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八:罗吉尔.培根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八:罗吉尔.培根

  

阿拉伯文明的传入,导致了经院哲学内部的一场大论战。尽管托马斯主义很快取代奥古斯丁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要恢复到当年奥古斯丁主义的统治水平却是不可能的。还在托马斯时代,罗吉尔.培根就以他的卓越的实验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预示了新时代的曙光。后起的司各脱主义和威廉的奥卡姆主义则一方面企图恢复奥古斯丁时代宗教的纯洁,把理性从宗教中排斥出去,但在客观上却导致了理性的独立;另一方面又发扬了唯名论思想,成为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先驱。而在德国,艾克哈特的神秘主义思想则以泛神论的形式给予正统经院哲学以沉重打击。所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再加上14世纪由意大利发端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导致了经院哲学的解体。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整个经济生活的停滞不前,自然科学曾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但在几个世纪的过程中,还是积累了许多技术发明。到了13世纪末,在城市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有人开始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某些系统化和概括工作,在这方面,英国走到了其它国家的前面。对数学和自然科学兴趣的不断增长,这在英国有着牢固的传统。有着某种反对派倾向的法兰西斯派,在大学里获得了明显的优势。  在这样的社会和科学的基础上,在当时的英国教育中心牛津大学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革新人物,他们强调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反对正统经院哲学,预示了近代哲学思想潮流的许多新观点,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实验科学的先驱罗吉尔.培根。  罗吉尔.培根(1214-1294)是英格兰哲学家,基督教僧侣,出生于英格兰德尔谢特郡依里切尔附近的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1226年入牛津大学学习,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241年,又去巴黎大学进修,学习了当时科学的所有科目:哲学、神学、医学、数学、法学等等。1252年他回到牛津任教,并从事各种科学实验。他论述过火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曾考虑过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甚至还幻想过自动的车船、飞行的机器等等。由于他的思想与活动同教会要求不相符合,因而不断受到法兰西斯教团的迫害。1257年,他被逐出学校,被囚禁在巴黎的一所寺院里,在严密监视下被折磨了10年。1268年被释后,他又在自己的著作中抨击僧侣的愚昧无知,受到教团谴责。1268年,培根以60多岁高龄被关进监狱,在14年的囹圄生活中受尽了折磨。1292年,78岁的培根才从监狱中放出来,1294年在牛津去世。

培根一生酷爱自然科学,积极从事科学实验。他的主要著作是写给教皇克莱门的,有《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和未完成的《哲学研究纲要》等。他的这些著作,生前就被教团总管禁止发表。现在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大著作》,其它著作都只剩下一些片断。

1.认识的四种障碍  

罗吉尔.培根是托马斯时代的人,也是托马斯的激烈反对者。培根的矛头直指经院哲学无视科学和经验,一味强调烦琐空洞推理的思想方法。首先他指责托马斯就亚里士多德写了许多大部头著作,却不懂亚里士多德写作用的希腊文。他认为,过去的翻译,包括圣经的翻译,都是错误百出,无法运用,应该立即统统烧掉。因此,当务之急不是讨论逻辑学和拉丁文法,而是抓紧学习希伯来文、希腊文和阿拉伯文。其次,培根指责托马斯等人对数学知识不够重视,他认为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极其重要而且有用的。最后,培根指责托马斯等人把一切问题诉诸权威,通过死板的逻辑推演来解决,而完全忽视了作为一切科学的源泉的经验。  
罗吉尔.培根在哲学史上最著名的地方是他提出的妨碍掌握真理、阻止人们达到" 真正认识" 的四种障碍,即" 屈服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 (罗吉尔.培根:《大著作》,牛津1900年版,第1 部分,第1 章)罗吉尔.培根的" 四障碍说" 显然是针对正统经院哲学家的,同时也批评了那些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人们。罗吉尔.培根认为,正是这" 四个幽灵" 使人们不能通晓古代和外域的最有益的学问遗产,不能掌握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奥秘,尤其是妨碍人们了解自己的无知,使本来处于错误认识的黑暗中的人们,反而相信自己是生活在充满真理的光辉之中。

培根的批判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否定盲从权威。在培根看来,权威所导致的不是理解,而是轻信。他指出,被人们当作权威看待的,不过是流行的偏见和一般信念罢了,其实,即使是真正的权威,也不是知识的源泉,人们是不能通过权威来了解事物的。因为权威所发表的意见是否真实,只有通过实验、经验才能判定。

罗吉尔.培根着重指出,即使亚里士多德这位时代的权威、" 最有学问的博士" 也在许多方面犯有错误。其二是否定不以对事物的实证知识为基础的抽象推理。在培根看来,推理能够得出结论而不能证明结论,只有实验和经验才能证明结论是否正确;因此单靠推理就不能区别诡辩和真正的论证,也不能消除怀疑,从而只能陷于无穷无尽的争辩而无法接近真理。罗吉尔.培根认为经院哲学方法的特征,正是从引证权威或共同意见开始而进行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他嘲笑了当时的正统经院哲学家们那些建立在对权威信仰和通行意见基础上的庞大的空洞臆造,以及他们对实证科学的无知。

2.信仰与科学认识  

罗吉尔.培根不同意" 二重真理" 说,在他看来,神学和哲学、信仰和知识是统一的。他认为,所有哲学的意义就在于经过认识创造物而认识造物主,因此,确立和发展以创造物即自然界为对象的哲学和科学,对于以造物主即上帝为对象的神学和信仰来说不仅无害,反而是它们得以巩固的条件。反过来说,神学和信仰也并不限制和妨碍科学的认识,只是需要哲学和科学为其服务,为其作论证。  
培根认为科学的对象是具体的物体,而科学认识的道路则是" 从感官知识到理性" ,对个别物体的感觉经验是知识的真正来源,通过理性得到的结论,也只有经过经验事实的验证才成为可靠的实证知识。因此,罗吉尔.培根对经验尤为重视和强调。他说:" 聪明人通过经验来认识理智和事物的原因,因为没有经验就不能充分地认识任何东西。" (罗吉尔.培根:《大著作》第1 部分,第12章,牛津1900年版,第2 卷,第221 页)

培根所谓经验,不仅指感官知觉,而且指科学实验。他把前者称为" 自然的经验" ,认为它是自发产生、消极得到的。而后一种经验则是在" 用艺术帮助自然" ,即在辅助仪器,特别是适当的工具参与的条件下得到的。他更重视后一种经验,他说:" 善于进行实验的本领高于自然的经验,高于一切思辩的知识和方法,这种科学就是科学之王。" (罗吉尔.培根:《大著作》,第6 部分,第1 章,牛津1900年版,第2 卷,第168 页)它" 犹如支配自己的奴仆似的支配着一切其它科学" (罗吉尔.培根:《大著作》,第1 部分,第10章,牛津1900年版,第3 卷,第22页)。因此,在罗吉尔.培根那里,归根到底只有实验科学才是认识自然的真正的道路。

同时,培根也很重视数学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他愤慨地指出,数学之所以在他的时代里有时甚至被错误地认为" 是可疑的学科,只因其不幸为教会神父所不熟悉。" 他认为数学的对象是数量关系,而对于物体的量的规定性的确定对于科学认识具有确定的意义。因此,数学的方法适用于其它各门科学;其它各门科学的可靠性则是以数学为基础,因为各个科学原理的真实性决定于能否以量的数学形式来表现。不过,罗吉尔.培根又认为人们" 对数学真理的理解似乎是天赋的" ,甚至认为它在其它科学产生之前就产生了,并引起人们对其它科学的感觉。因而,他把数学说成是唯一能发现和表现完全可靠的和没有错误的真理的科学,而其它科学则只有依赖于数学。  

罗吉尔.培根对感性经验和实验科学的强调,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所以人们称他为" 实验科学的先驱"。他自己也确实在科学上作出了具体的贡献。譬如,罗吉尔.培根根据亚里士多德、斯特累波的著作以及动植物学方面的一系列原理,详细地证明了亚洲东岸接近于非洲和欧洲的西岸,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向西方作短期旅行,经过大西洋就能到达亚洲沿岸。15世纪初出版的比埃尔.达.阿里的《世界的形象》一书就曾引用《大著作》的一处,论证了从西方取道去亚洲的可能性,这些见解,是促使哥伦布决定著名旅行的因素之一。

罗吉尔.培根仔细地研究了平凸镜片,得知如何安置凸凹镜片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如果他的学问得以传播,也许用不着三百年后伽利略才发明望远镜。据说,他还设计了一种不用马来拉的战车和在天空飞翔、在海底航行的工具等等,这些则属于科学的幻想。因此,他被当时英格兰教会斥之为" 与魔鬼有来往" 的人。  总的说来,在信仰与科学认识问题上培根有其独到的见解,也有糟粕之处,但他重视对自然本身的考察,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地位,认为科学的对象只能是具体的物体,而不能像经院哲学那样去探究宗教信条所说的神灵的事物或任何超自然、超物体的存在,这在一切知识以启示和信仰为准绳的中世纪是难能可贵的。

3.一般与个别事物  

在一般即共相和个别事物的关系、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等问题上,罗吉尔.培根阐发了自己既不同于实在论,也不同于唯名论的观点,他的基本观点是:共相只存在于个别之中,无论如何也不依赖于心灵。他不同意实在论者从一般中引出个别,把一般作为单一物的看法,指出个别是客观的、自身存在的,不是一般的产物和反映;他也不同意唯名论关于一般只存在于人的语言或思维中的见解,认为一般还是不依赖于人的心灵而客观存在的,但不是存在于" 理念世界" 或上帝的理性中,而只存在于个别事物中。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他也否定了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一般是作为事物的形式或本质而寄居在个别事物中的特殊实体的" 温和实在论" 观点。

在罗吉尔.培根看来,个别事物即具体事物本身就是形式与物质统一的完整的实体,除此之外再无其它的实体,既没有" 纯形式" 也没有" 纯物质" 的单独存在。个别物体作为形式与物质统一的完整实体,它的存在不需要借助任何外来的共相、实体的形式等等超自然的附加物,而只是以其" 自身的原则" 为依据。它的本质和特性也不是从外面潜入到内部来的" 异类" 的东西,而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总之,个别物体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的本质也应当是个别的和绝对的。但是,个别物体身上还有某种东西,它使个别物体和同一类物体相一致而与另一类物体相区别,如在人身上就有使他和其他人相类似,而又区别于驴子和猪的东西。这就是个别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般的和相对的因素。总之,罗吉尔.培根从确立科学的认识对象这个立场出发,既不同意把一般加以主观化的唯名论倾向,也反对把一般看作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实体。

4.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罗吉尔.培根站在要求革新的立场上,对当时教俗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他在《哲学研究纲要》中的《普遍的腐败性》一文中曾这样描述13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 到处充满着腐败之象,神圣的王位己变成欺诈和虚伪的获得物。正义灭亡了……风尚腐化了,到处是傲慢、贪欲,仇恨潜伏在人们心中,奢侈玷辱了整个元老院的议事厅,一片贪得无厌的恶习……如果上层是这样,那么下层又怎样呢?大主教贪婪地搜刮财物,不关心他所管辖的人民,提拔自己的亲族或者其他的受宠者,而研究哲学和神学的人则被蔑视。我们不把任何僧团除外,来看一看僧侣,他们从应有的状态后退到何种程度,甚至新僧团都完全丧失了原来的尊严。  
所有的僧团都热衷于傲慢、奢侈和贪婪。哪里只要聚集着僧侣,不管是在巴黎还是在牛津,他们就会用激战、喧嚣的混乱和其它的恶作剧使所有的俗人为之侧目。" 在《第三著作》里,罗吉尔.培根对他当时所处社会的弊端,作过如下揭露:" 君主和老爷们互相迫害和掠夺,用战争和苛捐杂税毁灭自己的臣民。  
不列颠联合王国的人们想到的只是征服,而不是对正义的关怀……" " 上层阶级沉溺于低级趣味和肉欲的享受……淫乱和色情非笔墨所能形容。商人中充满狡猾、欺诈、无止境的招摇撞骗"。" 老百姓" 要么" 在高官显爵的欺凌下灭亡" ,要么" 只有从他们的统治下摆脱出来。" 出路在哪里呢?罗吉尔.培根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特别是教皇的" 明智" 和" 公正" 之上,说" 需要公正的教皇和公正的君主在一起,用物质的剑和精神的剑来纯洁教会"。

罗吉尔.培根为实验自然科学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反对经院哲学的斗争,由于当时人们对他的先进见解还难于普遍接受,因而实际影响的范围并不很大。但是,他的活动和学说在中世纪哲学思想的发展中却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对经院哲学中的实在论和经院哲学的方法的批判,对科学认识对象和认识道路的论证,极大地促进了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思潮的复兴,并为这种思潮提供了某些新的重要的思想因素。

(0)

相关推荐

  • 梯利:哲学纲要与人的哲学

    培根认为人类必须重新开始科学工作.他自己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世界理论,他只是为科学标出范围指出取得新成就的方法.为实现这一目的,他计划写他的巨著<伟大的复兴>,这部书有六个部分,培根只完成 ...

  • “我思故我在”,怀疑一切。(哲学总论9)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官网"搜索馆友" ...

  • 为什么说“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论知识创新

    撰文/徐波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崇尚古典古代,以搜集和保存古典文献,复兴古代学术为己任.在他们看来,求知的目的在于积累既存知识,达致博学,而不是生产新知识.然而,这种情况在文艺复兴晚 ...

  • 培根:谈读书及其它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一:厄里根纳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一:厄里根纳 公元476 年,西部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开始了封建社会的历史,基督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但在封建社会初期的三.四百年的时间里,西欧社会战乱不断,灾祸连年,社会生产力发展十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二:安瑟伦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二:安瑟伦 早期实在论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安瑟伦(1033-1109 年),意大利人,1060年到法国诺曼底的贝克修道院作僧侣,1078年任该院主持,1093年升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直至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三:早期唯名论哲学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三:早期唯名论哲学 在11世纪的经院哲学中出现了实在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唯名论倾向的早期经院哲学家,主要有贝伦加里.罗瑟林.阿伯拉尔等. 1.早期唯名论的先驱:贝伦加里 最早的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五:早期弗兰西斯教派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五:早期弗兰西斯教派 早期弗兰西斯教派是13世纪奥古斯丁主义的代表,他们尽管也接受了一些亚里士多德主义,但在根本上却是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主义化,哈勒斯的亚历山大和其学生波纳文图拉是该派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六:托马斯.阿奎那1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六:托马斯.阿奎那1 13世纪,是罗马教会最强盛的时代.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 年在位)曾宣称自己是基督的代理人,教会具有绝对的权威.的确,在13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七:拉丁阿威罗伊主义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七:拉丁阿威罗伊主义 13世纪,德国皇帝兼领西西里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与教皇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此同时,在思想领域里他也利用阿拉伯的阿威罗伊主义反对基督教正统神学.弗里德里希本人具有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九:邓斯.司各脱1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九:邓斯.司各脱1 罗马教会对巴黎阿威罗伊派和罗吉尔.培根的打击,并没有能够削弱反教会正统思想的运动.恰好相反,从13世纪末期开始,经院哲学内部的反对派--唯名论思潮又重新高涨起来,同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十:威廉.奥卡姆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十:威廉.奥卡姆 威廉.奥卡姆(约1290-1350)是14世纪唯名论的著名代表,生于英国苏莱郡的一个名叫奥卡姆的小村,因此他的名字也称作奥卡姆的威廉.他先在牛津大学学习,加入法兰西斯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十一:异教与异端

    基督教经院哲学之十一:异教与异端 反对基督教教会的" 异端" 运动并不开始于西欧中世纪.早在罗马帝国危机时期,在基督教实现其国教化的过程中,就出现许多不肯屈从的教派和集团.有些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