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广场,贵阳城市名片——贵州12日之贵阳(5)
★旅游地点:贵阳筑城广场
筑城广场的地理位置很优越,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对面就是河滨公园。整个广场呈半岛形状,总占地面积达八万多平方米,也可以算得上是贵阳现代化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了。
广场于2011年12月底竣工,最多可以容纳十余万人。贵阳简称筑、金筑,所以它的名称也一再变迁,1979年把春雷广场改名为人民广场,大约是大环境所致,似乎哪个稍大一点的城市,都会有一个广场叫人民广场。
2011年改名筑城广场,私以为这个名称才更具有地方特色。当然,原来的广场规模并没有这么大,修整的时候把原来的贵阳一中也包含在里面,形成南北两个广场。
北广场宽阔坦荡,跳起广场舞来那规模绝对可以很壮观。南广场庄严雄伟,建筑和绿化都比较密集。
广场的主体建筑是“筑韵”,长六十米、宽四十八米、高二十八米,由八个巨大的芦笙组成,每两个为一组,分别架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据说主材是钢铁,每一个芦笙的重量都在二十五吨以上。
我很纳闷,难道贵阳也以盛产竹子著称吗?“筑韵”要表达的就是一种竹文化,彰显的是一种竹的精神。
围着“筑韵”转了一圈,终于找到了可以上去的扶梯。我好奇地询问正在旁边悠闲散步的市民:“这个扶梯可以上去吗?上面有没有餐厅?”
被询问着一脸懵:“从来没有看到有人上去,怎么可能有餐厅!”
“那这个扶梯……难道只是作为工作人员修缮用的通道吗?”我又研究了一下,更纳闷了。
“不知道。”对方摇头。
好吧,看来我是找不到答案了。其实我们不过是来旅游而已,饱一饱眼福就足够了。
“筑韵”下面是一个下沉广场,不知道又有什么功能。可能从视觉效果上来看,整个广场因此就有了层次感。
“筑韵”旁边的吉祥神兽,是由我国著名艺术家郭选昌教授设计的,我们研究了半天都没有看出是哪几种动物的组合。于是,只能求助度娘,原来这还不是四不像,而是“六不像”。其造型是“虎的头、牛的蹄、羊的角、凤的翅、狗的身、豹的尾”演变而来的,难怪我们怎么也看不出这种神兽的原型了。
地面上用栏杆围着一张铜版地图,看样子应该是整个贵阳市,我所知道的几个贵阳景点似乎都在这张版图上。
刚下过雨,广场上的空气很清新,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市民。虽然已经过了早锻炼的时间,还是有不少人。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广场很受贵阳市民们的喜爱,打套拳、散个步、跳个操、赏个花……活动还是很丰富的。
而对于不常来广场的人们来说,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广场上那两棵高大的樱花树。满树的繁花,很轻易地就能捕获女人们的心。
当然,也有男人对这两树樱情有独钟的。好在今天并非周末,所以很快我们就等到樱花树下空了下来。
虽然已经在河滨公园看饱了樱花,但就樱树的规模来说,还是远不如广场的。因为有整个广场作背景,高大的樱花树就越发显得枝繁花茂,美不胜收。
三月的小阳春,是鲜花似锦的季节。而广场上又何止是樱花,高大的玉兰、鲜艳的木瓜花、金灿灿的迎春花……处处鲜花处处景,难怪人气这么高了。
场对面是贵州省博物馆,可惜的是似乎也在修缮之中,大门并不开放。我询问了一位清洁工阿姨,她告诉我从后面可以转上去。可是我转了整整一圈,愣是没有找到可以进去的门。再问了一位锻炼身体的大叔,人家很肯定地告诉我最近都不开放。
于是,只能很失望地离开。
自由行:贵阳筑城广场
3月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