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源流的非议(中)
作者:罗永平
(续上)
四、杨氏拳谱的讹传
在诸氏太极拳中,杨氏太极拳流布最广,习练者最多,且杨氏太极拳的书籍拳谱也最多。在为数众多的杨式太极书籍拳谱中,大多写有太极拳始自张三丰的问题。但唐豪和徐震二位武术史学家,对这个问题早有明确的考据结果。
唐豪
徐震在《太极拳考信录》中,依据陈氏歌诀、武氏拳谱,认为自陈氏到武禹襄、李亦畲都没有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说法和记载,“至杨氏拳谱中乃有之,此明明为杨氏之徒所加。”为何徐震这样说,实因《聊斋志异》武技篇有清初大诗人王渔洋的一段话,称武当张三丰为内家,三丰之后又关中人王宗。“习杨派者,既以内功与内家文义相近,而王宗岳之名较王宗仅多一字,张三丰又为世俗共知之仙真,自所乐闻,于是此语遂流布于杨氏一派拳家中,其谱中皆有源于张三丰之注矣”。再则,“《聊斋志异》雅俗共赏,当为杨氏之徒附会之根据也。”
《太极拳考信录》
同时,唐、徐认为从杨氏传出的谱,来自于武、李氏的“初改本(初稿)”,而非李亦畲1881年手订的谱本。
唐豪在《中国武艺图籍考· 太极拳谱一卷》中写道:“徐(震)氏以龚润田本溯杨健侯之旧谱。予以陈秀峰本溯杨班侯之旧谱。健侯、班侯皆露禅子。露禅之谱,徐氏考系武禹襄授予之初改本,并谓露禅本不通文意”。唐豪依李福荫序《李氏太极拳谱》所述,李亦畲撰编《太极拳谱》“历四十年,辑本非只一册,著述屡有删改。外间抄本因时间之不同,自难一致耳 。”最后,李亦畲于1881年手订三本,以正视听!
《中国武夷图籍考》
此外,在杨氏传人的专著中,以杨澄甫拳照表述拳式动作,并署名为杨澄甫著作的,1931年由董英杰协助整理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和1934年由郑曼青协助整理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影响最大。其原因是读者能从拳照,敬仰杨澄甫先生的风采,准确地学习杨式太极拳定型架的技术规格和领悟技法要领。至于其中的文字表述,杨式传人多有不断完善的见解。这些由协助整理者编撰的文字,署名作者为杨澄甫的,其本人并不一定过目,甚至不知技术内容之外,还写了些什么。
例如,署名作者为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 自序》中首句:“余幼时,见先大父露禅公,率诸父及诸从游者,日从事于太极拳。”可是,杨澄甫(1883~1936年)于1883年出生,其祖父杨露禅(1799~1872年)早于1872年已去世。杨澄甫幼时,不可能见到杨露禅。明显是协助整理者臆撰,只要协助整理者将此文读给当事人听一下,决不会出现这类低级错误。
杨澄浦《太极拳体用全书》
徐震曾对署名为杨澄甫的这两本书中的太极拳谱进行过考察。他在《太极拳考信录》一书中指出:“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此中所载《太极拳谱》与近日出版之《太极拳体用全书》,篇次又不相合。知澄甫两本皆由其弟子随意改动。”
在署名作者为杨澄甫的这两本书中反映出的问题,在其他杨氏传人书中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杨氏传人依据李亦畲早期论述或转述而演绎太极拳始于张三丰以及书籍拳谱中出现的失实情况,同样亦不足为奇。
五、张三丰其人
历史有无张三丰?张三丰究竟是怎样的人?我们不能只听传说、野史或看小说、影视,还是看看史书记载:
1、《明史》卷229,张三丰传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体颀而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处异日必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己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
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工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而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
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潆 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琏、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
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2、《太原县志》张三丰传
张真人,名君实,号三丰,辽东义州人。状貌魁伟,行步如飞。太祖及成祖求之皆不得。后游太原之南峪山,尝绝烟火,累月不爨,或分身助人力作,数著灵异。忽而病乞状,来乞村民施缸,云死即瘗南峪山上。寻果死,如言瘗之。后村人又遇于西安诸处。
这两则史料说的很清楚:张三丰是哪里人,名、号是什么,长相如何,行为如何等等,但也是传说,不见其人。明太祖、成祖都想找到这位世外仙人,但终寻觅不到,但相信其人存在。于是朝廷出资百万,派人并督夫30万, 营造武当山道观。虽然明英宗于天顺三年(1460)赐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但还是不知此人是否存在。
可叹且遗憾的是,以上两则史料,我们看不到到张三丰会拳术的记载,也看不到张三丰会太极拳记载。不要说记载,一点迹象都没有!
由此可见,罢张三丰说成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多种拳术的创始人,不仅是附会伪托,更是无稽之谈!
六、陈王廷创拳说
这主要为太极拳史学家唐豪、顾留馨考据主张,尤以唐豪为最。唐豪1935年的《太极拳根源》,1937年的《行健斋随笔》等著作,将1932年1月走访陈家沟收集到的一些重要资料、考据及观点写于书中,比较充分论证陈王庭是太极拳创始人。其证据为五:
陈王廷
1,《陈氏家谱》12页王廷名旁注,称其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16页有“至此以上,乾隆十九年谱序,以下道光二年接修”等字样;陈王廷墓碑,“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距乾隆十九年(1754)甚近,故此项直接史料,最为可信”。
2,陈王廷《遗词》“……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遗诗言及“造拳”,家谱言及“拳手”,36页十四世长兴旁注“拳师”二字,同页十五世耕耘旁注“拳手”, 可见,自陈王廷以降每代都有太极拳高手,更以陈长兴、陈耕耘父子及陈有本为中兴。
3,陈王廷《拳经总歌》“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纵放屈伸”,为推手中阴阳相济、粘黏连随、引进落空;“诸靠”为推手“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纵放屈伸”、“诸靠”,明显为太极拳推手基本要领和劲别。
4,戚继光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吸取了32势编入拳套,称为《拳经三十二势》。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势中,将29势编入太极拳的拳套中。例如,《拳经三十二势》以“懒扎衣”为开头,陈王廷所创编的七路拳套都以此为第一势。诸如“单鞭”、“雀地龙”、“兽头势”、“当头炮”等,都出现在太极拳套路中。
5,陈家沟人至今只学之太极十三势及炮捶,不学外来拳法。
1964年,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1982年的《太极拳术》,都坚持唐豪主张陈王庭为太极拳创始人的考证与观点,影响广泛。
七、徐震质疑与唐豪反驳。
唐豪提出陈王廷为太极拳创始人,石破惊天。当时遭到主张太极拳始于张三丰人的反对,但大都拿不出充分有力的考据和理由,只有徐震要挟理质疑。
徐震,字哲东(1898—1967),太极拳家、武术理论家。徐震在1937年出版的《太极拳考信录》中,针对唐豪考证陈王廷为太极拳创始人的观点加以否定。徐震根据李亦畲“老三本”中的《太极拳 小序》以及陈家沟不同版本的《打手歌》,指出唐豪认定陈王廷创编太极拳缺乏权威性。同时,徐震根据杨氏传说认为,“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与陈鑫所言乾隆年间有一蒋把拾(即拳师),其时正合”,而与陈家沟留有陈王庭一幅画像,王廷端坐,一人持刀侍立为蒋姓仆人,即蒋发者,不是一人。同时引用1934年《北平实报》刊登“王矫宇访问记”,推断陈氏拳学于蒋发,蒋发学于王宗岳。虽然徐震也说这段访问记“所述之事迹未免夸诞,”但仍认为王矫宇“其必述露禅之说。露禅此说,当为转述陈沟旧闻”,“虽难得其他证据,亦不至凭臆虚构”,只是“过盛其辞耳”。
但,唐豪于1940年出版的《中国武艺图籍考 太极拳谱一卷》中予以反驳,
“盖考据此歌,须由所在以求其来历,由繁简以察其衍变,由精粗以明其后先,由辞气以审其同异,而后可以得其真相。徐(震)氏仅以陈沟发现之《打手歌》,辞气不类于同地发现之《拳经总歌》与他歌诀,故认为非陈氏本所有。”接下,唐豪以四证驳徐震其惑:
- “陈氏《打手歌》,四句者较王谱为简,存原作面目,此陈沟本有之证一也;
- 陈氏《打手歌》,徐言其文义不如王(宗岳)谱之长,可见宗岳未修改以前之原文。此陈沟本有之证二也;
- 辞气与(陈)奏庭(陈王廷)遗诗相类,此陈沟本有之证三也;
- 最简赅之《打手歌》,独发现于陈沟。此陈沟本有之证四也”。
唐豪指出:“徐氏考据,用力盛勤,明足以察此,徒欲建立王(宗岳)传陈(家沟)之说,遂不得不执一以立论,犹恐世之疑宗岳不以《拳论》传陈,,而仅以《打手歌》相授也,”于是“不得不弥缝其说曰:‘《打手歌》系陈氏得王宗岳之口授,其他文篇,或未带往,或未撰成,故未予陈氏。’其说可谓曲畅旁通者矣,奈空言之不敌实证何!”
唐豪又根据陈沟《打手歌》四句变六句情况,说明“乃由简而至繁,王谱文义较长者,乃润粗以至精,其迹至显,王取诸陈,其事至明,杨武无异致者,乃杨得于武之证,故与其据《打手歌》以证王传陈,毋宁据《打手歌》以证陈传王。”
虽然遭唐豪反驳再论,徐震也一直未作回应,然,因徐震在太极拳界的地位和影响,徐震王传陈的说法目前还是得到一些人士的引用和认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