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自传中的高敬亭
1939年4月底我和叶挺军长到江北解决高敬亭问题。高系四支队司令,是红二十五军北上以后在鄂、豫、皖边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领导人。但在和平合作以后,一贯不执行中央路线,中央派去大员也遭拒绝,把部队视为己有,拥兵自卫。中央和军部要四支队开往淮南路东敌后抗战,高不执行。军部于1938年冬即派张云逸同志过江,说服高敬亭执行指示,高不理睬,把主力团留在大别山。经过郑位三、张云逸同志的工作,四支队的干部和部队都愿开往敌后抗战,只是高敬亭个人不肯。高贪污腐化,用人唯亲,在干部中信仰不高。我们到江北后,沿途视察部队,传达中央和军部的指示,部队情绪很高,干部也赞成,因此,我们就在四支队司令部召集高干会议,决定部队东开计划,当时高也赞成。会后我就同叶军长前往淮南路东。但事后高又改变主意,要九团停止出发。因九团团长坚决执行会议决定与军部命令,高无法制止,乃将部队东开。我们在东进途中就知道七团团长(杨)与政委(曹)携款潜逃,这两个人是高的亲信,在部队中毫无威信,他二人潜逃后,更激起了七团干部对高不满。
我们到后便召集干部会议,传达中央与军部指示,开展反杨(团长)、曹(政委)斗争,但干部却诉起高敬亭之苦来,说高任用私人,乱肃反、贪污腐化,违抗中央命令,要求军部将高撤职,因此,七团便由反杨、曹斗争而转到反高斗争。我们到十四团后,也是如此,九团开到以后,千部反高情绪更为激昂。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就看出高的品质恶劣,并已在部队中完全孤立,因此,即将情况电报中央和军部,建议把高撤职,并将高逮捕起来,改组四支队,同时将周骏鸣所属之第八、第十、第十五团编为第五支队。
高敬亭问题的解决为江北抗战打开新局面。不久,军部便成立江北指挥部,以张云逸同志为指挥,徐海东、罗炳辉同志为副指挥,我为江北政治部主任,张劲夫为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