们,一个个轮流登台演唱。一首首《父亲》、《母亲》、《父老乡亲》、《谁不想家》的歌声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歌者哽咽,听者落泪。不懂事的孩子也安静下来了,用稚嫩小手为妈妈抹眼泪。母子、父子之间一年的思念与牵挂,随着动人的旋律从心底流淌出来了。主持人张赵老师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临场发挥,穿插了一段台词:“我在南方闯荡,老娘站在大门口面向南方,看月亮;我去了北方,老娘站在房后面向北方,看北斗。儿走千里母担忧,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在南方想家,我在北方想家,我身在江湖心在家。我想为我操劳大半辈子的老娘;我想为我流血流汗累驼背的老爹。爹啊,娘啊,请你们不要牵挂,我已经长大。”

      主持人充满情感、诗一般的的台词,把爹娘和儿女们一颗颗滚烫的心都捧了出来,把联谊会推向高潮。“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过年,就是一家几代人的盛大团聚,寄托这一年的牵挂;过年,就是吃老娘包的饺子,寄托一年的思念。

      活动的最后一项议程是吃大团圆饭,16张圆桌都有一名辈分高的统领。鸡头、鱼头要对着长辈;第一杯酒都洒在地上敬天地。每一道菜长辈先动筷子享用,以此类推共同分享。规规矩矩如同仪式。一餐大团圆饭吃出了“敬畏天地,长者为尊。”的乡间文明。

     “孝”字,修身;“忍”字,养性。这或许就是张氏家族文化内涵。这个小家族一直坚守着祖宗留下的这一宝贵遗产,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这个小家族的每一代人、每一个小家庭,每一个成员。从建国到现在,这个家族从几十口人发展到200多人。其中就有14位中小学教师、校干;有20多人在不同的城镇有了自己公司,自己的事业;在读的本科生19人,其中5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他们坚守出了大家庭的和谐、小家庭的美满,坚守出了自信与自豪。

      我有幸以旁观者的身份亲临联谊会的现场,分享一餐隆重的文化盛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为了表示敬意,谨以此短文记之。

2017年2月5日于灵城镇阳光小区



(本文作者为灵璧朝阳镇老书记、现灵璧朝阳农业科技基金会秘书长吴恒侠老先生)


【灵璧诗歌】分手第一夜

【灵璧视点】安徽卫视记者带我们走近“灵璧足浴女死亡”真相

【灵璧随笔】农耕日记(一)

【灵璧美文】马儿菜

【灵璧随笔】农耕日记(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