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以3万对敌30万人,运用磨盘战术,赢得多场战役,实在高明
蓝色字体 导语: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可以体现出毛泽东用人用兵的巧妙。他用智慧巧妙地躲过了蒋介石30万士兵的干扰,仅仅3万人就应对了这30万人敌军。这篇文章就让我们探索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蒋介石对第三次围剿是十分激动的。围剿前蒋介石就发话:共产党回赣南的时候,我们要称他们出其不意,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把他们全部歼灭。
他对共产党是恨之入骨的,发动士兵突击前就给他们进行了非常严峻的训话:你们如果把朱德和毛泽东剿灭了,就给你们一级的奖赏,任何人都能够拿到这个奖,功劳大的还会有其他的酬劳。
毛泽东的心里很清楚,红军与国民党相比较而言有许多的弱势。如果打得赢的话,就必须打,打不赢的话就先撤退。毛泽东面对这30万士兵用了一个战术,那就是磨盘战术。
所谓的磨盘战术,就是要把敌人深深地诱导在林子里面,用熟悉的地形攻击他们最薄弱的地方,之后再包围,不停的诱导,由内到外,从敌人的后方出击。敌人知道自己被包围之后必然没有返回的能力,他们很疲惫了,就要趁这个时机把他们全部攻下。
蒋介石与毛主席最不一样的点就是蒋介石对眼前的利益非常看重,他得了一座城会立刻高兴起来,失了一城必定会忧伤一阵子。他对一城一地的得失是十分在意的。
7月底,仅仅一周的时间,毛泽东就在他磨盘战术的战略思想下,把敌人耍的神出鬼没。他们用当地的有利地形躲开蒋介石士兵的正面冲突,而是不断的把自己的优良队伍穿插在敌人的内部,赢得了三场战役的胜利。
这三场大的战役可谓是全部的胜利,这些战役让红军战士们激起了信心。他们不仅跳出了包围圈,还带走了那么多的敌人。这对蒋介石来说是十分耻辱的,他也决心要与红军痛击。
蒋介石料到红军的主力部位在黄陂,于是命令自己所有的士兵向黄陂进发。红军已经十分疲劳了,他们极其需要时间整顿。
红军的侦查人员立马将国民党的举动向毛主席汇报:敌人从几个方向分散而来。毛主席就料到蒋介石对上一次的失败一定是十分生气的。他这一次直接派出了30多万的大军,从各个地方奔涌而来。
毛泽东下达了一个命令:让所有的士兵们在原地睡觉。战士是十分紧张的,但还是选择相信毛泽东。因为他带领着战士们得到了多次的胜利。大家与其惧怕,不如选择休息。
所以也就发生了历史上奇怪的一幕:国民党准备进军黄陂,红军的部队在原地休息了整整三天。这三天是高质量的三天,这三天可谓是生死攸关的三天。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判断是十分准确的。蒋介石决心不能再让红军逃跑了。蒋介石下令让手底下的士兵对红军进行紧密的搜索,要不断的放快自己的搜索速度。他们的速度尽管快,还是给红军留下了三天睡大觉的时间。
毛泽东了解黄陂这一代的地形。国民党就算追上来了,也会被地形所缠绕。地市对他们来说是更难的,他们要不断在村庄中找方向。国民党携带了大量的武器,必定会从红军的后方展开斗争。
红军在这三天蓄势待发,把自己的精神充足了起来。红军利用有利的地形,把高山全部抛在脑后,翻越大山之后,彻底地让国民党失去了判断,也失去了目标。
国民党只能望着山不断地叹气。毛泽东在天亮时让部队们停止前进,决定用调虎离山的计谋迷惑敌军。他派出了一部队人让他们在路上不断的留下暗号,给国民党一些吸引。又在另一方面把主力的部队调到和他们相反的方向,找时候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国民党发现自己是反方向追捕时就知道围剿决定会失败。他们选择了爬山和红军比赛奔跑的速度。只是,奔跑的路程就像一个无期徒刑一样,尽管有生命,却要被白白地耗死。
半个月的时间,他们也没有看到红军。等到红军休息良好,准备充足的时候,毛泽东就知道他们最大的机会来了。毛泽东命令大部队和敌军展开血拼。红军不用被追捕,而是在后方追着敌军打。
这时,国民党已经被折磨得没了脾气,也是十分疲惫不堪的,没有一点军心,军心涣散。红军猛追上去打败了敌军。蒋介石在南昌非常无奈的说道:我们十个人也不能当一个人用,我们30万大军也没有把他们三万大军拿下来。
结语:第三次的反围剿,毛泽东运用灵活的手段把战略思想用到实战中,而不是当做一个理论学习。比红军多十倍的敌军也倒在他们的旗下,毛泽东的战术可谓是十分机智的,也是十分凶猛的。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是战斗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