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风虎 | 回忆张培姐姐
回忆张蓓姐姐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暑假,高中在读的我,在家正百无聊赖,突然接到昆明姨妈的来信,邀我去玩。我早就对春城心驰神往 ,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独自一人,匆匆挤上了前往昆明的列车。
下车的时候正值夜晚,春城街头到处弥漫着夜来香浓郁的馨香,令人几欲晕眩。在如织的人流中,鲜明的服饰间,燕语莺声的方言里,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下,初识了大都市的繁华。
认识张蓓,纯属偶然。我一向有怕学英语的习惯,就是经不起表妹的连拉带劝,姨妈也极力劝我,说学了将来应用广泛。于是和表妹一起去了一家,每晚两小时的英语补习班,老师是金发碧眼的美国女郎,说起话来洋腔洋调,口语纯正流利,让人有置身国外的感觉。正是这次学习,使我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那是一个凉爽的夜晚,自习后我在一家雅静的餐馆宵夜。我喜欢那里的气氛,顾客多是窃窃私语的情侣,浪漫而温馨。我要了一份牛肉粉,一听啤酒慢慢的品尝。吃完之后,一下子惶惑起来,下午刚换的衣服,钱夹十有八九忘家里啦。正绝望时,见一青春女子身着一袭黑裙,秀发飘逸 款款而来,笑意盈盈的望着我说:“我们是同学哦,就坐在你后排。”我愣在那里,正不知如何开口。她大大方方的向我伸出一只手说:“钱付过啦,我们走吧!下次记得请我啊!”就那样,我握着她温润的手,走上华灯闪烁的大街。
她就是张蓓,大理下关白族女孩,就读于昆明艺术学院,钢琴和美声专业。那时的她约莫二十岁年纪,皮肤白皙,面目清秀,举止大方,一双传神的眸子,再加上能歌善舞,肢体语言丰富,在我眼里简直美若天仙。我粗通乐理,又心存感激,于是就有了许多次语言上的交流,久了就成了好朋友。有天她对我说,她在郊外开一电子琴辅导班,有空过去看看,若果乐意可以免费学习的。
第二天按她说的地址,我去了郊外,那是一座整洁古朴的小院,四面竹树环合,幽静而美丽,正是弹琴的所在。远远听到那悠扬的琴声,一下子就迷醉了,很自然做了她的学生。原来她暑假不回家,只是为了提高英语和筹集学费。由于琴技高超,报名的学生很多,都是自带琴具,先是在房间里上课,后来房间真的盛不下了,院子就成了我们的露天课堂。
午后,学生都走啦。我们就坐在院子里高大的桉树下谈天说地,半信不信地听她说,美声唱法中声音如何从额头里发出来,或和她一起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或者静静地奕一盘棋。那时我十七八岁,对她有一种深深的依恋和敬佩。很快我就学会一些简单的曲子和和弦伴奏。至今我还记得《红莓花儿开》和《红河谷》的五线谱。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久家里一直发电报催我回去,说要开学啦。我们就在依依不舍里惜别。
后来时断时续的收到过她寄来的几封信和文学类书籍,都是鼓励我好好读书和写作的。她的最后一封信说 ,要毕业啦,可能会分到大理广电局工作。但她的理想是北漂,哪里才是她的梦想与战场,想让我帮她选择......后来就断了音信。
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啦,我想, 凭借她的才华与努力,北漂中的她,早已枝长叶茂 吐气扬眉了吧!岁月的流逝带走的是泥沙,所留下的都是珍珠,在心底闪闪发光。每当夜深人静,在幽幽的心底,就会时不时的想起那段浓浓的亲情,温暖着我的心,使我久久的感动。
蓓姐 ,在莫名的泪光里,仿佛又看到你闪耀着光环的侧影:一袭黑裙 飘逸的秀发散发着刚洗理的芳香,曼妙的身姿在节奏里摇曳,眼花缭乱的十指间流淌出优美的曲子,余音在我的心底激荡,绵远而悠长......
卢风虎,男,笔名夜雪,祖籍河南渑池,70后农民,草根写作者。一边打工一,边写作,有散文、小说、诗歌,二十余篇(首),见之于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