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读后

《太阳照常升起》读后

原载:郑运新文集《前尘如风》读书与评论

美国学界普遍认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一译“太阳照样升起))是美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1924年夏天,在巴黎觥筹交错的酒吧里,海明威曾被一位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女士指着鼻头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有了自己的名字。随后海明威将这句话作为献辞写在了《太阳照常升起》的扉页上。

在大学时,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被制定为英语专业的泛读材料之一,当时阅读的眼光多半放在了小说的历史背景、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上。而今天再读这部小说,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即对小说在人生与生命的内涵方面所表达的深刻理解有了新的感悟。

一次大战结束后,一批与海明威经历相似的美国青年作家,在政客们的狂热煽动下参加了战争,流落法国,他们身心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对前途失去信心,精神痛苦而迷惘。怀着伤感、悲苦的心绪,他们描绘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继而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就是在这一时期,海明威发表了他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这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海明威及其同代人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以此书为开端,海明威不仅开创了自己独持的文风,更成为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既然《太阳照常升起》写的是“迷惘、空虚”,为何要说“太阳照常升起”呢?“太阳照常升起”其实,海明威更多地表达的是一种乐观不屈和永怀希望的精神力量,犹如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在就要过不下去的时候,《飘》中的斯佳丽依然对着天空高声呼喊:“明天,明天是新的一天”,如果海明威对着天空高喊“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表达的是同样一种对生命中的困惑无所畏惧和坚定不屈的精神。

《太阳照常升起》的故事梗概是: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斗牛节,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的追求,却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由于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小说的结尾笼罩着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和哀伤情调。巴恩斯这个注定与自己的女人走不到一起的亚男人,唯有在幻想、彷徨和迷惘中,求得一丝安慰。

故事的时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战争在人们精神上造成了浓重的阴影,当时又恰逢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经济危机,许多欧美青年在精神上陷入了极度颓废。他们没有生活目标,没有生活准则,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特别是战后滞留在欧洲的许多美国青年,他们普遍有一种漂泊感,用海明威的话说,就是“已经和土地失去了联系”。海明威所写的正是这样一群人。书中的主人公巴恩斯带有作家自己的影子。其实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所写的大概就是他当时在巴黎的主要生活感受。

这部小说最大的特色不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用大量的笔墨具体而微地描写了西班牙的传统竞技运动:斗牛。海明威在小说中详细描写了潘普洛纳斗牛节的每一个细节,从公牛穿过街道跑向斗牛场,到斗牛表演的每一个环节,都写得栩栩如生。海明威极力塑造了斗牛士的形象,从他们的勇敢中,海明威似乎看到了人生的真谛,从这里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之所在。

学界有评论认为:“在叙述手法上,这篇小说体现了海明威的风格,语言简洁,用超乎寻常的冷静笔法描写每一个人物,看似生活化的小事,在海明威笔下却闪射着艺术的光辉。作为海明威的第一部小说,他的独特风格已经初露端倪。在这部书中,体现了海明威后来称之为‘冰山原理’的写作技巧,也就是说,他的作品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在作品的凝练的语言下面,有着丰富的潜台词,需要仔细推敲,才能够充分欣赏作品的美。”

海明威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描绘了那一代人的青春与迷惘。《太阳照常升起》体现了“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实际上是这个流派的宣言,塑造了“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作者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他就是那些青年当中的一员。

大多数美国学者认为,20世纪20年代是海明威的文学创作成就最丰富的十年,而在这十年中,就内容的丰富性与艺术风格的独创性来看,其文学成就最高的当推《太阳照常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研究该小说的批评文章和著作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对《太阳照常升起》的批评本身已经成为美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为海明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也使潘普洛纳斗牛节变成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在西班牙,海明威成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作家,尤其潘普洛纳人更是将海明威奉为至尊,特地为海明威铸造了铜像,立在斗牛场外面,并且把书中描写斗牛节的精彩片断浇铸在塑像基座上。直到现在,每年的潘普洛纳斗牛节,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看到海明威的铜像,也很自然地想起他的名著《太阳照常升起》。他的名著成了潘普洛纳人的骄傲,同时也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在人的一生中,谁都无法躲避时间洪流的裹挟,青春时光会慢慢变得像泛黄的老照片一样美好。这样的好时光总能成为记忆深处的珍藏。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与时代密切相关,如今我们在文字中看到的这一代,其实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很难过上另一种生活,利用小说去体验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青春,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管原因为何,书中流露出的相同的迷惘,总会时不时地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

海明威所描述、记录的,是他眼中的时代,是他周围与他一样的年轻人的青春,也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当时海明威刚参加报社的工作,曾遭受小人谗言诽谤,一度情绪低落,工作也受到影响,后来他看透了,这不过是种无聊的把戏。海明威发现,一个人的好与坏,不需要他人评判,因为人要为自己活着,而不是活着给别人看的。这也是他将这部小说命名为《太阳照常升起》的另一层寓意。可以说,这一作品体现了海明威一方面渴望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另一方面又渴望张扬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征服自然的生态观悖论。

当我们认真读完这部小说,我们还会明白海明威通过这部经典作品所表达的更加深层的含义---生命在轮回中周而复始,故不必在意你出生在什么年代,不必在意个人的得失,不必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不是什么人说你好,你就高尚了,也不是什么人诋毁你,你就低下了---你始终是你自己。上帝创造的人体在结构上没有不同,不同的只是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叵测迥异的人性,我们就要有:“冷眼向阳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那样博大的胸怀。只有以心灵的真诚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那样的人生才是自然与富足的。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世界,离开谁地球都会照转,一代人来,一代人去,青春会成长,迷惘会散去,惟有大地永存,太阳照常升起。2010.09.2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