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困局:权小事多人少责任大 2024-04-22 21:52:41 基层干部是各种任务项目的一线实施者、是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最前沿,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影响着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繁杂,要开大大小小的会议、填五花八门的表格、报各种各样的材料、迎接各种各样的督查检查等等。“高压作业”“干活憋屈”,成为一些基层干部的真实心理状态,进而催生出他们的职业无力感。我们不禁要问,基层干部无力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随思响哥一起来看!01 基层干部为什么会有无力感?权小事多人少责任大是基层政府治理困局的制度性特征。这里所说“制度性特征”,是指基层政府治理中普遍存在的由其制度和体制所决定的治理特征,与基层干部的个人素质或工作作风并无多大关系。在全国各地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基层治理困局有以下制度性特征:权小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一线政府,其“权能较小”是由其科层体制层级所决定。但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权小”有其特定含义:一是法定权能小,国家法律和法规所赋予的各种地方治理的职权一般都只赋予到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人事编制、土地管理、交通执法、环保督查、教育和卫生监管等,但顺着“条条”的垂直管理,上级政府一般都把任务通过“属地化管理”责任,下放给基层政府。二是事多权能小,县级政府的各种项目办、职能部门一般都在100多个以上,都可以通过“属地化管理”把任务和项目下放到乡镇街道,但基层政府对绝大部分“事务”都没有相应的项目决策权、资源调配权和行政执法权。三是责任大权能小,通过“条条管理”下放到基层的“属地化管理”任务,上级职能部门及其项目办,可以通过不断地“督查检查”来追究基层政府的责任,但基层政府对项目任务并没有多少自主权力和法定权力。事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最形象比喻,但自有其体制根源。“没完没了的任务、没完没了的检查”导致基层政府“事多事杂”:一是因“权小而事多”,如上所述的基层政府没有法定权能,而任务工作则要求“属地化管理”。二是因“钱少而事多”,各种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项目和任务,其项目专项资金的分配权和调配权,都在县级的各种项目办和职能部门,但项目任务的推进却都要基层政府来完成。三是“人少而事多”,基层乡镇街道,一般就只有6-7个科室,人员编制也就40-50人左右,但相对于县级100多个职能部门及其各种项目办,“人少而事多”就成为大面积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少“人少”是相对于“事多”而言的,如上所述,乡镇街道的一个科室,往往要对应县级政府的20多个职能部门,加上“层层加码施压、层层下卸责任”,致使基层政府“一人多职、一人多能”大量存在,基层干部常常感到有心无力。为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任务和检查,基层不断外聘“编外人员”。在各地调研中,乡镇街道的编制人员与外聘人员的比例一般都在1:1之上,也就是说编制内人员有40人(行政编和事业编),外聘人员就有40多人,有的地方高达1:2之上。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外来打工人员越多的地区,编制外聘用人员越多。责任大基层政府“压力山大”是普遍问题,却由于“层层加码施压、层层下卸责任”的“压力体制”而更加凸显。也就是说,县级以上职能部门及其各种项目办,通过“召开会议布置任务—签订项目责任书—不断检查考核”的工作机制,通过“条条式”垂直管理的“任务下沉”,通过各种项目任务的“属地化管理”要求,把具体工作的落实实施责任“下放”到基层政府。然后就是各级检查考核:中央检查组、省级检查组、市级检查组、县级检查组;接着是没完没了的各类检查:精准扶贫检查组、环境保护督察组、综治维稳检查组、公共安全检查组、教育检查组、卫生检查组等……只有6-7个科室的乡镇街道政府,每年可能要“迎接”几十甚至上百个县级、市级、省级职能部门的检查,而“检查”中发现的任何问题或事故,其追责的“板子”首先要“打”在基层政府的身上。基层政府是层层加码体制的最底层、是层层追责体制的最终端、是各种任务项目的一线实施者、是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最前沿,这些是让基层干部普遍感到“无能为力”的体制性根源,也只有认清其体制性根源,才能够推进制度性解决之道。 02 如何破解?面对基层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县级政府和基层乡镇干部也在“有限空间”中奋力创新,努力探索着各式各样化解矛盾问题的制度机制。但基层治理困境在很多地区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亟待通过“顶层设计”的制度体制改革,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长久制度基础。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理层级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从当前的五级行政体制,逐渐改革为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体制,取消地级市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管理体制,乡镇政府作为县级政府在基层的派出机构,赋有一线政府的“全部职能”,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政府的“强镇扩权”改革,“赋权赋能”于基层乡镇政府。第二,在赋权赋能的基础上,明确县、乡政府的权责关系在行政体制改革、赋权赋能的基础上,促使乡镇基层政府成为一级“完全政府”。同时,减少“条条式”垂直管理的项目和任务,把“条条式”管理的项目和资金,统一打包赋予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通过法治化、制度化改革,明确县级政府与乡镇政府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制定清晰、科学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乡镇政府“有多大的责任,就有多大的权力”。第三,推进县、乡体制和机构改革,落实乡镇政府的人事匹配改革目前乡镇政府没有编制人事权,而编制人事权完全在县级政府手中的状况,大幅压缩县级机构及其编制,充实基层乡镇的机构和编制。同时,改变目前乡镇政府行政编制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和外聘人员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晋升渠道等方面差别较大的恶性循环,在严格监督的前提下,促使乡镇政府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掌握一定的编制人事调配权。第四,逆转行政化不断加重趋势,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在层层加码、层层追责的行政化压力下,行政化下移趋势已经蔓延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通过体制改革,逆转行政化下移趋势,扎实完善基层民主的制度机制,改变乡镇政府“对上而不对下负责”的行政化趋向,扩大基层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民主渠道和民主机制,加大基层民众对基层干部民主选举和民主评议的力量,让广大基层民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组织化主体力量。“条块压力”下的基层政府治理困局,其形成非“一日之寒”,其化解也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通过深化制度性的体制机制改革,明晰各级政府的权责、人事关系,拓宽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和路径,形成制度化的“一核三治”、多元共治的制度体系,才能奠定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长久制度基础。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赞 (0) 相关推荐 江苏: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0年以来,江苏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为契机,以建立职责准入机制.权力调整机制.资源下沉机制.全员培训机制.考核评估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六大机制为载体,统筹乡镇(街 ... 责任无限大、事情无限多、休息无限少!基层干部“忙”与“累”的难题如何破? 基层是中央政令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这"最后一公里"的铺路者.基层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主体力量,是各项工作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也是责任的首要承担者,但长期 ... UC头条:网络学习“刷学分”责任不止在基层干部 近日,笔者下乡调研时发现,有的基层办公室电脑正播放网络教学课程,却没人观看.基层干部表示,工作太多忙不过来,网络学习时长被列入考核,达不到标准,考核就难以通过,挂机"刷学分"实是无 ... 责任无限大、事情无限多,基层干部的难题究竟如何破? "干.干.干,白加黑和五加二":"累.累.累,昏天又黑地". 日夜不停地工作,缺乏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甚至在重要岗位上被要求24小时不能关手机,基层干部的劳累 ... 申论模拟题:概括基层干部存在哪些诉求 申论模拟题:概括基层干部存在哪些诉求 坚决整治形式主义 减轻基层负担丨过度留痕 基层干部手忙脚乱 不久前,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某部门要求当地各村党支部书记在护林防火期间轮流值班,为防止村干部造假,要求值班当日在村委会摆出"OK"手势,并拍照上传至微信工作群,此举让 ... 「理通三迤」破除基层干部“三不会”的“安逸怪圈” 作者:杨可 吴鑫娜琦 一个创业的好氛围对基层工作十分重要,但工作中仍存在"干得多,错得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不和谐的音符,列宁说:"只有什么事也不 ... 基层“能者多劳”困局,如何破解? 能者多劳,不仅是一条职场"潜规则",在家庭内部.甚至在很多有组织存在的地方,这似乎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你能干,当然要多干一点. "能者多劳"到底是否合理?中 ... 基层干部当有“竹子”精神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竹子刚长出来时用四年时间生长仅仅三厘米,而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正是因为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 监督干部不能煞有介事地上纲上线,要给基层干部多一些理解。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某地基层女干部开会时抠脚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舆情出现后,女干部向当地党委作出检讨.有人认为作为基层干部,行为不雅,就应该真诚作出检讨.也有人认为监督干部不能煞有介事地上纲上线,要给基层干部多一些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