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8)

十一章、阳明太阴合病

10、柏叶汤

【组方】: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参考】:柏叶、干姜、艾叶各15克。

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注】:歌诀曰:柏叶汤为吐血方,马通艾叶与干姜,中焦虚寒血失统,寓寒于温效力彰。

吐衄下血、烦热腹痛而脉无力,服诸止血药还吐血不止者,宜以本方主之。

方中柏叶苦涩,微寒,其气清降,能折其上逆之势以敛气止血;艾叶苦辛温,燥湿除寒;马通汁即马粪取水化开,以布滤汁澄清,此物善治吐衄,能引血下行以止血,但秽臭难服,可以黄土汁代之。三个止血药合用,再用干姜补中降逆。

配伍特点,全方寒热并用,温中与清降并行,相辅相成,但以温中止血为主。本方为强有力的止血药,但性偏温,宜于寒证,而不宜于热证。加阿胶更佳。

现在多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咯血,便血,女性月经量多,崩漏下血等临床辨证属中焦虚寒者。阴虚内热、实火血热引起的出血证使用本方不宜。

柏叶汤病机吐衄下血。证见:吐衄下血、烦热腹痛而脉无力者。

11、酸枣仁汤

【组方】:酸枣仁二升(90克),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䓖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金匮·血痹虚劳病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注】:本条的关键在于“虚烦虚劳”,虚劳是指用劳作过度,虚火就上来了。里面还多少有水饮。虚热,神气涣散,水饮上凌,神虚不安,加上饮邪干扰,就睡不着。

酸枣仁,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川芎,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冯老说,酸枣仁是一个收敛性强壮药。

分析中药的五味功用,有一个理论体系,“五行五味分析法”,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分析法。水饮要是过剩要用五味子。酸苦除烦,酸甘除饮。当然这里的甘是指“甘淡如茯苓”,炙甘草是甘滋,就没有这个除饮的作用。因为此证有水饮,所以没有用炙甘草。川芎入脑,可以祛风。也是一个反佐药,其它药都清降收敛,她辛散温升。凡是虚劳体弱者都会有些风邪。酸枣仁一般用到40克效果不错。(太极闲人按:这段提出内经“五行五味分析”,可供参考。仲景著作是不用五行学说的,对药直接取其性能作用。)

【太极闲人补注】:本方证的虚劳虚烦不得眠,与栀子豉汤证形似而实非。本方证的虚烦,虽烦而无热或少热,而栀子豉汤证的虚烦,则烦而多热。也与猪苓汤证的失眠异,彼因水郁化热上扰而致神不安,利水则安。又本方证确属真虚证,而栀子豉汤证只是胃中不实而其人并非真虚。虚劳虚烦,血虚而致的心烦悸,不仅是不得眠者,也可能是嗜睡,用酸枣仁汤都可以。本方养血,故可跨属太阴。这个组方放点龙骨、牡蛎也可以。如果有停水,还可以与去饮的组方合方使用。方中用了芎䓖,说明有夹瘀。

酸枣仁为一收敛性的强壮药,尤其有强壮神经安神作用。本方用为主要药,取其补虚敛神以安眠,复以芎藭、甘草和血缓急,知母、茯苓解烦安悸。

有本方证者,往往以眩晕为主诉。血虚,心神恍惚,眩晕不寐,现烦热而又非高热、盗汗、浮肿者,宜合当归芍药散。

若心停饮而动悸不得眠者,宜大、小柴胡或柴胡桂姜汤;若胃中虚,客气动膈不得眠者,宜栀子豉汤;若血气虚燥,心火亢而不得眠者,此方主之。《济生》之归脾汤,实由此方引申而成者。又《千金》配石膏于酸枣仁汤者,乃此方证而热盛也。

从药物使用看酸枣仁汤病机:

津虚。证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脉细。(酸枣仁,甘草,茯苓,芎䓖)

虚热。证见:咽干口燥,舌红。(知母)

药物:

酸枣仁:为收敛性神经强壮药,不问为不眠,或多眠,或其它,因神经证而属虚证宜收敛者,悉皆主治之。

十二章、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1、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方】:枳实四枚(60克),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一枚(50克),捣。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5: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注】:胸痹,如果仅仅中焦虚寒(胃虚有寒饮),有点呕逆,而不痛,用人参汤(即理中汤)适合。人参汤健中补津。如果胸满气结很突出,有气从胁下往上冲,又有痛,则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本方在栝楼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加枳实、厚朴行气消胀,用桂枝处理气上冲。由桂枝降冲可知,本方证有表证。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以恢复气机之升降;二是寓散寒化痰于理气之内,以 宣通阴寒痰浊之痹阻。

枳实薤白桂枝汤病机】:

气冲逆、胸痹痰咳。证见: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0)

相关推荐

  • 经方治疗不明原因胸闷案

    [病例摘要] [一般资料] 牟XX,男,45岁.某单位员工.2013年5月9日初诊. [主症] 胸闷不适半月多,已在西医内科经DR摄胸片双肺及胸膜均未见异常,心电图及彩超检查心脏亦未见异常,用复方丹参 ...

  • 学经典悟经典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

    学经典悟经典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气痰结于胸中,以枳实厚朴散气行气,以薤白桂枝温阳通经化痰,栝楼甘寒防下上太过,静气除郁热.

  • 张仲景栝蒌薤白三方治胸痹

    经典探微 张仲景栝蒌薤白三方治胸痹 □曹俣 陕西省西安六君子中医馆 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张仲景记载了治胸痹的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此三方均 ...

  • 学习经方的体会——人参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都治胸痹,区别在哪里?

    6月8日 单位:王宪武中医经方工作室             近些年来在经方家冯世纶先生身边跟诊,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了重新学习,再一次对胡(希恕)--冯(世纶)学术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