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渠午餐

从丘陵顶上的赵王城下来,过了如今长着郁郁葱葱的大杨树林的河道,就是河渠村。这里是三千年前的中山国都城的东门,干涸的河道就是原来天然的护城河。直到今天,这个位置上也还是在这安静的山间盆地里保持着一份明显的热闹;不过不是集日,又到了中午的时候,所以竟然没有车也没有人。只在牌坊前后各有一个烧饼炉子和一个面条店。

面条店不是卖面条的,而是买来面条做凉面的。买来的面条被一份一份的放在案板上,案板上早晨炸油条的油脂麻花都已经是渗透到木头的每一条缝隙深处去了的。

这唯一的一家饭店没有招牌,不做任何宣传,如果不是用找饭店的毒眼光仔细搜寻是很难发现的。只是在一闪而过的时候在窄窄的黑黑的门里看见有人围着圆桌坐着,才判断这应该就是一家可以吃饭的地方。

在等着吃面条的时候,显然是干了一上午重体力活儿的食客们,每个人都剥着蒜皮紧紧的新蒜,蒜瓣儿很小,却是紫色的,忍不住先咬上一口,果然辛辣得厉害。

我们俩的小桌被搬到了不远处的胡同口,前面一户人家的后墙根儿上的阴凉里。两碗面,一凉一热两个菜,还有两个早晨炸出来的糖饼,外带一暖壶开水。村子的胡同很宽,中午的时候这很宽的胡同有如夜里一般安静;实际上上午下午也未必有什么热闹,中山国腹地的好气氛是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的,几千年以来都没有变。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于街头坐定了吃饭,这是欧洲的格式,放在中山国的村子里也依旧能让人立刻就感觉到其异样的妙处。

看着街上所有的往来之人,他们的穿着打扮和交通工具,他们拿着的物件和打招呼的话语表情,都是这个对你来说崭新的地方的崭新的信息源。虽然未必真有人直接和你说话,但是你作为观察者,却感觉不到外人外行的尴尬,而仅仅就因为坐在这个街口的位置上而有了最充分的融入感。

停了车从面前走过的汉子端详着我们这多少有点奇怪的食客,终于忍不住先用目光招呼了一下,然后问了问是做什么的,然后笑着说了慢慢吃啊。

几个穿着校服举着冰棍儿的小学生直到走到桌子边上了,才蓦然发现我们的存在,扭着头一直看以至于走歪了路,互相撞到了一起。

更多的是骑着电动车一闪而过的人,一上午没有雾霾遮挡的阳光已经把人晒得多了一层新鲜的古铜色。他们下地回来,办事回来,急急而来,匆匆而去,只是为了赶上回家吃饭的正点儿。

这样低着头吃东西的间隙里总是不忘向四周张望张望,或者说是在四处张望看着每一个路人的间隙里才偶尔吃上一口东西。吃下去的是中山国故都的物产,呼吸到的是亘古的安详。

大杨树指向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天空上有浮动的白云。立夏的和风缓缓地吹拂,带着几千年前之前的深邃味道,也让人非常恍惚,恍惚我们怎么就这么神奇地突然到了这迥异于自己日常生活的所在。

自由其实只是一种可能性,只有把可能性付诸实施的时候,只有在充分行使天赋的自由的时候,你才真地会为自由而恩典到。在这样并非节假日的中午,跑到几十公里之外的中山国街头来午餐一次的自由,好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