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掌握教学规律 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长安区小学教学观摩活动评课发言
今天我们观摩、研讨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各乡镇老师争相前来,许多乡镇突破了规定名额,节节课场场爆满,这表现了老师们投身语文、数学课
程改革的热情,体现了对我们的信任。谢局长专程莅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教育局领导对教育教学改革、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和指导。这次观摩、研讨活动顺利举行,仰仗实验小学的支持,仰仗承担观摩课的几位老师的辛劳。让我们向与会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敬意和谢意,向参与此次活动的的同志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我们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不同以往,是在我区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总结阶段的重要时刻举行的。这表明了我区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把课程改革引向深入的决心与信心,表明了广大教师对教学改态度是积极的,行动上是有所作为的。我们举办这次活动,就是要通过教师现场教学的观摩与研讨,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探索省时高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以推动全区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改革健康地向前发展,促进优秀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为课改、为建立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体系积累宝贵的经验。这几节课总的的特点是:
1.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转变。
2.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3.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
4.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5.教学媒体运用更加注重经济、注重实效。
几节课的教学,可以感受到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多了份尊重与赞赏,积极关注学生的需求,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唤醒、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关系上,教师多了些帮助与引导,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我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数学课中,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做一做、量一量等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产生过程。语文课上,教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识字教学,运用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教学既凸显了学科特点,又时时体现浓浓的人文气息,课堂成了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各位老师,我希望大家听课之后,对这几节课进行研讨的时候,对以下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进行深入的思考。
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课程改革是在承继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要继承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改革本身包括继承。改革弊端需要勇气,继承好的传统同样需要勇气。譬如,对知识的看法。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我们要在思想上十分明确,知识是必需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知识要不断地除旧布新,要学最必须的、先进的知识。拿今天的课来说,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数学基础技能的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算、演、想、画、做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需的新知识,都应进入语文、数学课程和教学之中。知识的获得,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口耳相传,甚至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课改倡导自主学习、自我建构。今天的几位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顺应新知识;善于将学生、教师课堂知识生成与教材内涵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建构新知识。以往的教学把目标主要定位在认知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课改倡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数学的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育者,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就是服务。因此,对目前并不少见的角色错位的教学,突出教师“自我”、追求形式翻新的教学,甚至是以作秀来吸引听课者、用花哨博得掌声的教学,要有分辨能力,不仅不要效仿,而且要敢于说“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我们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书,本本分分育人,扎扎实实深入”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数学教学。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爱数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算、导思,导演、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爱学数学,并逐渐会学语文、会数学,学会做人。
这就要培植每个学生对语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要千方百计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力和潜力,期待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学好语文、学好数学不竭的动力。
这就要加强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指导。譬如,怎样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在学生每次读书、验算实践之前把要求提得明确、恰当?怎样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读、议、想、算?教师怎样在指导学生活动的的过程中,通过点拨、示范、讲解、导练等手段进行指导?怎样围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和适度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去地学习,培养语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读,理解地算,有体验地读,有体验地算,就能做到凭直觉和自动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就要探索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基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拿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整体──部分──整体”是不是最基本的教学过程?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困惑。再是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接下来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法。最后,是适度拓展。如,开展相关阅读,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例子。不管语文还是数学的教学,我们都既要遵循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探索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鼓励、提倡在相互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形成有个性色彩的教学模式。
有专家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导学的艺术+人格魅力”。我们衷心希望,在这次观摩活动中,以上课的3位青年教师成功的,真实、朴实、扎实的,又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学,给大家许多有益的启示;衷心希望每位老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课程改革同步成长。
3.正确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课程标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扬弃。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带来了生机。但是,老师们在贯彻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念时,也存在一些误区,值得大家思考。
首先,既要重视探究性学习,也要打好语文、数学的基础。
其次,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有益的学习方式,二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第三,探究性学习不能只重形式,更要关注实效。要明确,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演一演、摆一摆、做一做、唱一唱等等活动方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这些活动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贻误学生的学习,造成课堂少慢差费的现象。
4.正确处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总之,我们一定要努力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树立课改新理念,准确领悟课标精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