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马之战:近代欧洲海军的两种战术对抗

公元1558年,整个欧洲都处在由古代走向近代的节点状态。一方面是坐拥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正纠集各方力量围剿法兰西宿敌。其次,各国又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希望能有效蚕食由葡萄牙人掌控的国际水域,并与广袤的亚非拉地区建立经济关系。
近代的欧洲各国 不曾因本土战事而影响海外开拓
同时,海军的战略与战术发展,也伴随着技术和眼界提升而水涨船高。其中包括有源自中世纪的纵队突击模式,以及更考验执行力的横队战列线模式。这场发生在加纳的沙马之战,便是两种新旧战法的一次期中考试。
位于今日加纳境内的 奴隶海岸
早在15世纪中期,位于几内亚湾北部的加纳沿岸,便是支撑欧洲大航海浪潮的重要前沿。葡萄牙人为追寻传说中的西非黄金,选择从海上绕过撒哈拉大沙漠,到当地换取各类紧俏硬通货。随后又根据特定的物产特色,分别将上述区域划分为:象牙海岸、黄金海岸与奴隶海岸。
抵达加纳海岸的葡萄牙商船
当然,早期非洲贸易的成功,也很快引来其他欧洲国家嫉妒。其中,又以西班牙和法国的反应最为迅速,经常从塞维利亚与布雷斯特派来劫掠船队。从而迫使里斯本当局加大成本投入,建立起以埃尔米纳城堡为核心的数个防御据点。即便是坐落于沙马地区的普通商站,也必须设有护墙和用以自卫的火炮。但劫掠船的数量却依旧是有增无减,并且随葡萄牙人将航线开拓至亚洲而愈发频繁。于是,原先的沙马商站也逐步升级,最终在1526年被改造为圣塞巴斯蒂安堡垒。
建成于1526年的 圣塞巴斯蒂安堡垒
到了16世纪中期,都铎王朝治下的英国人也开始加入混战。此前的他们,主要将商业航运投入弗兰德斯和波罗的海,也有过发现纽芬兰岛的新大陆之旅,但始终对已趋于成熟的非洲贸易却并不重视。直到笃信天主教的女王玛丽一世继位,为努力巩固与西班牙帝国的姻亲联盟,不惜全力投入对法作战。这才意识到国库储备太过浅薄,必须为负担军费而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玛丽一世因信奉天主教和对新教徒的清算而名声不佳
于是,玛丽女王频繁向任何有志于开拓贸易的贵族颁发许可证。先是授权威尼斯移民卡博特,支持他创办的莫斯科公司壮大对东欧业务。接着又将类似权益交由约翰-洛克和威廉-托尔森,鼓励他们向南到西非去追求黄金、象牙和奴隶。比较讽刺的是,由于英国人此前并无多少越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航海经验,所以在当时几乎很难单独出行。西班牙人又碍于国际舆论和睦邻友好关系,不可能为他们充当向导。于是,尚处敌对关系的法国,便经常与英国新人们结伴出击。
围攻加莱的法国军队
公元1558年1月,法军刚刚攻占了由英王管辖200多年的加莱港,双方的劫掠船队便相约驶入几内亚湾寻觅机会。其中的英国分队,正是由手握女王执照的威廉-托尔森率领,拥有2艘卡拉克帆船和2艘双杆轻型快船,与他伴航的法国分队,则是由布伦德尔指挥的另外2艘卡拉克帆船。由于深知葡萄牙人会重点看守规模最大的埃尔米纳城堡,所以优先选择在较为边缘的沙马水域巡弋。一边探查当地的水文情报,一边找机会与土著黑人接洽,顺便看看有没有落单商船可供打劫。
英法两国的双杆轻型帆船
然而,这支小型英法联合舰队的踪迹,还是在27日被碰巧路过的葡萄牙船只所察觉。那同样是一支由2艘卡拉克帆船和3艘卡拉维尔轻型帆船组成的小型队伍。前者可能从本土前往非洲的贸,后者则多半是按年派驻加纳的巡逻力量。但可以肯定是,他们不仅在规模上略输于眼前对手,火炮等技术指标同样屈居人后。事实上,相比远在东方的列国对手,葡萄牙海员普遍更害怕自己的欧洲同行。不仅因为对方有较强的战斗意志,还经常在技术层面领先于自己。比如托尔森的母邦英国,早在数十年前就能制造出千吨级别的大型战舰,并为其配备当时最具威力的重型火炮。布伦德尔的母邦法国,也是船体侧翼炮门的最初发源地,更是自中世纪来就有全世界最好的铸炮产业。
葡萄牙人的卡拉克大帆船
不过,海军相较于其他兵种的最大区别,就是无法靠单纯的技术堆砌来掌控一切。经常是拥有更好舰船和火炮的一方,败给数代人潜心积累的百年传承。几乎完全相似的局面,也在沙马之战中被体现到玲离尽致。毕竟,英法水手普遍只熟悉北海与比斯开湾的滔天巨浪,而葡萄牙则早已将古人畏惧的几内亚湾水文摸透。约定俗成的作战习惯法,也在这个蒙昧年代里比强加的战术条例要更为管用。
东南贸易风的存在 让欧洲海船往往要逆风进行当地
很快,剑拔弩张的双方便在沙马沿岸拉开架势。英法两军虽有不错的火炮装备,却更喜欢以船头对准预设目标。这种源自中世纪时代的经典战法,就是要以最快速度逼近对方,不惜以局部受损为代价来换得跳帮机会。考虑到英格兰船员一直将本国特色的长弓保留至世纪末,这样的策略选择也就在情理之中。但葡萄牙人的几位船长却更有默契,主动选择以首尾相连的一字横队保持平行。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注意保持间距,利用自己对战场环境的熟悉来不断周旋。
近代横队战术与中世纪纵队战术
如此一来,本应气势汹汹的英法两队人马,便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里感到异常憋屈。从战斗开始当天黎明起,他们就不断为对手的远程火炮所轰击。即便多次调头开出射程区域,也会因忌惮近岸的礁石而无法到过浅的区域躲避。但只要返身追击,又会意识到横队可以借助风力完成全员调头,用另一侧船舷的火炮继续输出攻击。
采用横队航行的卡拉维尔帆船
直到这天的傍晚来临,葡萄牙人终于开始拉近与英法船只间的距离。原本缺乏准头的炮击,也因瞄准方便而更具杀伤力。虽然以当时的中型火炮弹药,很难直接对坚固海船造成结构性破坏,还是可以用攻击风帆等方式形成间接伤害。尤其是较为低矮的双杆轻型帆船,很难承受压制性火力的不断倾泻。这让上面的英国人死伤惨重,索性自己动手焚船,将余下的幸存者都撤退到卡拉克大帆船上。只有大船的法国人也不愿再忍受下去,直接抛下盟友逃之夭夭。他们的撤退,也基本宣告了自己已输掉这场沙马之战。
英国人的大船 基本在战斗中幸免
如果只从战术层面来看,葡萄牙人在沙马的胜利可谓干净利落。因为在其他欧陆国家还忙于王权纷争和封建领争夺时,他们的先祖已养着扬帆远航。故而在技术水平并无优势的情况下,替子孙争取到近百年海上红利期。由这些先驱逐步摸索出来的横队模式,也将迅速为其他大部分国家所采纳,并成为之后200年内的标准战法。
今日的圣塞巴斯蒂安堡垒遗址
但从战略角度考虑,英法两国并没有因沙马之战的失败而受到太多影响。虽然布伦德尔的2艘法国劫掠船,因人员损害太大而返回本土休整,但托尔森的2艘英国大帆船却仍旧完好。他们继续在奴隶海岸逗留了35天,还从土著手中交易到不少黄金。而在这一年里,仅被记录下来类似船就只多达14艘。她们大都没有遭遇拦截,并成功为后世的强大海军打下了坚实底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