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湾山庄”杯《过年》主题征文优秀作品选
编者按:由早6点半微信公众平台主办,河南确山竹沟镇卧龙湾山庄独家赞助、全程冠名的“卧龙湾山庄”杯《过年》主题有奖征文大赛,经过近40天的比赛,已经圆满结束。根据征文启事规定,参赛作品首先择优在中国“早6点半”微信平台推介,以读者精选留言累计计分,不再设置评委评奖,最后通过合计分值,从高到低依次评出获奖作品,于狗年大年初一向获奖作者发放红包。但由于来稿量大,不能一一在微信平台推送,小编今天特选部分优秀作品在平台展示。
▌拜 年
杜思高
喜欢过年,喜欢那种浓郁芳香的气息,喜欢那慵懒舒适的氛围,喜欢看艳艳的红如桃花泅红窗花,喜欢看灿烂的烟花把夜空耀亮,喜欢听鞭炮声把春天喊醒。感受着渐行渐近的浓浓年味,常常想起三十年前的春节。
那时我生活在豫西南一个叫杜岗的村子里。每每在大年初一早上,铁蛋儿、新春、小波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摸黑儿早早起来,穿上头天晚上妈妈准备好的新衣裳,然后聚拢在我家柴门前。听到谁家放炮,就拼了命地赶过去,捡拾没炸开的鞭炮,比比谁拾得多。那时没有钟表,常常起得太早。捡拾到炮后,再回去睡觉。天亮之后,吃过饺子,几个伙伴就去给长辈老人们拜年。
我们想好谁会给压岁钱,再去敲谁家的门。进门之后喊一声,“花奶”或者“五爷”,“拜年了!”立刻“扑通”一声跪下,磕三个头,再从地上爬起来。慈祥的奶奶或爷爷们赶紧伸手,从口袋里摸一会儿,掏出一分或者两分压岁钱递给我们。拿着这压岁钱,大伙儿立即喜气
洋洋,土气大增,随后奔赴下一个拜年对象家。但那时实在是太穷了,大多时候给长辈拜了年,也拿不到压岁钱,他们仅仅是抓出一捧苞谷花或者是油炸的麻叶儿,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是高兴得不得了。有一年我给我们家族辈分不出五服的老十二奶拜年。老十二奶人心善和蔼,头发整天髻在头上说话慢声细语,穿着干干净净。我刚磕了一个头,她就给了我一毛钱,这一毛钱从那个穷困的年代里开始直到今天,温暖了我几十年,至今还记得老人家的可亲慈祥的模样。
当然,走麦城的时候很多。记得有一年下着小雪花,我们去拜年,把熟悉的长辈拜完了,挣不到一毛钱。于是大家商量着,到村子中间比较有钱的八奶家去试试运气。我们一阵疯跑,结果我们还没到门口,干瘦的八奶挪动小脚,急利索地来到门口,“啪”的一声关起了门。“八奶,开门,我们给你拜年来了!”但八奶隔着她家的土院墙,撂出了一句话“拜啥年,拜拜也发不了财,快走吧!”我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向别家迸发。
那一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父亲的同事温伯伯在正月初五来我家做客,他当时很大方地给了我两元压岁钱。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把这两元钱放在上衣口袋里,又拿手捏了捏,害怕掉了,就出门到房后西边玩沙子去了。哪知等火快黑时,一摸口袋“天哪,钱找不到了!”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把衣服脱掉找了一个遍,也没找到。后来我又把姐姐喊来,把沙堆翻来翻去也没找着。这对于我来说,可是天大的事儿。“父亲知道一定会揍死我!”我吓得哭了,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忽然扭头就跑。那年正月初五的晚上,我溜到庄子东头大河堤下村里的红薯窖里睡了一夜。第二天下午回家,仍是挨了一顿揍。
十多年过去了,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人民安康幸福,拜年的风俗虽然还在,但是小孩子见了大人已不再需跪地磕头,而是鞠躬说祝福的话。在这祝福声里,常常是话没说完,百元大钞已经到了手上,别说三两分钱,就是十块八块也拿不出手。
▌烧火的年味
高延萍
在我的记忆中,少年时代的年味就是烧火。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一边往灶膛里添柴,一手拉着风箱,灶火熊熊,将那个小姑娘的脸映得通红,那个小姑娘不时撩一下头发,显得是那么美丽动人。
这个小姑娘就是我。
在我们家乡,从大年初一到初四是不能动刀子的。因此,在过年前是要将饺子包好,馍蒸好,肉卤好或蒸好,炸馍尖炸好,从大年初一到初五,一日三餐,除了初一和初五下饺子吃外,平时来客吃饭,都是将菜和馍、炸馍尖一起在蒸笼上蒸热一下就行了。
我因为是老大,又是个女孩,所以从十岁起,每年过年,我就挑起了大梁。包饺子我是强项,我包的饺子小巧玲珑,人人都说我包的饺子好看,像艺术品。
除了包饺子外,过年前夕我的重任主要是烧火。我妈总是夸奖我的火烧得旺,所以蒸馍和炸炸馍尖时我的任务就是烧火。我妈信任我的原因还有,就是我那时性格内向,不好说话,听妈说,炸炸馍尖时,绝对不能说话,如果说了话,那油锅里的油就像受了惊吓般会耗下去很多。
我的烧火重任主要在腊月二十九这天晚上。
腊月二十八,家家把面发。我家也如此。到了腊月二十九,面基本都发开了,中午我们草草吃完饭,就忙开了。
爸妈开始揉面做馒头时,我则将烧火的木柴准备好。平时烧饭用的杂枝、谷糠、苞皮、棉杆等等都不用了,这天烧的全是正经的木材。
当我将火烧得旺旺时,爸妈开始蒸馍,那蒸馍的蒸笼有好几层,一次要蒸好几斤馍,而且一连要蒸好几锅。每蒸好一锅,爸爸揭开那草锅盖,会习惯性地轻拍一下那又白又圆又有弹性的馍,赞一句:好泡,那高兴的表情,就像称赞自己的孩子一般。
馍蒸好后,开始准备炸炸馍尖。父亲先把油倒到一个碗里,把手放在油里,又用沾满油的手放在面里反复杵着。他将那面高高地扯起,放下,反复来回,就像好玩一般。父亲说:这叫杵面。一定要将面杵得筯拽了,炸出的炸镆尖才好吃。我看父亲杵面时额头上都沁出汗珠,就知这杵面活并不轻松。
父亲终于把面杵好了,我也把油锅烧开了,满满一锅油开始沸腾起来。父亲赶紧将杵好的面切成一条条的,像米尺般大小,开始一条条的下到油锅里,白色的面条一放进滚烫的油锅,瞬间冒出浓浓的烟来,发出劈劈拍拍挣扎的声音,母亲赶紧拿着筷子在里翻搅,只见那白白的面渐渐发黄,转眼间就变得金黄可爱了,就像黄毛丫头转眼间变成一个好看的小姑娘般。母亲用漏勺将金黄的炸馍尖捞起。父亲看我火势不减,油温保持在高度,随即将第二批丢进油锅,油锅里又开始生动活泼起来……
就这样,一锅接一锅地炸,直到合好的面全部炸完,两个大篮子已经全部装满堆起。
炸馍尖全部炸完了,这时可以说话了,母亲要我把火退了出来。其实不用她说,我一见最后一批炸馍尖捞出时,就已经不再加木柴,风箱也没拉了。往往这时,夜已经很深了,有时甚至已是大年三十的黎明了。
母亲等油锅里的油稍凉了些,就将油倒进盆里。此时我又开始烧起火来,我明白母亲会趁着油锅里残存的油渣做一锅粉条肉丝汤镐劳大家。
待香喷喷的粉条瘦肉汤做好后,母亲叫我去把早已熟睡的几个弟妹叫醒,叫他们都起来吃一碗。弟妹们听我喊,都知道有好吃的等着他们,都会兴奋地爬起来,一点也不呓人,一人抓起几根炸馍尖就着粉条汤吃起来,一个个吃得那么快活,好像这就是天下最美味的夜宵了。
母亲虽然也给我盛了一大碗,我却只吃了两口就吃不下了,因为烧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的火,我已经很乏了,再加上浓厚的油烟还呛在喉咙管里。再美味的食物我也有点腻了。但是我内心里却是欢愉的,因为真正的年就要到了……
▌初 夕
张娟
这一夜
红红的春联要守护低矮的土门
高大的梧桐树要守护泥土院落
微小的光线要守护更加微小的鸡舍
这一夜,那些去世已久的亲人,从香火中活过来
和亲人一起,要守护年迈的老屋
这一夜,邻居王奶奶没有来串门
祖母和我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
桔红色的光芒中
我们说着热耳酸心的土话
炉火热烈燃烧
▌过 年
宋浪
沉重年味激发了我的嗅觉
不知是谁家在烤猪肉
走进一看
金黄色的肉被烧的胡涂
原来是两个孩子去拾鞭炮
忘了烧烤的肉
本想帮忙烧烤
担心会引来羞怯
吃年糕
说新年
兴奋热量可以在水里游
一边烧着大火
忘了在锅里添加香油
发觉一看
还在隔壁家牌九
▌过 年
山水迢迢
老家人话
进入腊月
就看见了年
是人们加快了步伐
还是年在加快步伐
年关
很多的人仍在外飘着
感紧回家
不然会被一场大雪挡住
千里之外
万里之外
重洋外
没有回不去的故乡
腊月里
游子们看见了寒梅
想到了今年一定回家过年
▌杀年猪
范太国
年猪
是父母用糠麸皮喂大的希望
是我们用野菜喂大的节日
年猪
是农家生活的储钱罐
是辛勤劳动的年终奖
等年猪喂大
我们的快乐就会聚焦
就会和亲朋好友一起
品尝收获的喜悦
品尝节日的祝福
那时我们围炉而坐
炭火暖热了话语
贫瘠离我们很远
我们成了岁月的王
笑脸补充了充足的能量
是冬天封冻不住的
成为最早开放的鲜花
春天就要来了
▌年
镜中人高芳
年是母亲做的花衣裳
年是父亲炒制的芝麻糖
年是小伙伴们比赛放炮仗
爷爷常说
进了腊月便是年
几个老人
在冬日里早早地
把锣鼓敲响
咚咚锵,五谷丰登
咚咚锵,福禄双至
咚咚锵,春回大地
咚咚锵,六畜兴旺!
咚!咚!锵!
▌过 年
李开锋
一些人是另一些人的镜子
另一些人照着一些人
也是他们的镜子
雪花像一群回家的孩子
雪花是一些离乡人的镜子
绿皮火车,载着疲惫的梦想
在冰层上飞奔,像呼啸的北风
欢送回家过年的雪花……
雪花!
我多想有一片雪花镜
伴我梳理乡愁
和偏头痛
▌年 路
周珍
路是漫无目的的走,
情是千丝万缕的缠,
心是无边无涯的飘。
在异乡路上遇见你,
却想挥别归家的路与你一起天涯海角,
夕阳西下。
酒是歌里的摇曲,
茶是梦里的香醇,
你是我狐疑中拾起的一道风景线,
慢慢消散在海市蜃楼里。
我一直看着你消散殆尽,
却也迷失了归家的路。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该,
没有什么不可能,
只是还不曾遇到。
这个流年,
我遇到一个你,
荡漾在岁月的波纹里,
下一个茫茫岁月里,再来相拥。
▌过 年
胡志宏
古时候年是一只怪兽
贴上秦琼、敬德把年挡在门口
一家人才放心吃上馒头饺子和肉
年在噼噼叭叭的爆竹里被吓走。
建国了,过春节
镰刀斧头里百姓有了盼头
“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想念毛主席”
挥着锄头,年和劳动并排走
开放后年是一张车票
千千万万想家的大袋小包把年装里头
炫丽的烟花、浓浓的团圆酒
年满含泪水一刻不停地走,真盼它能一回头
新时代年是一盏红灯笼
天更蓝,水更绿,桃花源的人民更富有
各级干部深入到村里贴对联交朋友
年洋溢在咱老百姓的脸上头
陶公呀,你可羞,小康的日子年撵也撵不走
早6点半征稿:自荐或推荐优秀原创诗歌、散文、小小说及文化类等作品,请发送至:sczgz2018@163.com。诗歌、散文、小小说配100字以内作者简介,两张生活照,提供自己的微信名。优秀作品将在中国“早6点半”微信公众号推送并推荐给全国各地正规报刊发表。(仅限关注“早6点半”公众号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