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搞排名,有什么新意吗?
以下内容发布于2015年11月,现在翻看一下,发现变化不大,除了人均住院费用增长了以外。看来那么多年,我们都是在转圈圈。
标题:公众认你是“最佳医院”?
近日,某大学又出台了最新一期的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虽然榜单多少也反映了医院间的水平差异,但其所带来的价值和当前的医疗改革背景着实南辕北辙。老百姓希望的是去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的医院,并不会和他人炫耀在哪里看病。请问上榜医院的院长们,你可敢拍胸脯说“我院至今没有出过一起医疗事故,没有一个患者骂娘”?因此,类似这样的榜单可以休矣,让更多人参与评选的榜单才有借鉴价值。
窃以为,榜单不应比学术水平,而该比学术影响范围。从榜单上看,几乎清一色都是三级医院,甚至都是三级甲等医院,也就是中国最大最好的那些医院。占比最大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就基本占据榜单的半数,请问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占全国才多少?如果按榜单看病,是不是加剧看病难的问题?
北京协和算是全国最好的医院,但全国也只有一个,就只有那么多医生,他们就算不吃不喝,一天能看几个病人?但如果协和医院能帮助全国几十、甚至上百家医院提升业务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敢于放心看病、看得好病,那么“协和”的影响力才会更大。因此,榜单要比的是,哪些大医院培训的小医院多、培养的各地人才多。并且,这些小医院、各地的人才让老百姓满意度高。只有这样,这些所谓排行榜前列的大三甲医院才能帮助国家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即拆掉大医院的墙。
有明眼人指出,榜单上的医院看病更贵。哦,这也是一个问题。其实,所谓“最佳医院”应该比谁看疑难病多、但谁更省钱。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三级医院人均住院费用12100.2元,二级医院是5114.6元,(2019年三级医院人均住院费用13670元,二级医院是6232.4元),那么按榜单就医是否要花更多的钱?有人会反对说三级医院主要看的是疑难杂症,那么请问这些上榜医院看了多少疑难杂症?对于这些难处理的疾病,哪些医院让老百姓更省钱呢?这是病患家属真正关心的问题。
对于一些普通疾病诊治,也可以比较各地医疗机构的费用使用情况,看看同一种疾病,哪些医院更省钱?如果每个地方的医保政策不同,也可以分区域来比较,那么这样的榜单才有实用性,同时帮助各级医疗机构提升效率水平。因此,像电影、音乐、购物等排行榜是鼓励老百姓消费的话,那么医院的排行榜应该是帮助老百姓能省钱,不要被某些名人指着鼻子说一生的积蓄都花在医院了。
再说了,榜单可有解决医院服务态度的问题?谁家服务好,也该比一比晒一晒吧。
曾有某地网民搞了医生的红黑榜,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医生看的是专业,认为红黑榜不客观。老百姓哪懂什么专业,看的就是感受。专业领域让专家去评比,如果榜单给老百姓参考的话,就应该列举一下所谓最佳医院有哪些服务创新,尤其是让多少病患家属感受到的并且满意的。这样,榜单上的创新就可以复制,并且可以鼓励更多医疗机构去创新,进而真正将“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落到实际工作中。创新在业务领域是专业问题,大三甲医院有明显的优势,一般的医疗机构无法超越;而医疗服务就没有门槛,谁有心都可以做得更好。想想看,如果有更多医院看重“用户体验”,我们尖锐对立的医患关系会不会有所缓解?
另外,榜单对医务人员是不公平的,应该比医院为员工做了哪些。
上了榜的医院员工很高兴,没有上榜的医院员工怎么想?或许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评选,反正也轮不到小医院。那么这样的评选最后就几百家三级医院在拼搏,剩下的两万多家医疗机构、几百万医务人员旁观,那么榜单还有什么借鉴意义?
2015年在某些医院还出现过医生、护士停诊的事,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无外乎医院的做法没有让职工满意。员工不满意,患者满意乎?
因此,或许可以考虑增加员工满意度的排行榜,看看哪些医院在为本院员工做事,做了哪些让员工满意的事。相信员工满意度高了,对患者的服务也会水涨船高。而且让其他医疗机构至少为医院的明天好好筹划,否则所谓的专家跳槽了,来年的专业评选还能上吗?
总之,该榜单如果一味地这样评选,对于现在的医疗环境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加剧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垄断解决不了中国的医疗困境,只有打破垄断,让更多医疗机构参与、让老百姓参与、让员工参与的榜单才会有生命力。创新不是说一定要开天辟地,从评选方法就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