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二妻林洙眼中的林徽因:她太聪明了,说实话做她的丈夫很累
中国古代有句俗语是“结发夫妻心贴心,半路夫妻各顾各”,说的是初婚的夫妻是知心人,重新组合的家庭往往各怀心思。
不过继室常常也有自己的好处,比如享受老夫少妻组合才有的纵容,比如不需要承担“贤内助”的压力,比如不用养育子女。
梁思成第二任太太林洙便是一个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继室。
她在回忆录中大量记述了丈夫梁思成和原配林徽因的感情生活。
其实真伪很难判定,毕竟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时,她才刚刚出生。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感情经历和婚姻生活,林洙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后来的倾听者和旁观者。
不过林洙那句“她太聪明了,说实话做她的丈夫很累”,倒是也非空穴来风。
林徽因
首先,林徽因真的很聪明。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在美术史、建筑史、诗歌、文学创作和翻译等领域,都有所建树。
在坚持学术之路成为清华大学教授的同时,林徽因也没有放弃家庭生活,生儿育女,把子女们都教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这样一位伟大的、堪称时代先锋的女性专家学者,当然非常的聪明。
做林徽因的丈夫,确实不会轻松。
因为林徽因真的太美、太出色了。
林徽因梁思成与家中长辈
很多在民国传诵一时的大美女,留下的影像都是差强人意,有的是因为时代产生的审美代沟、有的是因为妆容服装或照相技术的不足。
但林徽因留下的影像,无论是盛装的杂志封面,还是素颜的生活照片,无一不是姿容出众,且举手投足,都充满了自信,没有一丝做作。
这样一位大美女,又有诗人的细腻才情和学者的广阔格局,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引人趋之若鹜,更别提民国时那些激情奔放的才子。
所以当她的丈夫的确不会轻松。
梁思成
既要展示强大的能力打败追求者,又要对追求者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否则每天都是争风吃醋,那么什么正事也不用干了。
更不要说,林徽因的追求者,从不因她的拒绝而退却,更不会因梁思成的存在而收手。
不过第一个发现林徽因的美,并且心生爱慕之情的男人,其实还是梁思成。
那时候梁思成刚17岁,一天接到父亲梁启超的嘱咐,要他去林长民的家里一趟,见见他女儿林徽音(林徽因原名)。
林徽音(林徽因小时候)
父亲一贯严肃,梁思成也不敢细问,但大姐戏谑的眼神和母亲的欲言又止,也让少年心中对此行的目的有了几分猜测。
关于林家女儿的事情,自己家中谈了很多,虽然一切都还未定,但梁思成作为一个接受新思想的青年,对家里安排的婚姻多少有点抵触。
一路上胡思乱想,到了目的地,幽暗的林宅里,梁思成被请进了林长民的书房。
等待时,梁思成开始想象稍候会见到怎样的女孩。
民国初年京城的少女,多是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穿着艳色或素色的绸缎衫裤,拿着与衣衫同色的手绢,表情矜持,少言寡语。
梁思成见多了这样的女孩,心中对一会儿的见面,也没多少期待。
正在此时,门打开了,伴着一道光,一个少女娉婷而入。
梁思成眼前一亮,只见她梳着两条辫子,辫梢处用绸带各绑着一个蝴蝶结,浓密的头发包着一张巴掌大的苹果脸,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
来人正是不到15岁的林徽因。
林徽因
那个时候她还叫林徽音,这名字是她的祖父林孝恂所赐,取自《诗经·大雅》“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初见佳人,梁思成第一反应也是诗经中一句他早已熟记却从未理解的诗词: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眉目清秀的小哥哥,林徽因落落大方的嫣然一笑,两人并没有做太多交谈,只是稍微聊了几句,林徽因就转身告辞。
梁思成看着她离去的倩影,只觉得刚刚是一个小仙子在他面前飞舞了一圈,飘然而来,袅娜而去,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对梁思成来说,这意料之中,却预想之外的初见,成了人生中最绚烂的一瞥,让他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怦然心动。
两人再见面时,已经是几年之后。
这期间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各国。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在欧洲时
长途旅行不但让林徽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让她树立了未来一生的学术志向,她立志成为一个建筑学家。
这志向甚至影响到了梁思成。
当林徽因从欧洲游历归来后,林长民特意把女儿托付给梁启超,后者专门派人把林徽因从上海接回了北京。
之后还让梁思成专门登门去探望独自在家的林徽因。
这是几年前那次“偶遇”之后,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各自都大了几岁,且双方家长暗示已经相当明朗,两个年轻人很快就交谈起来。
还是在当年那个幽深宁静的书房,梁思成又见到了时不时出现在他梦中的少女。
林徽因和她的同窗,右一为林徽因
此时的林徽因还有几分稚气,个子却比当年高挑了许多,苹果脸圆润依旧,左颊上的小酒窝忽隐忽现。
不过林徽因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小儿女的风花雪月,她向梁思成谈到了自己在欧洲的见闻,特别是关于建筑学的描述让梁思成大开眼界。
那时候的梁思成还没有决定自己的未来,他家学渊博又爱好很广,面对纷繁的学科和前路,他陷入了很多青年都会有的迷茫。
和林徽因的这次交谈,却帮他拨开了迷思。
“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
“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林徽因和梁思成
“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这世上便是有这样命定的姻缘、注定的伴侣,虽然并非从小青梅竹马,但只是寥寥交集,梁思成和林徽因便注定了未来几十年的携手比翼。
随着两人关系的确定,梁思成甜蜜的烦恼也开始了。
原因无他,此时的林徽因已经成为优雅、迷人的年轻淑女,不但天生丽质,而且学通中西,林家有女初长成,追求者也此起彼伏。
最有名的追求者,自然就是林长民的学生,民国诗人徐志摩。
林徽因和父亲在英国游历时,便与当时在英国求学的徐志摩相识。
徐志摩比林徽因大7岁,已经成婚数年,有了一子,虽然不满包办婚姻,但也还是把原配妻子张幼仪接到了英国相聚,并且怀上了次子。
可即使如此,徐志摩一见到青春妙龄的林徽因,还是立刻一见钟情,展开了热烈追求。
徐志摩
只有16岁的林徽因,第一次遇到这样锲而不舍又热情直白的追求,身边没有母亲陪伴的女孩彷徨无措。
特别是追求她的年长男子还是位多情又热烈的诗人,他的笔能描绘出那个时代最温柔的情意和胸怀。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
“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面对这样优美又露骨的告白,林徽因虽然害羞,但也还是有几分情动,不过很快她就清醒了。
因为她亲眼目睹了徐志摩是怎样一面对她柔情蜜意,一面冷漠残酷地对待他怀孕的发妻。
徐志摩深知恩师极爱林徽因这个女儿,绝对不能允许她给别人做妾,所以必须摆脱前一段婚姻,才有资格向林徽因提亲。
徐志摩与张幼仪
于是徐志摩不顾张幼仪怀着身孕,竟然向她提出离婚,张幼仪以怀孕为由拒绝时,徐志摩竟然建议她去打胎。
且不说胎儿也是一条无辜的生命,当时人流手术还非常危险,动辄就会要了孕妇的命,而且英国打胎违法,要去黑市找非法医生才能实行。
徐志摩
徐志摩竟然在异国他乡,向自己第一次出国的发妻,提出这种建议,不得不说男人变了心,真的就不再把旧爱当人。
作为民国女性,林徽因不会特别要求男人忠诚。
但即使年纪再小、心弦再被徐志摩撩拨,看到张幼仪的遭遇后,林徽因也不会再给徐志摩机会。
林徽因非常聪明,她虽然年轻,但也明白,自己只是徐志摩离婚的借口。
没有自己,也会有张徽因、王徽因,总会有那么一个女子,成为徐志摩手中的素材,用来宣扬他追求的“自由”、摆脱他深恶痛绝的婚姻。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不只她深知这点,她的父亲林长民、她未来的公公梁启超,也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因为这就是民国时代,旧传统与新文化激烈碰撞时,处处可见的“活剧”。
因此虽然拒绝了徐志摩的追求,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并未把徐志摩驱赶出自己的生活,徐志摩依然作为弟子出入自由。
林徽因未来的公公梁启超甚至招揽徐志摩到了麾下,让这位名声日隆的青年诗人作为主力,成立了自由诗派“新月会”。
不过所有人都低估了林徽因的魅力,在成功结束婚姻后,徐志摩依然对林徽因热情不减。
泰戈尔1924年访华的合影,左一梁思成右二林徽因右一徐志摩
1924年梁启超成功邀请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负责主要行程,梁思成和林徽因都参与接待。
北京的四月,是个美丽的季节,天总是很蓝,风也是柔柔的,嫩绿色的树叶爬上枝头,百花到了争奇斗艳的季节。
此时正是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盛放的时候,也是在这样一个晴朗的春日,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人陪伴下来到了法源寺。
法源寺的丁香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泰戈尔一行人抵达时,被称为“西海菩提树”的几百株丁香正在灿烂怒放。
就是在这片丁香林里,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三人相会了。
作印度装扮的林徽因
微妙的气流在三个年轻人之间徘徊,敏感的大诗人泰戈尔也捕捉到这难得一见的“修罗场”。
林徽因英语极佳,又美丽出众,在接待人员里非常引人注目,泰戈尔一早注意到这位美丽的中国姑娘。
徐志摩是泰戈尔踏上中国土地时,接触的第一个人,他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泰戈尔和他一见如故,短短几天就惺惺相惜,从两人的沟通中,泰戈尔知晓了年轻诗人对美丽姑娘的心意。
在终于见到这位美丽的姑娘后,泰戈尔意识到他的朋友必然会感情落空,陪伴在美人身边的沉默青年,才是她真正的归宿。
年迈的智者感知到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拒绝,也体察到她和梁思成的情意,这年轻男女的爱情,让他灵感迸发,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梁思成、泰戈尔、林徽因
老诗人准确地判断出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鸿沟如天地一样不可跨越,阻碍不仅仅是梁思成,更大的阻隔来自于两个人志向截然不同。
徐志摩一生的成就都是对于新诗的探索,他和泰戈尔的交情算是他人生中的重磅。
但林徽因的世界要广阔得多。
与泰戈尔的交集,只是林徽因绚烂一生中的小小浪花,她的世界不限于文学,建筑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梦想。
她和徐志摩确如天空和大地,看似交相辉映,实则宛如两条平行线,既遥不可及,也永无交集。
梁思成、林徽因与家人合影
只有和林徽因志向相同,共同追求理想的梁思成,才是真正比翼齐飞的伴侣。
徐志摩是林徽因人生一段小插曲,梁思成才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梁思成对徐志摩其实没那么多心结,只是多少有些心累。
毕竟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只是亲友圈里微不足道的花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哪家品貌出众的闺秀没几个热情的追求者。
让梁思成感到心累的是,因为泰戈尔访问的热潮,徐志摩婚变的新闻再次被翻了出来,给他的母亲李惠仙带来额外的困扰。
李惠仙并非旧式大家长,她不在乎林徽因的西式教育和新派女性作风,却介意自己的宝贝儿子成了小报上的笑话。
林徽因梁思成
不过梁启超和李惠仙到底是开明的父母,没有拆散这对情侣,反倒是催促他们尽快启程前往美国留学。
只是悲剧的种子却也因此埋下,因为李惠仙早已身患重病,但为了儿子的前途,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三个月后李惠仙病逝,临死前没有见到自己长子最后一面,这成了梁思成毕生的遗憾,也是他和林徽因婚姻中埋得最深的一根刺。
梁思成从不在乎妻子的追求者,只是追求者带来的舆论、流言、亲人的叹息和朋友的戏谑,常常会触动心中这根他自己都不敢碰触的刺。
梁思成知道妻子从没有给这些追求者机会,也深知妻子为他做出的奉献和付出,但时间久了,次数多了,那根刺还是让他感到疲惫。
左一是梁思成,前排左一林徽因
妻子有能力和他一起翱翔九天,但作为男人,很多时候他只想有个温柔乡让他能避开外面的风雨躲藏。
不过在妻子活着的时候,梁思成从未抱怨,如果林徽因是泰戈尔诗中的大地,那么他就是沉默的山峰,与“大地”融为一体。
无论多少喧嚣,从不怀疑,从未背叛,包容和理解贯穿了他和林徽因感情生活的始终。
直到妻子生命终结九年之后,梁思成才松下心智,软下筋骨,一头扎入年轻继妻的温柔乡里,叹息一声:我好累。
这是林徽因的幸运,也是林徽因的悲哀,她没有选错男人,但也无法预知身后事。
梁思成
不过她生前获得了完美的爱情,也就够了,毕竟身死之后,那就是其他人的人生。
当林徽因生命终结时,她一生的故事也就结束,之后是否有人续貂,其实也和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