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值钱?绝大多数的书,都是“低值易耗品”而已
作者 |羊城书叟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岛上书话】什么样的书才会值钱?题记:每本新书都会成为一本旧书。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老人。【背景音乐】Yo-Yo Ma《Sergio Leone Suite - Main Theme (From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西部往事》电影插曲) 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5aIcfGm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标志性事件是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24秒(北京时间11点11分24秒)钱天白先生发送的第一篇电子邮件;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是1994年。这开始不断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阅读生活。
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农业大国,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马未都八十年代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现在已经忘记小说的故事了,只记得是一篇爱情小说,写得很美,也很有韵味。
就因为这篇小说改变了马未都的命运,他从工厂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当了编辑,这正是马未都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在当编辑的工作之余,他对老瓷器、家具感兴趣,把写稿的稿费拿去买瓷器。那时候,明清瓷器没多少人感兴趣,他倒是这个时候买了不少东西,那时候,五块钱可以买到乾隆年间的一只碗,这个价钱,即便在今天古董市场低迷的时候,也是不可思议的,但那个时候,东西真的就那么便宜。可如今想来,只是当时已惘然,转眼即瞬间。
古董收藏市场的情形会不会复制在旧书市场?这个结论不好说,但我认识搞古陶瓷收藏的朋友,他们早些年已经把手上收藏的瓷器卖掉,改成收藏古籍善本,他收到明、清的古籍有一、二百部,还有一些少有的宋、元古籍,还有一些唐人手写经卷。
他对我说:我个人认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古籍善本的文化含量更大,更值得收藏,玩古籍善本,既可读也可玩,一卷在手,古今都在字里行间。古籍善本最好的收藏,我认为就是读它、研究它…我对古本的线装书,情有独钟,它是竖排的,阅读的时候可卷可舒。
早二十年,清代的古籍善本不大为市场关注,特别是清末民初的书,如今可不一样,人们把古旧物从1911年以前,下限至1949年,也就是民国时期出版的线装书、包括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书,也被人们青睐。我个人也喜欢线装书,尤其是清、民出版的1-2册的诗钞词钞,这是我的首选,中华书局创办之初印的书,至今也有百余年了,我买的时候,已经多在几百至几千元,可八、九十年代,这些书也就是十几元乃至几十元上下。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线装一套八册的《红楼梦》,我也掏钱买下了。互联网之后,智能手机的出现,QQ的兴起,后又到了微信、抖音…这样,VCD、DVD、CD 陆续退出人们的生活,大量地被淘汰;纸媒大幅萎缩,这就是我们十年、二十年间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
回过头来说,十年、二十年之后,现在我们手上的哪些书会值钱。估计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出版业电子书、纸本书的比例会是怎么样?人们阅读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需要未来学和未来学家。估计纸本书存量会大幅下降,电子书的数量会大幅上升。那么,现在的古旧书,会不会就像当年马未都花五块钱买到的乾隆年间的一只碗那样?古旧书的价值,这将取决于十年、二十年后历史文化的价值取向。至于哪些书、哪类书将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变得更加值钱,这得看这书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诸多社会因素,比如是谁的书,有没有留下藏书印、眉批、品相、存世量、稀缺性、是不是有历史文献性、读书界的认同度…有一点,我以为总有人会成为旧书业的翘楚、会有个“马未都”之类的人物,这人手上会有不少好书;也能讲不少关于书的故事,估计这个人一定会与孔网沾上点关系的。就像不少收藏家多少会在潘家园留下点雪鸿泥爪。绝大多数的书,都是“低值易耗品”而已。“什么样的书才会值钱”?这是我徜徉在书店的时候,我问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