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中国人都误解的5个地方,真相终于找到了
“天府”原不是指四川
渤海真的有“蓬莱仙境”
昆仑山的命名源于一个错误
......
许多耳熟能详的地理认知
其实不一定正确
以下5个地方
由于特殊的名称、历史源流或地理性质
迷惑性极强
从大众、学者到皇帝
无一幸免
蓬莱
给皇帝画了个大饼
秦始皇听说渤海中有仙山蓬莱
遥望如云,仙人在上
有金宫玉阙、白色鸟兽
甚至还有长生不老药
他跑来山东琅琊(今青岛南部)的海边
真就看到了远处缥缈的仙山
不过转眼即逝
之后多次遣人出海寻仙
全都无果
约一百年后
汉武帝也听说了仙山蓬莱
来到山东登州(今烟台一带)海边
却啥都没看到
委屈又生气
一跺脚,指着脚下说:
“这里就是蓬莱!”
于是,蓬莱仙境没找着
山东却多了个叫蓬莱的地方
山东蓬莱的蓬莱阁始建于宋朝
是海市蜃楼很好的观测点
让两位皇帝扑了个空的蓬莱仙境
到底存在吗?
我们先看看北宋学者沈括的笔记: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
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
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看这描述
铁定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海市蜃楼
而今天的山东烟台蓬莱海边
正是海市蜃楼常见的地方
古人认为海市蜃楼是海里巨大的蛤蜊吐气化成
图自清代 《海错图谱》 绘图/聂璜
山东蓬莱地处黄海和渤海之间
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上旬
受特定的季节洋流和海风影响
海面气温低、高空气温高
以致空气密度下大上小
而且整体空气密度相对稳定、过渡平滑
仿佛一个巨大的透镜
以致光线在传播时
容易发生大幅度折射乃至全反射
原本视线之外的事物
因此“映在空中”
海市蜃楼原理示意图
蓬莱北、东、西面
分别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冀津沿海
隔海相望
又有长山列岛横卧海峡之间
为海市蜃楼的出现
提供了各种距离、方位、类型的客观景物
再加上这里也常常出现平流雾
海上岛屿宛如仙境
蓬莱也就愈发充满了神秘色彩
长山列岛中,大钦岛的平流雾景观
由此看来
从山东半岛看见的海市蜃楼
应该就是蓬莱仙境的真正原型
夜郎
为“自大”背锅
能够靠“自大”流传千古的
唯有夜郎
然而,夜郎其实不是人
而是少数民族古国的名字
夜郎国最早的信史记载是战国时期
大致分布于
贵州省牂(zāng)牁(kē)江一带
夜郎国的大致范围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第10期
组成夜郎的民族以濮人为主
有“百濮”之称
是中国南方早期农耕文明的主流之一
“夜郎”之名的含义并不确定
可能是当地耕作之田地的音译
秦汉时期
夜郎文化范围广大
直到汉朝出兵征服西南
建立郡县,大举移民
夜郎国遂到此为止
贵阳花溪夜郎谷艺术雕塑
至于“夜郎自大”的由来
说来实在有点冤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汉朝使者来到西南地区
滇国的王问使者:
“汉朝和我,谁的领土更广大?”
后来夜郎国的王也有此疑问
根据司马迁的说法
滇国和夜郎国
都在大山里,与世隔绝
真的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样子
并非傲慢自大,挑衅汉朝
结果在后世
一些文人望文生义
演绎出“夜郎自大”这个词
而且明明滇国也说过同样的话
“自大”的锅却全由夜郎来背
不过话说回来
如果不是这个误解
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夜郎”呢?
孕育了夜郎文化的牂牁江
夜郎灭国三百多年后
诗词中仍不时有闻
像是李白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由于西晋、唐朝
都先后在贵州、湖南
设置过夜郎郡、夜郎县
不过都只是借名而已
其地域与文化内涵
与夜郎古国已没有直接联系了
天府
谁才是第一家
“天府之国不就是四川嘛!”
对不起,“原版”天府
还真就不是四川
“天府”一词用作形容地理
最早是战国时期
“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来到秦国
也就是今天的陕西
对秦王说:
秦四塞之国
被山(秦岭)带渭(渭河)
东有关河,西有汉中
南有巴蜀,北有代马
此天府也
到了汉初,要为国都选址
张良选择了陕西长安(今西安附近)
理由也差不多:
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
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所以天府之国,原本指的是
陕西的关中地区
含义也不仅仅是物产富饶
更重要的是
进可攻,退可守
坐镇中央,统御四方
拥有地缘政治优势
关中是最早的天府之国
到了三国时期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道: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高祖以成帝业
成都平原才有了天府之名
既然陕西天府先于四川天府
为何我们只听过后者呢?
确实,从华夏起源到秦汉
关中一直农业发达,位置极佳
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
关中战乱频生
农业衰落,人口凋零
唐代虽有所恢复
却紧接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分裂
倒是成都平原远离主战场
有山脉、江河阻隔外敌
腹地肥沃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
得以偏安一隅,休养生息
因此陕西的天府变得黯淡
四川的天府愈发出名
成都平原物产富饶
好名字,大家都想用
山西的太原盆地
甘肃的武威绿洲
浙江的太湖平原
都先后被冠以“天府”之名
只是唯有成都平原
将这个美名承袭下来
变成自己的代名词
昆仑
从神话到现实
昆仑山被称为“万山之祖”
在上古传说、道家文化、王朝信仰中
地位非同寻常
但神话、文化概念的昆仑
其实无法对应今天的昆仑山脉
那么,为什么昆仑山会叫昆仑山呢?
俯瞰新疆段的昆仑山域
《山海经》最早写到昆仑山: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
赤水之后,黑水之前
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山中有“人面虎身”的神兽
是西王母(王母娘娘)的居所
还产玉石
是一座“奥林匹斯”式的神山
但是从来没有文献
能够明确昆仑到底是哪座山
只能归纳出一些模糊的信息
例如位于西方
是多条大河的源头,包括黄河
《山海经》中西王母样貌是半人半兽
汉代的画像则更接近王母娘娘的形象
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
考察了中国西部的地理
回来报告说
于阗南山(今和田)是黄河的源头
而且产玉石
汉武帝对比了古文献
感觉像传说中的昆仑山
一拍脑袋,说:
“这里就是昆仑山!”
(似曾相识的剧情......)
然而
张骞认定的黄河源头其实是错的
就连司马迁都觉得不靠谱
但以黄河源头辨认昆仑山的原则
就这么延续了下来
既然于阗南山对不上
后世人们就扩大范围
把黄河源区附近的一组山脉
命名为昆仑山
这就是现实中长达2500公里
昆仑山脉的由来
昆仑山地范围示意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1期
现代昆仑山脉的范围划分
仍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
从地质构造来说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
止于青海的布青山一带
邻近的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可可西里山和巴颜喀拉山
在形成年代和构造作用上
与昆仑山有明显的差异
都不能归入昆仑山脉的范畴
但从宏观地形区划的特征来看
昆仑山又可以和中国中部的秦岭、大别山
笼统地合称为“中央山系”
民国时期认定的昆仑山范围
更是大得离谱
如1930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
中国之千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海滨
长七千余里,为我国最长之山
中央山系范围示意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1期
偌大的昆仑山
不论是从传说到现实
还是地理学术的划分
都众说纷纭
云梦泽
谬误传千年
古代有大湖
名曰云梦泽
这个名字充满诗意的湖泊
到底是哪?
唐代诗人孟浩然
写了一首诗送别丞相张九龄
叫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其中写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看来,洞庭湖就是云梦泽
至少也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
——很不幸,又双叒叕错了
洞庭湖属于云梦泽的谬误
最早出自一位西晋的老哥,叫杜预
他是研究《左传》的权威
生前身后,地位颇高
当年他来到湖南的巴丘湖(今洞庭湖)
看了看地理环境
写下一句:
或曰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巴丘湖
江南之云梦也
意思是
洞庭湖或许就是长江南边的云梦泽
结果后世许多鼎鼎大名的学者
像东晋郭璞、北魏郦道元、北宋沈括
沿袭了这一说法
以致今天仍有不少人这样认为
洞庭湖,误传为云梦泽
那么真正的云梦泽到底在哪呢?
先秦时期
楚国在长江中下游地带
有一片巨大的王家狩猎场
叫做“云梦”
附近的江汉平原上
主体在今荆江以东、江汉之间的大湖
得名“云梦泽”
南部以下荆江为限
虽然在地质史上
洞庭湖与云梦泽
同属江汉——洞庭凹陷
但它们是作为各自独立的水系存在
并不相关
先秦时期的云梦泽大致范围
图自《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由于汉水和长江带来的泥沙填充
云梦泽逐渐演变为平原—湖沼地貌
主体不断东移
随着江汉陆地三角洲持续扩展
再加上农业开垦
云梦泽水体一直在退化
分化成诸多小湖、沼泽
最终在宋代彻底解体、消失
地理并不一定直来直去
很可能充满迷惑性
你是那个能够看穿疑云的1%吗?
参考资料
《史记》,司马迁
<蓬莱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因素季节分布及征兆>,朱龙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第10期<夜郎 大西南神秘古国>, 梁太鹤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1期<昆仑>,绒布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
<《山海经》中的昆仑区>,顾颉刚
话题
观点不止一家
说说你对这5个地方有什么见解
- END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