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说话”的先生
作为教师,谁不会“说话”呢?学好、说好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能成为普通话过关的教师,与我成长路上遇到的那些教我“说话”的先生密不可分,那些人、那些事让我终生难忘。
1983年,我在江苏省如东县东阳小学上一年级,沈莲芳老师教我语文。她满头银发,皮肤白皙,很有诗人气质。她讲课时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教我们读字母、读汉字,声音像歌曲一样动听。我想:原来上课是如此生动有趣!听校长介绍,沈老师是如皋师范毕业,难怪如此了不起。现在想来,一年级的正音训练,对于我是多么重要。
五年级时遇到黄建明老师,他身材挺拔,动作潇洒,充满青春活力。他特别喜欢用流畅的普通话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我们都被迷住了,跟随他进入文学的美妙境界:我们感受到草原上蒙古人的热情奔放,体会到凡卡渴望亲情、向往自由的心理,进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黄老师还要求我们将这些经典作品熟读成诵。当时我们背得昏天黑地,但现在想来,这对于我亲近文学、爱好文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后来听说黄老师也是如皋师范毕业,我就想:如皋师范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学校。
在一所村小,我们能遇上多位好老师,又是多么幸运呀。也是在他们期待的目光中,我考进了如皋师范,成了一名中师生。
在师范读书时,“三字一话”是基本功,必须勤学苦练。师范开设了以讲好普通话为教学目标的语音课,教我语音课的是徐晓华老师。听同学说,徐老师是江苏省普通话测试员,还是文学评论家,这让我十分惊讶,心里对她多了一分仰慕和崇拜。
第一课,长发披肩、面容清秀的徐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她和蔼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普通话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听了她如同电视播音员的声音,同学们窃窃私语却答不出来。徐老师严肃地告诉我们,普通话是师范生的必备语言。然后,她阐明了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听她抑扬顿挫的声音,我想起教过我的沈老师、黄老师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讲不好普通话,怎么对得起学生呢?我一定要学好普通话。
接下来,徐老师为我们一个个正音。如皋师范的新生来自南通市6个县,方言各不相同,改起来十分艰难。比如我说话“前后鼻音不分,平舌音与翘舌音不清”,徐老师希望我好好训练,“不要讲起来一口如东腔”。望着徐老师那期待的眼神,我不禁心里一颤:不学好普通话,怎么对得起老师呢?
于是,我开始抓住一切机会练习普通话。语文课上主动诵读古诗词,我的语文老师何平还不断鼓励我。何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高才生,他引领我们积极阅读四大名著,组织课堂讨论,展示读后感悟。我还记得,有一次我抽到的题目是:每当我走过定慧寺门前。这个题目怎么说呢?开始我思路混乱,说得一塌糊涂。我不服输,下课请教何老师。何老师建议我扣住一点,如教育与宗教的关系进行深度阐述。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多读一点书呀!”我脸红了。
第二天晚上,当我经过精心准备,在同学前面侃侃而谈,讲得声情并茂时,无意中一抬头,发现淡淡的灯光下,何老师正站在教室后面微笑地看着我,露出肯定与赞赏的神情。那种感觉真好呀。
哦,那些教我“说话”的引路人,他们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走进教育的殿堂。而我,正在用他们的方法,带领更多学生成就梦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东县双甸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9月22日第16版
作者:陆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