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生 | 夜潮来去,书签飘
观潮,是浙江钱塘江畔震撼人心的一景。据说,潮涌的力度与气势,世界上惟有巴西的亚马逊河怒吼时方可与之一拼。那种“天排云阵千雷滚,地卷山河万马腾”的震慑力,即便颓废的男子也会为之激昂。
那年,中秋节刚过,我因采访,来到海宁小住。黄昏闲暇,独自到古街小楼品茶,听茶客谈论农历八月十八日的前后几天,为最佳观潮日。拿出手机搜寻黄历,今明两天恰恰包括在内。青少年诵读古诗词之时,总被李益那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整的如痴如醉。倒不是因为痴情女在等待丈夫音讯令人怜惜,实实在在因为潮来潮去严格“守信”而感佩不已。以致数十年来,交朋结友,总把信用二字看的很重。
那晚,我迎着瑟瑟秋风赶到海宁的十里长塘。最先映入眼中的景观,当然是“钱江第一塔”。
我没有登塔面江,不愿让“日暮江天远”的怅然干扰我观潮的心情。只是斜倚在岸边一块青石上,远眺江面的霞色慢慢暗淡,静听着塔檐的风铃声时缓时急,平心静气,等待夜潮到来。
夜幕初降,风力舒缓,天际飘洒起细如发丝的小雨。当雨由飘柔转为淅淅沥沥时,远方一条逐渐清晰、慢慢延伸的白线阻断了水天之间的依偎。江畔观潮者的片片花伞一阵晃动,人们的谈笑声戛然而止。接着,雨骤风起,那条白线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变宽,微颤着、轰鸣着,夹杂着低沉的吼声迎面而来。
随着伞下人群一阵惊呼,“一线潮”显出了它的原形:如一条狂躁的白龙腾跃在江天之间,风雷为其助威,天地因之变色。人们还未来得及定睛观望,那条巨龙早已化为汹涌的“水墙”扑到眼前。瞬间浊浪排空、天昏地暗、其势如千军万马狂奔,又如远山近水在凌空飞舞,惊涛声振聋发聩,大气势令人胆寒。正在人们惊魂未定之际,这条变化多端的“狂龙”陡然呼啸着远去,不多时,一切又渐渐复归平静。
一件物品借着风力,忽地贴在了我的脸上,我取下那件物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枚色彩鲜亮、点染着粉嫩色图案的书签,它随着缓缓的潮风不知从何处而来?为此,我四处观望、慢慢走向观潮的堤坝。忽见江滩灯光下,一位捧着书,静看潮涌远去的靓女,目光迷茫、面色凝重。她是否在联想,过往的岁月,真的与潮来潮去一样难以掌控?缠绵的情人,真的难免像飘飞的书签一样离她远去? 当我捧着书签向她询问时,她微笑致谢,小心翼翼地把它夹在书中。
秋雨早已停歇,夜风有些凉意。我向下榻的酒店走去。一路在想,江潮之所以恢弘雄劲,之所以被古诗宗感叹连连,除了博大气势与壮观景貌,最重要的,应该是“守信”二字。
也就是说,不失众望的“潮景”,因为没有让观者空等,故此,被人们深记不忘……
冯新生(心声)生长于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旅游报社资深记者、编辑。自1979年至今,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6000余篇(首),在省级刊物征文中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二等奖,数百余篇文学作品被散文丛书选载,近百篇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播、北京广播电台文艺台作为系列配乐散文播放。数十篇作品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所编的《课外语文》选用。出版、发行在全国新华书店的小说集、散文集有《茉莉香茶》《物华天宝》《行者手记》《游出滋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