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害差点投河自尽,出狱写下千古名作,堪称优雅骂人的教科书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几十年都在被放逐的路上。

这当然离不开一场关于他生死的“乌台诗案”,而更是因为此案,害得苏轼差点丢了性命。

有人说,“乌台诗案”留给苏轼的是刻骨铭心的伤,甚至差点投河自尽,就连时光都无法轻易将之愈合。

说起苏轼,他可是500年难遇的一个奇才,文学,绘画,书法,为政,更是在古代文坛上独步天下,其文学成就就让人望其项背。

可是就是这样的他,怎么会被别人害呢?

事情的导火线便是苏轼的一篇《湖州谢上表》。

这篇是苏轼调任徐州的前夕所做,其意是想表达对皇帝的圣恩,整篇文章除了阐述自己毫无政绩,忝列门墙外,就是大段大段感念皇恩浩荡。

可是不知道为何,苏轼在最后却偏偏加上了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意思就是陛下知道我愚昧不堪,不合时宜,难以和变法派共事,又考察我年老不爱生事,在地方管理普通百姓勉强及格。

其实,这句话打眼看上去就是苏轼发了几句牢骚,只不过另有所图的人看上去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苏轼的死对头。

于是于是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在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开始给他上纲上线。

不仅如此,还联合了其他大臣一起寻找苏轼的罪行,申请皇上一定要将苏轼问斩才行。

皇帝没办法,只能立刻招苏轼回京,在牢狱中等待提审。

在受审的过程中,苏轼对大部分指控,都只能承认在诗中批评了新政。

各类人士也是纷纷出来为苏轼求情作证,终于元丰三年(1080年),神宗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诗案其他相关人员也受牵连。

出狱后的苏轼看清了太多丑陋的嘴脸,于是接着做了一首诗辱骂陷害他的那些人。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诗的开篇点明了自己因为文字作品而受害,更是引用了塞翁失马的典故“塞上纵归他日马”,暗指自己能出狱还是有福气的。

而“城东不斗少年鸡”则借用唐朝斗鸡精英贾昌的典故,把无耻小人贬得一无是处!更是告诉那些小人们:老子不和你们玩了!之意。

成为了千古名作,也堪称优雅骂人的教科书!

不过,被贬后的苏轼像是“彻底活过来了”一样,更是在被贬后写出了大量的经典之作!

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写下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叹人生的真谛不是消极悲观,而是超脱飞扬、自由自在,潇洒从容。

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写下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也是最豁达的一首词了,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选择我行我素。

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又有何不同?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可以说,苏轼真是善于用诗来讲道理,他所用的意象也简单明了,却能让人秒懂。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

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豁达。

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除此之外,还有《辛弃疾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不仅包装精美,更是根据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设计了优美的封面,纸质也很精良,阅读起来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

一包烟的价钱,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