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子作为七夕的发源地,名副其实
根据民间文学记载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源于西汉,故事内容是根据天体银河糸中的牛郎星,织女星,牵牛星三大怛心而创作的爱情故事,也是中国古典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作者至今无有定论。
神话传说有着古老的渊源,很难确定其原型所在,但神话的发生地是可以考究的。对牛郎织女传说进行“寻根问祖”的考察,实质上具有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2008年七夕节期间,和顺县组织村民进行乞巧比绣品大赛,并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调研论证。在经过多次调查和寻访后,专家们认为:牛郎织女传说产生于农耕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鉴于众多有关牛郎织女的遗迹、传说和习俗都集中在和顺县南天池村一带的史实,有理由认为和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生地和流传中心。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如今牛郎织女传说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信仰和生活的一部分。
风俗习惯
习俗演绎信仰。围绕牛郎织女展开的故事情节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多种元素,“七夕风俗”亦包含了诸多的民族文化心理,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完整性。民国《和顺县志》记载:“七月初七,处女用瓦器生五谷芽,向牛郎织女乞巧。”村民在这天讲究放鞭炮、贴牛郎织女图案的窗花、敲锣打鼓“接织女回家”。
现在,村民们每逢“七夕”仍有“看天”习俗,晚间在院中朝南向摆上桌子或案板,上面供奉连着杆茎一起煮熟的毛豆和带苞叶煮熟的玉米,然后燃香拜天,祭祀牛郎织女。
南天池村民自古保留着养育耕牛的习惯,曾长期流行“牛死埋葬”的风俗,至今家家户户养牛,少则几头,多则几十头。这里曾经家家户户纺线织布,村民保存着古老的织机和纺车。村内妇女善于刺绣,农闲时,农妇们常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展示手艺。
南天池村还传承着牛郎织女传说的韵文体吟诵。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南天池一带的村庄有演剧酬神的风俗遗存,当地人叫“敬神戏”,主要戏本有才子戏《吕蒙正赶斋》、二十四孝故事《卖苗郎》、《探亲》等。无论演唱什么剧本,唢呐开场后,演员必要吟诵一段韵文:“天河梁下一清泉,一棵椴树盖得严。谁要喝了天池水,能成长生不老仙。”“喜鹊好,喜鹊好,喜鹊展翅搭天桥。牛郎织女天桥过,不知天桥牢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