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保卫战:423人与日寇死战四天四夜,激励民众抗战报国
近日,正在热映的影视剧《八佰》,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热议话题。它是一部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战争巨制,其精良的制作、宏大的场面、煽情的故事情节及演员们的精湛演技,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和心灵上的触动,使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重新回顾了那段耻辱、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片段。
然而,真实的历史情节与宏大的影视巨制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区别。
1937年10月底,中日淞沪会战进入尾声,双方先后投入近100万部队,已经在上海激烈交战了两月有余,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相对而言,国军的死伤更为惨重,战线也在不断后移。截止25日,国军在闸北地区已经无法组织有效防御,故而将主力后撤至南翔及吴淞江一带,重新部署防线。
但是,在作出此项决定时,国民政府也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那就是11月初,九国公约会议将在日内瓦召开,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国际联盟,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制裁。如果此时公然放弃闸北地区,势必在会议上不好说话,也无法对日军的罪行进行有力地控诉。
于是,就衍生出了以一个师的代价固守闸北,“尽量争取时间,要敌人付出血的代价,唤起友邦同情”的想法。
当时,奉命留守的是国军德械王牌第88师。可是,在师长孙元良的一番讨价还价后,从一个师变成了一个团,即第88师第一团。然而,在发布命令时,孙师长又一次打了折扣,只留下了第88师第一团第一营,驻守与公共租界仅有一街之隔的四行仓库,完成此项政治与军事兼备的阻击任务。
根据该营营长杨瑞符发表的《孤军奋斗四日记》中记载,参与此项任务的第一营,就是一个正常建制单位,下设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总兵力共有423人,轻重机枪33挺。之所以在某些文献中称其为加强营,无非是进驻四行仓库时,临时增配了两挺高射机枪而已。而对外宣称八百人,也只是迷惑敌人的一种手段。
四行仓库战役,从10月26日夜开始到30日夜撤离,31日被日军占领,整整进行了四个昼夜,这显然没有完成蒋介石要求的,“妨害敌军之前进”至少十天的目标。另外,四行仓库的战斗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惨烈,双方投入的兵力都不多,飞机、重炮、坦克这样的重型武器也没有参战。
究其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当时闸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已沦陷,只剩下四行仓库以及个别坚固的建筑物中,留有少量的国军坚守,日军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至吴淞江和南翔一带;
二、由于四行仓库紧临公共租界,日军早期对国际声望也颇有顾忌。所以,投入战斗单位时,在兵力与火器上,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力量。
不过,正是由于四行仓库的特殊地理位置,虽然没有完成国民政府想要“博取友邦同情”的政治目的,也没有给中国抗战赢得任何国际上的有力支持。但是,这场战役却在国人心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
八百壮士与日军的战斗,开创了当年一个前所未有的模式,那就是“现场直播”。
躲在公共租界中的中国公民和各国记者都是此场战役的亲历者,他们站在安全地带,通过照相机和犀利的文笔,以报纸为载体,将“八百壮士孤守上海,勇挫敌军”的英勇事迹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使各地的抗战志士们为之振奋,纷纷投入到抗战报国的战斗中来。
纵观历史上的《八佰》,所起到的现实爆炸性效果,远比它最初的政治目的要强千万倍。
参考书籍:《淞沪会战纪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