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K938,火车开往牡丹江

梁东方

如果说一列开往牡丹江的列车,在候车的时候还不大有东北的感觉,那几个扛着大小包裹的东北汉子的东北话还不足以在内陆的城市庞大的候车室里形成什么凛冽的气息的话,这种气息在上了车以后就可以说越来越明显了。还在站台上迎接准备上车的乘客的时候,一个个人高马大的列车长、列车员,就已经开始用他们一定自认为就是普通话的东北口音吆喝:有卧铺、有卧铺,有下铺、有下铺;站在门口刷身份证验票的列车员,一边刷一边也用同样的口音招呼拿出身份证来、拿出身份证来,手里不停,嘴里也不停,嘹亮招摇还无知无觉。

上车以后列车广播更开始连卧铺价钱一起说出来,短途卧铺,到天津才59、到天津才59。不过这仅有的两节硬座车厢里绝大部分乘客都是到不了天津的短途乘客,他们都只坐一站两站,两个车厢里的列车员在车厢连接处的对话说明他们对这种情况既心知肚明没有意外,又总是带着一种不无可惜的口气:我这车厢满员118人,现乘118人,满员。99%是天津之前下车,到东北的不超过俩。说到这里他突然发现了什么,赶紧又走回车厢里,高声吆喝着:刚上来的那几位,没刷身份证的,来来,比划一下呗、比划一下。“比划”完了,他又转身回来,对另一个车厢的列车员说:你是我亲哥,我怕你怕得一刻一刻的。

那个列车员不慌不忙面无表情地回答道:咋地啊,我亲哥也不如你亲……俩人的对白在慢慢启动的列车出站的时候换道岔的剧烈摇摆中如行云流水一样展开,听得所有乘客都像是在看小品。不过大家表面上照例都还是举着各自的手机,没有一个人错一错眼珠。

乘务人员的话语和乘客的话语好像不在一个层面上,乘客很少会插乘务员之间的话。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这种“阶层”划分是一种工作状态与乘坐状态之间的重大区别自然形成的。当然这一点也不妨碍乘客对乘务人员的一举一动的观察和聆听。

开往东北的列车,列车员的话很有特点,口音是一方面,言语组词的方式是另一方面,在此之上则是他们的神态:爽朗和调笑都驾轻就熟、不动声色,逗笑了别人,自己却好像还不知所谓。这样话多话频的状态,虽然未免陈词滥调却也总是生活工作中的让一切都尽量光滑轻松起来的调剂。所以只要车是东北的车,乘务是东北的乘务,风格就是东北的风格了。坐南方的车,广东广西的车当然不是这样,即便是坐四川陕西的车也迥然不同。这是在铁路的标准化服务要求之下,地方特色的自然流露。这种情况也许在高铁列车上表现不那么明显,在普速列车上还是很普遍的。

列车在夜色里用一种持久一贯的隆隆隆的节奏疾驰着,在一百多公里都不用停一下的线路上,尽可以撒了欢儿一样地跑起来。因为夜色完全笼罩了外面的天地,所以窗外的景物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窗外也就没有了参照,只能凭着声音判断,觉着火车跑得很快;火车跑得很快就让坐车的人感觉惬意,看着手机,闭着眼迷糊着小睡,每一分钟好像都无所事事,但是在每一分钟的无所事事里就能不费力气地在大地上驰骋出去很远;所以每一分钟都有巨大的收获,都距离自己的目的地更近了一步。

之所以要考虑到距离目的地的远近,其实仅仅是因为是短途旅客的缘故,他们普遍的心理预期就很短暂;拉着大箱子的人往往就不愿意往行李架上或者座位底下放,说我就坐一站,宁肯让箱子横在本就狭窄的对面乘客之间。不像那只有百分之一左右的长途旅客,他们的一切都要为持久战做准备,心态安然,没有临时性,因为要一站一站地等着火车停了再走、停了再走地走下去十几二十几站才能到家,等到天亮了又天黑才能到家。

从关内开向关外,从华北平原开向东北山地,列车只是走了几个省,但是全程已经跨越3000多里运行30站30个小时。在这样的列车上没有一点乐观主义的精神,没有一点自我调侃的轻松态度,可能是很容易有憋闷难熬的感觉的。那样的心理预期和心理体验不是短途乘客所能体验到的,他们只是这趟任重道远的行旅中的匆匆上下的过客。尽管几乎每一站都会有接力者上车坐上刚刚下车的人空出来的座位,列车几乎始终是在一种座无虚席的状态里隆隆奔骋。

每时每刻,在关内关外任何一个方向上的众多的轨道上,都有众多这样的火车;它们构成了整个大地上快速流通的血脉,运转如常,昼夜不息;你已经从其中走出来的K938,只是这庞大复杂运转体系中的小小一滴……

(0)

相关推荐

  • 王艳弟——出乎意料的旅程

    写在前面: 这不象是一篇记叙文章,但它确是一篇记叙文章 !你或许不明白,人生路上哪来那么多恼烦糟心的事?看完了,你或许会明白--  出乎意料的旅程 90年代初,在河北清河修建京九铁路时,因为工作关系认 ...

  • 特稿 | 最后的绿皮火车

    尽管高铁越来越普及,在崇山峻岭中仍有81列"慢火车",数十年如一日地以不到40公里的时速穿行.26年不涨票价,空调.座位和时刻都能按需调整,每年1200万人次坐着这样的绿皮火车进出 ...

  • 1959年,沈阳至北京的12次列车突然失踪,47名乘务员拯救千人性命

    1959年7月22日,海外一家广播公司公布了一条让人惊悚不已的消息--由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列车上,600多名乘客全部遇难. 而彼时这条消息,我们甚至无法辩驳,因为自7月22日凌晨,这趟列车就已经失联 ...

  • 1988年,80次列车邓家村站脱轨倾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988年1月24日凌晨,在一座铁路大桥前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哭喊声.在现场,有好几辆列车横七竖八地躺倒在地上,同时地上也躺满了受伤的人,有一名解放军军官在现场一边哭喊着往外拉人,一边大喊:快来救人啊! ...

  • 火车笔记:火车上的人们

    梁东方 长途漫漫,如何度过在火车上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人在火车上的表现,往往也是自己真实的人生状态最直观的说明.他们在狭小空间里的几乎被固定住的时间空间里的一切,都互相呈现在对方的目光里.耳 ...

  • 火车笔记:火车广播

    梁东方 交通广播,现场的交通广播是一种公共广播:公共广播的性质是要让所有人都听到,但是恰恰是这种性质又往往使大多数人听而不闻,人们好像都天生练就了将公共广播作为一种无意义的天籁予以摒除的自动功能.广播 ...

  • 火车笔记:火车很快

    梁东方 今天坐在这趟T字头的火车上,感觉很快. 火车是快是慢,大致上有两种判断途径,一个是客观上的对比,比如动车比普速列车快,其标准是时速在200公里以上还是以下,快慢都可以由具体的数字计.一个是主观 ...

  • 火车笔记:火车临时停在一个不知其名的小站

    梁东方 车窗东面的阳光逐渐升起,铁轨上的闪光一条接着一条闪烁,喜鹊在电气化铁路横跨所有线路的输电线架子上落脚,一如它们降落在树上,降落在干枯的树枝上.落下来了,还要跳着走上一两步,让自己待得舒服了,才 ...

  • 火车笔记:火车上的一家人

    梁东方 本来的题目是<庄里的一家人>,但是想到这样起题目也许对庄儿里来说是有点被贴标签的意思:于是改成了现在这个,淡化了一下地域特点. 不过,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这一家人从庄里上车伊始,就 ...

  • 火车笔记:开学季

    梁东方 提前一些到火车站,便会心态平稳,从容不迫地找个人少的位置坐下来,在稠人广座之中将思绪中的片段随时记录下来,也不失为一种刷新空间的自我此相处方式.全部空间和时间,如果不赶的话,就会重新被灌注充裕 ...

  • 火车笔记:一趟开不快的高铁

    梁东方 G1674次列车无声地开动了. 它骤然加速,持续用力,一下就贴着地面飞行起来一般地向前奔驰着.这总是让人能获得一种意料之外般的兴奋,像是终于跨上了与时代同步的什么节奏. 列车沿着海岸线,一路向 ...

  • 火车笔记:开往昆明的K473

    梁东方 开往昆明的K473次从北京开出,很快就已经进入夜色之中.第一个大站保定上下车的乘客都很多,硬座车厢的换座率非常高:因为两节车厢共用一个窄窄的小门上下车,所以整个停靠期间,不管是下还是上,都很紧 ...

  • 火车笔记:开往通辽的K1456

    梁东方 几乎所有的列车都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开出一班:同一时间,同一起点,同一目的地,同一个场景,日日重复,从不间断.即便如此,几乎所有的列车在开出伊始就都已经人满为患,尤其是这样K字头的慢车,这样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