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笔记:驱车看云
梁东方
雨后的早晨,烟云在天空中快速流转。
不必去任何所谓景点,只在路上看这样的烟云,就已经是至高无上的享受。
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烟云是天空中的绝对主角,它们淡墨色的丝丝缕缕,撕扯着在立体感十分强烈的稻田尽头飘过,让人凝视着、感叹着,举着相机追逐着,像是在膜拜显圣的神。
实际上所有置身在这样的云天之下的人,都愿意相信,那一定是神在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偶然地袒露给总是没有资格仰望到它们的真容的人间。
雨后烟云这样的天地之美,是在还未经旅游的商业话语刻意修饰过的自然而然。只有在富含水分的地方,才会有这样轻飘飘的一丝一缕的烟云;烟云淡黑的颜色在天空中撕扯出好看的视野,让人吃惊,吃惊于这样以前不以为然的淡淡的黑色,居然会有如此动人的感染力。它们被天地自然安排到天空中的时候,在这样雨后的瞬间里,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它们都会在高天上上演属于自己的戏码。它对人的鼓舞就是让你纵身在大地上,似乎可以无限地一直追寻着它们走下去。
太阳升起来以后,云的颜色便成了洁白。密集而洁白的云在天空的牧场上如羊群一样急急地驶过,在大地上投下明显的影子。这些影子的速度很快,从远远的地方就遮挡住了阳光;遮挡了阳光的云的边界不断位移,直接滑过来,滑过你的头顶,然后一瞬间就奔向了更遥远的大地和大海。
这时候开车走在沿海的道路上,开着车窗以舒缓的速度任漫天的云在头顶上不断掠过,脸上阴影和阳光便会持续变换;而交响乐电台里的高亢激昂或者低缓悠长的器乐合奏所演绎出来的万千物象、纷纭人心,就成了此情此景最好的伴奏。人和车好像一起走进了电影中的画面,好像一切都已经是文艺大片镜头中最抒情的、日后一定会成为影视经典的段落。
从沿海的两港公路转上申湖嘉高速公路的高架桥的时候,广袤场景里的浦东机场上空的巨大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正在两个方向上不断地进行。云与飞机的镶嵌关系在高架路上看得一清二楚,一架飞机会在空中凭空消失那么一会儿,然后又冲出云层重现——如此直观的视野里,人类制造的巨大与不可思议依然让人惊叹;成千上万吨的钢铁就是能这样舒展着爬上天空,与那些神意缭绕的云成为同行。这个画面和音乐里的最为高扬超拔的乐段互相配合,好像自己的车也要在高速公路上做起飞前的跃跃欲试了一般。
这条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路面宽阔而车少,尤其在节假日别的高速纷纷堵车的时候,这就显得更其难能可贵。好像是专门设计让看云的车辆,这样自由驰骋着追逐这在现实里偶得的梦幻一般的景象。
它引导着人跃上闵浦大桥,经过在上海很少能看到的巨大的水泥原色的沙漏状的发电厂散热塔,从城市边缘上横穿整个上海。无数五线谱一样的高压线之上的云,始终在并不很高的空中陪伴着人的视野,让你成为天之下的云、云之下的你、你之下的城市的分层结构里的一员;让你在仰望了云天的同时,也仰望了自己的心;在俯瞰了万千屋顶的同时,也俯瞰了自己在这里或者短暂的生活。
除了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人大约只有这样在高速公路、在环城高架上跃出生活之外的机会了。它是我们更接近于云,更接近于实现自由翱翔的需要。
只是这样开车在路上走就已经是莫大的享受,就比到任何景点里去旅游要有意思得多;或者说开车在路上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旅游项目。尽管这样的旅游项目肯定不会被人们认可,也因为没有市场的介入、没有基本的资金与商品的流动性而让业界缺少兴趣。
在日趋精细化与条块分隔、日趋市场定位精确的现代生活格式里,这样在建筑与秩序的缝隙里的近乎个人性的审美偷欢,大抵上只属于上不的台面的个人范畴。但是不管怎么样,不管经济话语与旅游话语怎么不将其纳入广告与经营的轨道,它在此时此刻都是让人沉浸不尽的美妙。
本来是要在十一大假期期间做尽量远行的旅游的,然而仅仅是这样在路上,在云天流转之下的路上的时候便已经直接达到了审美愉悦的顶峰。去哪里已经不重要,去哪里已经变成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之中的行为惯性,变成了在路上这样沐浴天上的流云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