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登荣 || 重阳感怀
时至重阳寒意留
远眺苍山频添愁
花伤叶落菊含泪
一阕清词绘晚秋
九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为我国传统祭祖节,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2013年被法定为中国的孝敬老人节。
倘若从前,本该是早早回家,陪伴父母,可双亲已故。而我的人生仅剩一段回归另一个世界的归途。
西风寒凉,木叶萧萧,思念翻飞在窗外每一个孤零零的枝头。
今日周末,为先生做好早点,倚窗远眺。看对面山坡的野秋菊开得正盛,此时的老家门前,花开几许?重阳节,父母的音容再一次鲜活在自己的眼前,可他们的坟茔已长满了野草,母亲已在九泉安睡了十个年头,父亲离世也两年了,只有他们栽种的花木依然随着季节盛开在老家的院子,他们耕种过的土地依然阡陌枯瘦,静默守望着他们的坟茔。
体味着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寂寥与惆怅,我何尝不是这样?辛劳一生的父母,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付注着毕生的心血,苦日子过完了,他们却走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但父辈的亲人们一个个在沧桑的岁月中离去。
我不屑于世俗的一切节日,但重阳是个例外。“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情感,又一次牵扯着我久远的想念!
登高远眺,遍插茱萸能让我忘却思亲吗?
尽管岁月的长河已将我打磨得毫无棱角,我已荣辱皆忘。但始终不忘父母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传承给我做人的一切理念。是他们给我留下的一盏心灯,照亮我前行的小径。
我无意于一花一草的荣枯,更不屑于一事一物的得失,活着的日子,就想着不浪费每一个时日,做好父母生前常叮嘱的善小。
今天重阳,又逢周末,约弟弟一起,回老家看看父母栽种的花木吧。
走近村口的青石小巷,一眼望见我家的土墙木门楼子,经过300多年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雕琢,沧桑悠远。古老而幽静的院落,伸手触摸那斑驳的墙壁,清风拂面,酣畅而惬意!
站在院子中央,默默沐浴着雨后秋日的暖阳,微合双眼,静心倾听微风吹起一页页尘封的记忆,风雨佛手,柔柔的摸索院里父母栽种的树木,没有声响,一切都如此的静谧,好似怕惊扰了一个遥远的长梦……
依稀记得多少个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小巷里飘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熟悉的乡语土音,终生难忘的土腥味,牛粪味,灶烟味扑面而来,我和童年的伙伴,还有鸡鸭狗群都朝着炊烟笼罩的老屋奔去,踏碎了乡村的残阳。
如今,整个屋子廓落而空虚,我对着高大的粉白墙无声而下泪。老屋的炊烟依然飘动,闻不见山柴炖饭的清香,找不见娘亲的身影……多想!像孩提时代那样,迈着轻快的脚步,踏着青石小巷,一溜烟跑进老屋,俏皮的躲在娘的身后。
小院的天空依旧散落着如血的残阳,在这个冰冷的黄昏,我用颤抖的双手,轻抚着这最后一缕缕夕阳。房后那滴滴答答小溪的声音在耳畔回荡,我倾心聆听,悠扬的旋律中,分明像在轻叹,正如游子归家时热泪沾襟的感伤。
忽而,一群孩童从远处跑来,小院儿顿时满是童稚的歌声和幸福的笑脸。曾几何时,我也是这般无忧无虑的少年,在这小院中追逐打闹,享受着单纯稚嫩的美好时光,不知不觉,那个蹦蹦跳跳的少年,已被岁月的风霜染白了鬓角,曾经不谙世事的少年已迈入不惑之年。
每一次的回家,回忆起10年前离世的母亲都会伤感得泪流满面,母亲为了供我们读书,倾其所有,没享过一天福。临走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她耕种的土地上,而我们悲恸的赶回家,仅仅是为母亲一点一点擦去沾在她十指上的泥土,为她穿上去天堂的衣裳。
上天赋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循环往复。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每一步成长每一次相聚都是唯一,因而我懂得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回眸我的老屋,捡拾我童年的记忆,寻找那勤勉与善良的根基……九九重阳、云水禅心、红尘如梦。流年在指尖刻下深深的痕迹。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秋天的每一片落叶,每一朵流动的云,每一束绚烂的花都是埋葬在岁月风骨里的温润与素净,都代表着我对父母的无限思念……
霜染红枫秋意浓
梦里樱花开正暖
参差零落清香散
独行故里情满满
三分寂寞千分念
自嘲余生仅轻叹
作者简介:朱登荣,供职于陕西省镇安县农业局,喜欢诗词和论文欣赏,热爱生活,向往美好,喜欢在山水旅行中感悟生活,喜欢在文字中品味人生百态!
启 事
〈嘉年华时光〉“我的扶贫故事”第二期获奖作者的奖品已全部寄出,请大家保持手机畅通,注意查收。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