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12
6、水分穴
再来呢,这是我们的肋骨,所谓的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阙,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要这样子找穴。神阙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我们叫上腹寸。所以心蔽骨跟神阙中间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所以先取中间那一点,中脘跟神阙中间这一点,然后再取这一点跟神阙中间这一点,这个点就叫水分。那再来是下脘这个穴道,再来就是建里。穴道为什么叫水分,因为是治水肿 的穴道,这是中医的观念,饮水,你喝水不管是热水、冷水。喝水为什么不会从大便排出来?因为喝水到了胃以后,到了水分这地方,水会气化,气化后进入全身,流出来是汗,小出来的是小便,这是水分开的地方。我们吃的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水,饭有水、果汁有水、水果有水,只有混杂在食物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这叫正常人。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会进入小肠,只有混杂食物中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到了小肠以后,因小肠很热会不断的蠕动,热去煮食物煮烂掉,然后吸收掉,等到食物进入大肠后,只剩残渣跟水。人体的构造非常精密,正常人不浪费一滴水,都在循环。这个水在大肠走的时候,因小肠很热,所以水在大肠时又被气化掉。再回到肺。肺跟大肠相表里,这个水上来以后,就是嘴巴的津液。那如果你小肠温度不够,水和大便混在一堆。我们用针灸去解决,知道原因了,要把小肠温度热回来,病才会好,所以要去管心脏。正常人,在水分这里分开水。当水不分了,水直接进入小肠,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水分就是一个很好的穴道,针和灸通通可以。书上写水分是小肠的下口,要更正一下,水分应该是小肠的上口。那有水病的话,灸是最好,比针还好,以前不针,因为针孔太大。那糖尿病的人,中医称“消渴”,中医有三种,上消:上消得主要症状呢,口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就是肚子饿,会不断的吃;下消,简单讲就是阳不举。那这个基本上区分在这里。西医分两种,胰岛素依赖型(第一型)跟第二型糖尿病,实际上依赖型根本不存在,是西医制造出来的,像是打疫苗一打,胰脏就失掉功能,第二种才有存在。水分,这个穴“主水病,腹坚如鼓”,这个腹胀大,水分是一个很好灸的地方。“鬼击鼻出血”。鬼击的意思是没有原因的,好像突然被鬼打,突然就流鼻血 。那中医的观念呢,小孩十四岁以下,流鼻血这叫做正常,不要去治它。大人,超过十四岁以上,才要去治。这个小孩子十四岁以下,小孩子天生体能很强,发烧之前一流鼻血,热就纾解掉了。所以会流鼻血的小孩不发高烧!那你如果流鼻血你又把它塞住,本来没有高烧,反而高烧出来。若是十四岁以上的人流鼻血再去治。
7、下脘穴
下脘正好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这个下脘穴,常有人下脘穴痛,下脘在胃的下口的地方,这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发炎。痛的观念是什么?痛根本是来自压力,而不是来自发炎。我一直在跟诸位讲,中医是物理医学,就像爱因斯坦一样,站在外面看到里面。当有痛在那产生后,压力纾解掉就好,环境改变掉就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处方不是杀细菌,而是改变环境,针灸也是一样。知道穴道的话,可以协助我们做诊断。
8、胃之募穴一中脘
再来是建里,这些穴道其实穴性都差不多,都很少用。再来是重要的大穴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针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呢,效果非常好。我们《针灸大成》上面写,中脘穴在脐上四寸,不要用同身寸去量,量了半天还是错。这是丈量法腹寸,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胃的募穴,《难经》说腑会中脘。我们身上有八会穴,八个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将来会有一个治病法则,叫会郄治疗法。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身上每一个腑,包含胆,这是消化系统,小肠、胃、大肠、膀胱、子宫、胞户。脏呢,肝心脾肺肾。中医的脾是把西医的胰脏包含在里面,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所以我们用的非常多。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比如有些特殊的治症呢,像印堂痛 ,中脘一针下去病就去掉了,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怀孕中间的妊娠恶心想吐,通通可以在这治疗,针或灸。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治,因为腑会中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