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脾汤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土中土) 甘草(土中木)(炙) 干姜(木中土)(各三两) 白术(水中土)(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苦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仍用术;心中悸者加茯苓一分[两];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人参一分[两];寒者,加干姜一分[两]。

心腹胀满,饮食不化(以上即心下痞满饱闷、胃口差、默默不欲饮食、食不消化之类的表现,是胃虚的反映,用人参)。

时作吐(指呕吐、口淡作呕之类)利(指肠鸣、腹痛、下利之类)(为里寒证的表现,有用干姜)。

身重(指身体重坠乏力,是水气泛溢的表现,加上前面的饮食不化也有饮水后胃中水饮停积不消化的表现,用白术健胃祛水瘀)。

脉微无力者(指脉象细微无力,是津血虚衰、里虚寒证之类的表现)方。

配伍特点:

“体”,“用”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本体和作用。  “体”是本质,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基础。“用”是“体”的外在的,第二性的,是功能表现。

土用为甘为补,土体为辛为泻。  '用'味药是人参,甘草,'体'味药是干姜

《辅行诀》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方有二泻一补,小补方有二补一泻一治所苦的基本结构

二土一木一水,两土补脾药(人参,甘草),一木药(干姜)泻之,一水缓药(白术)。

人参和炙甘草都是甘味药,干姜是辛味药,白术是苦味药。

,    甘草有两个功能,一是停在胃,让药能停在胃上直接到肺 上面去,一就是为了没消化的食物,所以张仲景常常在感冒药里面加甘草,就是让胃里面还没 消化的食物,不好的分解掉,好的留下来,因为甘草可以解百毒的。

白术属水,但为水中之土,苦主坚,甘以引气入脾之所合,主肉。所以,坚者,能坚其肉。水肿的人,肌肉松驰的现象,白术可以主之。这种坚与黄芪相类。黄芪是坚在皮,使皮坚。白术是坚在肉,使肉坚,更深一层。

白术健运脾气,能收浮散之水气湿气聚于中焦。白术所主之水气使走正道,是从中焦开始,如果湿只在脾胃里面,用白朮茯苓,白朮是干燥剂。茯苓利尿,把湿从小便小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可知诸方第一味是君药,主于补泻,第二味是臣药,其余是佐使。

人参味甘属土,以为君药。甘草味甘为臣,以助人参。量用相等。干姜味辛属木以克脾土,以为佐监。白术味苦属水,为君药所克,克者役使之也,故为君之使婢,名之使药。

药用人参炙甘草之甘与干姜之辛相合入脾化苦除燥,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故用白术之苦以燥脾湿。

甘补土泻水,与辛相得化苦则补水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医宗金鉴·三十五卷》注曰:“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是五行相生,主生养万物者也。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复克土,是五行相克,主杀害万物者也。

相克则死,相制则生。木亢害土,土亢害水,水亢害火,火亢害金,金亢害木,此克其所胜者也。

然我之所胜之子,即我之所不胜者也。我畏彼子出救母害,不敢妄行,承受乃制,制则生化,则各恒其德,而生化万物、无不俱也。

假如木亢太过,土受害矣,是我胜其我之所胜者也。土之子金,承而制焉,则我畏我之所不胜,自然承受乃制,制则生化矣。

火亢太过,金受制矣,金之子水,承而制焉。

土亢太过,水受制矣,水之子木,承而制焉。

金亢太过,木受制矣,木之子火,承而制焉。

水亢太过,火受制矣,火之子土,承而制焉。

五行皆若此也。此所以相生而不害,相制而不克也。而生生化化,万物立命之道,即在于是矣,此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不可不知者也。”

脾主运化,中医说的脾经不是指的西医说解剖的脾脏,西医认为脾脏可以切掉。中医的脾经还包括这一五行里面的所有功能,以及胰腺和小肠运化的部分功能,中医偏重它阳的功能的方面,西医不相信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中医认为人吃了五谷的五味,就产生了五种营养,脾把这些营养送达各脏腑,红色归心、白色入肺、黑色入肾、青色入肝,黄色入脾胃。化就是现在说的胰腺的功能,能分泌脂肪酶、蛋白酶等各种酶,这些酶能把这些食物分解让人体利用。

关于进退和数理。

《春秋纬元命苞》谓“天左旋,地右动”,《运斗枢》篇谓“地动见于天象”。太阳东升西落,故“天左旋”,人在地上如“附骥之蝇,日行千里而不知其远” 相对于天而言,“地右动”古人以时间进展衡量,故左旋为进,右旋为退,进是绝对的,退是相对的,图中用在左,体在右,故用主阳进,体主阴退。

本图注曰阳数七,阴数六,可理解为阳进为补,以七为周期,阴退为泻,以六为周期。故,《辅行诀》五脏病症大补泻汤诸方中,大泻汤药味数是六味,即水数,大补汤药味数是七味,即火数。

“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阴进为泻,其数六水数也”是说大方的基本结构,大补方共七味药,由本脏小补方加上子脏小补方的前三味药构成,进者,为顺时针旋转,例如由肝到心。大泻方共六味药,由本脏小泻方加上母脏小泻方的臣药以及乘本脏小泻方臣药中的泻药,退者,为逆时针旋转,例如由肝到肾到肺。

《辅行诀》指出,《汤液经法》载360首方,从中选取60首方以备山中修道之需,又从60首药方中选取25味最有效中药作为最必备之药物。指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辅行诀》对此图评价甚高:“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此图理论上的依据《金匮要略》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一段及《素问·宣明五气论》、《素问·藏气法时论》、《灵枢·五味论》、《灵枢·九针论》、《甲乙经·卷六第九》诸篇。食物各有五味,药物亦各有五味,五味之生化补泻,实为确有,非为虚论。此25味药物依其气味之生克制化关系而运用之,疗五脏之虚实,若影随形,立竿见影。

总之,此图所含意义甚为深广,研究之,破解之,对于理解仲景方剂可以达到以简驭繁、执要说详、条分缕析、纲举目张的目的,就是临证须对仲景方剂加减化裁,亦可以做到立法有据,心有准的。

五脏五输穴五行互藏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

古人用自然界水流形成奔流的过程来比拟人体经气运行过程,说明经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散到合,由微到盛的发生发展过程。

五输穴配属五行首见于《灵枢本输》,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难经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提出了十二经的五脏五输穴分类也含有五行互藏理论。

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输穴,即“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其排列次序是: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属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

排列次序是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我们将五脏五输穴同二十五味的五行方位相比类,同气相求,把中药五味的五行属性和经络的五输穴放在一起进行学习。指导思想是:药食同源调理方加穴位治疗方,调理自己的五脏。这样才能当自己的好医生。

小补脾汤组方法则配伍的五脏五输穴: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土中土) 甘草(土中木)(炙) 干姜(木中土)(各三两) 白术(水中土)(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药名:土中土(人参),配伍穴名土中土阴经脾经(太白)胃经阳经(足三里)

药名:木中土(干姜),配伍穴名木中土阴经肝经(太冲)胆经阳经(阳陵泉)

药名:水中土(白术),配伍穴名水中土阴经肾经(太溪)膀胱经阳经(委中)

药名:土中木(甘草),配伍穴名土中木脾经阴经(隐白)胃经阳经(陷谷)

大都穴:脾经属于己土,荥穴大都是脾经中的火穴,属于丁火,火能生土,即脾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属于大都能治脾经虚症。

《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早晨正准备出门,突然感到胃部抽搐,或者遇到胃腹闷胀、吐酸、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只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就能够达到治疗保健效果。

(0)

相关推荐

  • 附子理中丸的神奇功效新闻

    方剂附子理中丸是由附子.人参.灸甘草.白术等药物配伍组成的. 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 主要治疗脾胃虚寒证,常见的症状有腹部疼痛.呕吐.腹泻.腹满食少.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方中干姜 ...

  • 【内科名医方系列(210)刘乾和内科方3首】

    【内科名医方系列(210)刘乾和内科方3首】

  • 中医儿科学——厌食脾胃气虚——异功散——阴阳解析

    异功散--阴阳解析 厌食脾胃气虚证候: 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方药:<小儿药证直诀> ...

  • 中医儿科学——慢惊风脾虚肝亢——缓肝理脾汤——阴阳解析

    缓肝理脾汤--阴阳解析 慢惊风脾虚肝亢证候: 精神萎靡,嗜睡露睛,面色萎黄,不欲饮食,大便稀溏,色带青绿,时有肠鸣,四肢不温,抽搐无力,时作时止,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温中健脾,缓肝理脾 方药:缓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小阳旦汤

    小阳旦汤 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桂枝(木中木)(三两) 芍药(金中土)(三两) 生姜(木中土)(二两,切) 甘草(土中木)(炙,二两) 大枣(土中火)(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小阳旦汤-桂枝汤

    岐伯有道 今天[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阳旦汤-桂枝汤来自岐伯有道00:0004:49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木中木)(三两)芍药(金中土)(三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小补肝汤

    17味药物阴阳五行属性归类简论: 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性药(阳):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17 ①木中木(阳中少阳) 4 桂(肉桂),木中木.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补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小泻肝汤

    17味药物阴阳五行属性归类简论: 味辛皆属木:(计17味) (1)木性药(阳):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17 ①木中木(阳中少阳) 4 桂(肉桂),木中木.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补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心包汤

    小补心包汤 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中,汗出,气噫,脉结者方: 代赭石(火中木)(烧赤,入酢浆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旋覆花(火中火) 竹叶(水中金)(各二两) 豉(金中火)(一两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肾汤

    小补肾汤 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脉快者方: 地黄(水中水) 竹叶 (水中金)甘草(土中木)(各三两) 泽泻((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 若小便血者,去泽泻,加地榆一两[分]: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肺汤

    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土中金) 五味子(金中金) 旋覆花(火中火) (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可从) 细辛(木中金)(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肝汤

    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木中木] 干姜[木中土] 五味子[金中金](各三两)大枣[土中火](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 ...

  • 《辅行诀脏俯用药法要》小补心汤

    小补心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方:栝蒌一枚,薤白八两,半夏半升. 水煎汤,分三服 胸痹(指胸中痞闷满痛不得息(呼吸困难),包括现在心绞痛.心肌梗死之类的病症在内) 不得卧(指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