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如秤、如明镜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好,上一讲我们是用了一个主人翁的比喻,来说明良知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存在的状态。

一.良知如秤  无轻重称轻重

那我们今天接着讲第二个比喻——秤的比喻。秤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它是用来称物体的分量的。这个东西几斤几两,秤一称就明白,但是秤要秤出一个物体的分量,那么它必须要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说在撑起任何物体之前,它本身必须能够保持平衡,否则的话,这个物体是多少分量,它是称不出来的,或者说是不准的。秤在勾起任何分量之前,移动“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秤砣),把它放置到某一个点,秤杆能够保持自身平衡。这个状态如果现在问你,是几斤几两,它只是零。这一个零点,也就是一个秤杆自身的平衡点。这个地方我们便不妨把它比喻为良知。

王阳明事实上也的的确确是用过类似的比喻的,他曾经说过,人人心中有仲尼,那就是我上一次和大家讲的,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个老头,都有个圣人。王阳明也说,人人自有定盘针,定盘针是什么针呢?定盘针是罗盘。有罗盘,我们才不会在事实上迷失方向,它是能够清楚地辨别东西南北的。那么我稍微转换一下,我说人人心中都有定盘心,定盘心是什么心?就是秤杆上的,能够使秤杆本身保持自身平衡的那个点,那就是定盘心。

正因为秤称起任何物体之前,它本身是能够保持平衡的,所以它才能够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一斤还是两斤、是三斤还是五斤?不会错。如果它自身是不能保持平衡的,那么称出来的分量并不能真实的反应、体现这个物体自身的真实的状态。王阳明的意思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良知,好比是秤,秤是能够称出具体事物几斤几两,我们心中的良知也同样是能够反映事物的真实状态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可是它本身无是无非、无善无恶。这就好比是这杆秤,它本身没有轻重,它只是一个圆点,一个零点。

二.规圆矩方 零点画分正负

和此相关的另外一个比喻,那倒是王阳明经常说的就是规矩。什么叫规矩?规是用来画圆的,不管是什么圆,大大小小的圆,能够中规,它就是圆。规就是圆的标准。矩是用来干什么的?矩是用来量方的。方不方?用这个矩去一度量就知道。但是矩本身没有方。所以王阳明说过一个意思,规无圆矩无方,但是规能够尽天下一切之圆,矩能够尽天下一切之方。规就是圆的权衡标准、判断标准,矩也就是方的判断标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良知,它本身无是无非,无善无恶,但是它能够尽天下一切是非,一切善恶。在这个意思上面,我们每一位朋友想一想,我们心中的良知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是非判断的根源、本源,它就是规矩、就是尺度、就是是非价值的判断标准。

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所谓的有理数的数轴,有理数的数轴上面,有负有正,介于负和正之间有一个零。那么各位,我说你这一个零是正的还是负的?当然它既不是正的也不是负的,它是超越于正负的,要把它拿掉行不行?不行。拿掉以后就是正负不分了。它必须在。正是这一个零作为原点的存在,能够使正数负数。清楚明白地区分开来,它就是正负的准则,正负的判准。我想这个比喻大家可能更容易明白,我们心中的这个良知,它只是一个天理。我们往后也会讲到,它只是一个未发之中,它只是一个天然中正。

三.良知本体 无善恶知善恶

我们今天对王阳明四句教当中的第一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折腾了500多年,你如果了解我们刚刚讲的秤的这个比喻,或者说这个数轴的原点的比喻,我想就应该明白了。良知本身不能有善有恶,它必须保持它自身的公平正义。往后再讲四句教的时候,我们会重新返回来,再讲到这个意思。因为我们现在是通讲一个良知的观念,要提到这个。

四.蒙昧良知 致使心身分裂

那么正因为良知本身它只是一个中正、一个天然自有的准则,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处在各种各样不同的交往关系当中的时候,它自身的呈现也就是说对是非善恶作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合乎事情本然真相的、真实的这么一个判断,那判断出来了,是的就是、非的就非,你当然你要听它的话,来贯彻我们自身的心身完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了。

王阳明经常说一个意思,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杆秤,当我们处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各种现象的是非善恶都能够做出一个真实的判断,对我们自己的行为也同样能够做出一个真实的如实的那么一个判断。可是我们往往就是不听良知的。它告诉我们,是的,我们也不去做。告诉我们非的我们也不能不去做。长此以往,啊我们便渐渐地造成了心身的二重分裂。

五.平、明、净、静 明镜照物不遗

正因为良知能够如此这般地按照它自身的本然状态来真实的反映自我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是非善恶的行为活动的,所以我们讲第三个比喻,镜子的比喻。镜子我们都太熟悉了,是吧?

王阳明也经常谈到这个问题,经常用镜子来比喻良知。先不说良知怎么的,我们先看看镜子是怎么的,镜子是能够映照事物的,能够真实地、如实地、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当前状态的。镜子要做到这一点,它同样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镜子本身必须保持它自己的平。当然我顺便说一句,在王阳明的时代没有不平的镜子,日常生活当中的镜子就是平的,所以他没有特别强调,这个但是我们今天我用了这个比喻,首先第一个条件我要强调这个平,因为今天有不平的镜子,什么凹面镜、凸面镜、哈哈镜、它就是不平的,不平的也不能真实地如实地反映镜子面前的事物。第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平、第二个条件要明,镜子本身必须是明亮的,如果它本身是锈迹斑斑的、落满灰尘的,那就是昏了暗了,同样的不能清晰地、明白地反映镜子面前的事物了。这是第二个条件,必须要明。第三个还必须要净,干净的明亮的,那么它才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我补充第四个条件,还要静,就是安静的静。这个镜子是在你面前,结果它是不断的摇晃的,那同样它不能稳定的、恒常地反映镜子面前的事物真实状态了。

六.致知之功 良知皦如明镜

这几个方面的条件,平的、明的、净的、静的就是良知自体的状态,镜体的状态,我们把它比喻为良知本体的状态。

王阳明有一个说法,良知就是个明德,它原本就是明的。这就好比是镜子一般,它原本是平的、明的、净的,可是时间长久了。像我们不断提到过的,我们总是不能听它的话,它在那里我们没有把它真实地反映出来,真实的体现出来。时间久了,就好比是镜子变得锈迹斑斑,所以我们要重新使它开明。王阳明说这就叫做明明德吗?明明德就是个致良知,致良知的第一步功夫,那就使我们心中良知这片明镜,能够真实地、如实地呈现在我们自己的心里。这样当我们面对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真实地、客观地、如实地一丝一毫都不虚不假不妄的反映事物的真实状态,把事物的这个真实状态表达出来、体现出来、判断出来,就叫做致良知。

那我们看看镜子,在镜子面前的任何事物,镜子都能够没有任何参假地、如实地反映。比如说它喜欢花,花在它面前,它就变得特别漂亮,它不喜欢草,结果草在它面前就变得特别丑陋,不会。

花是什么样的它就什么样,红的便是红的,黄的便是黄的,黑的是黑的、白的是白的。任何事物到镜子面前来都是如此,镜子没有任何偏差,予以全体地、真实地、客观地如实呈现,这叫做还原事物的本然状态。致良知的伟大之功便在此处。

七.付诸实践 致良知事上磨

事物离开了镜子,镜子里面丝毫不留,它不会留下任何东西。这个意象各位朋友,我们便可以体会一下,那境界是很高的。我们今天讲良知,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朋友的问题,他一天到晚讲致良知良知就是个本心,那我还要不要干活?我说当然要干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为了实现完成我们自我的日常生活,谁人不干活?我说王阳明不干活?他一辈子活还干得少吗?干活有一个条件,你怎么干?王阳明讲的致良知,他就叫我们这么干。当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要和事情打交道、和人物打交道的时候,你不能有丝毫偏见,你要全性起修,就好比是镜子反映事物一样,真实地如实地客观地一丝不苟地把眼前事物照耀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该怎么做便怎么做,该用多少心思便用多少心思。你要全心全意一心一意,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把事情原本应有的状态还原出来,这就是致良知。所以他没叫你不干活,不仅没叫你不干,而且还叫你认真干,一丝不苟的干。但是事情做完了,就好比是物离开了镜子一般,镜子里丝毫不留,我们的心也是一样。只有心无挂碍,当我们面对事物的时候,才有可能全然的真实的没有任何的先见、偏见、边见,才有可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当前真实状态。这个事情还真的是不容易的。

今天企业家朋友当中有个话叫做归零,你原来多少成就我们都不说了,归零这个什么意思?我倒觉得这是个挺好玩的说法。我的理解所谓归零,那就是你原来多少成就,原来多少事业成也好,不成也好,归零了。那就好比说我这一面镜子上,原来有红的绿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现在没了。就好比是物离开镜子一般,就好比我眼前这块黑板写满了字,在写上去,大家也看不清楚了,我必须得把它擦掉。镜子的这个比喻,各位朋友善加领会。如果我们这颗心真的变做到如镜子一般,面对事物的时候,我们如实反映。事情做完了,该造成什么结果已经造成了你便不再牵挂,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致良知原本便不是一句空话,它是的的确确需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不断地体会、不断地体悟、不断地体察、不断地体现,落实到日常的生活行动当中的。

 八.随物见形 事过不留痕迹

有朋友问我,你这三个比喻听起来不错,主人翁的比喻,它是我们的主宰,我们要听他的,那么我们心里听他的,我们行动上也听他的,我们这个心身自我一体,完整体现出来了。

这个秤的比喻也挺好,你看我们本身是保持平衡的,我们就是准则,是不是啊?是非善恶,我自己马上明白,听它的,我们把事情的真实状态权衡出来。镜子的比例也很好,事情来我面前,我努力做,做完了我心中丝毫不留,境界很高,那他说王阳明做到了吗?

我们如果回忆一下王阳明的日常生活,他的这个一辈子的一些事情,他还真做到了。我给大家举个好玩的例子,我们大家都知道啊他在打朱宸濠的时候,情况是很紧急的,正所谓以万余乌合之众,破强寇十万之兵。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而且在水面上作战。王阳明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的经验,他过去在别的地方所谓剿匪,那主要还是山地作战。打朱宸濠是在水面作战,情况全然不同。王阳明一边指挥作战,但是你知道它另外一边在干嘛?他在讲学这个史料记载是。我们想象一下,那个情景,小开点脑洞也没关系,在这个屋子里头,他正讲学讲得很起劲,突然一个兵士连滚带爬进来了。王阳明说、对学生们讲,诸位稍后他过去就对应的卫兵是说那些话,问了些问题,丢了两根令箭,挥挥手走了。

回来以后接着讲学,刚才讲到哪儿停下的,还从哪儿接上,丝毫不乱。过了一会儿,又一个兵士冲进来了,阳明先生说,诸位稍候。他过去和这位兵士简单对话了几句,挥挥手走了。学生们坐不住了,学生们问他,老师这怎么回事?王阳明说,他说第一次来报呢是前方战事失利,请注意,这可是打仗,前方战事失利,这个局部战争打败了。他说我刚刚重新进行了这个作战方略的调整,重新部署了一下兵力,并且斩了两个不用命的将士。刚刚来报。朱宸濠已经活捉。你看看这是个什么状况?设想一下,讲学的时候,他是一心一意,像镜子一般,全心全意全在讲学上,所以它能够重理前叙,丝毫不乱。他说诸位稍后,面对那边作战了,讲学的事情他就全然放下。你看他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还能够去调整作战方略,重新部署兵力等等。他同样是全性起修,面对着战争这边的情况,完了回来以后他那边又放下了,面对着讲学,他仍然是全性起修。朱宸濠打完之后我们以前也说过,他没有得到任何的所谓的好处,只是受到各种各样的诬陷和诽谤。当他的学生们、其他正直的官员都试图为他辩解的时候,王阳明怎么跟他们说的?无辩止谤。

你们没有听过吗?这有什么好辩的?白的本身不会因为你辩来辩去就变黑的,黑的也不会,因为这个辩来辩去就变白的。不要辩。实际上王阳明早就把这些事情已经一鼓脑儿放下了。

生命的境界,所谓的生活的境界。我们今天动不动讲这个什么?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存在、生命的什么东西…所有这一切就是生活。生命的境界,也就是生活的境界。我很少讲那些个听起来玄乎的话,今人讲起阳明心学,动不动那是生命的学问,当然是的,哪个不是生命的学问?生命的学问也好,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都毫无例外的必须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眼前的这个生活的世界,那就是我们的生命存在的世界。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什么?而我们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当中,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说的,是做的。所以我们平常都说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说人,是不是?人是自己做出来的,自己做出来的才算。

做人,在王阳明那里就是致良知,所以他特别强调我们要在事上磨练,事上磨练我们下次再讲。今天就先到这,谢谢。

(0)

相关推荐

  • 王阳明:迷人迷失于空间,觉者觉察于时间

    如果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这些老生常谈听得耳朵都生茧子了也没效果的话,那就体会一下王阳明的这句高大上: "你未看此花时, ...

  •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精髓:读懂这4句话悟透心学,人生路越走越顺!

    王阳明,后人评价其"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其所开创的心学,堪称儒家在历史长河中的新发展.心学博大,理论纷纭,却有一个核心的表述:"无善无恶心之体, ...

  • [ ]良知与人欲的辩证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好,我们上一次讲了一个四句教,给出了我个人关于四句教的一个理解的维度,也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而已,供给各位朋友参考. 一.生命本能 越界即为人欲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在讲到王阳明也好,讲到朱熹也 ...

  • 《卷上•答欧阳崇一》良知与思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好! 我们今天仍然看<传习录·卷中>的<答欧阳崇一>.上一次我们讲了这篇文章的一开头一段,那我们接着讲下面一段.这一段我个人是很看重的.因为他主要谈到一个问题,就是思. ...

  • []致良知(二):良知犹主人翁在线收听

    各位朋友好,上一次我们是非常简单地给出了一个总的观点,就是怎么来理解良知?那我们今天接着聊. 一.虚明灵觉 为其存在状态 王阳明在讲到良知的时候,他很喜欢用一个词叫做虚明灵觉,这四个字实际上在王阳明那 ...

  • |启发良知:说服别人的最好方法在线收听

    东周时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以能言善辩.说服别人著称.某次,他和当时的一些学者说,白马非马. 众人大叫起来,说这是扯淡.公孙龙就说:我说马,你们会找到黄马.黑马,甚至是红马,黄马.黑马.红马是马,但它们 ...

  • |人皆有良知,为何有好人坏人在线收听

    1521年,王阳明在浙江正式提出"致良知"这三个字,他后来和弟子们极端严肃的说,我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这三个字.但我们都知道,王阳明从1508年创建心学到1 ...

  • |良知:良知不等同于良心在线收听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灵魂,王阳明一直拿良知说事,那么,王阳明对良知的解释是什么呢? 王阳明对良知的解释有如下几种. 第一,王阳明说,良知是个好恶之心. 这句话太重要了,能否理解这句话,是理解阳明心学的关 ...

  • 233营销基本功:你了解客户真正需求吗?如何才能走进顾客的心里?在线收听

    销售人员不仅要洞察客户的心理,了解客户的愿望,还要掌握灵活的心理应对方式,以达到销售的目的.客户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如何才能打开客户的心门,不是仅靠几句简单的陈述就 能够实现的.灵活的心理策略,是必 ...

  • 感恩眼睛的冥想在线收听

    亲爱的亮眼宝贝,你是这么美,你是这么地好,这么地可爱,这么值得被爱,此刻,请信任地带着爱跟随我前行,来一起完成一段向内看的亮眼旅程. 接下来,请大家找一个安静地地方,让自己舒服的坐着,现在请大家闭上双 ...

  • 001.谁发现的经络?在线收听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 的总称."经"字从绞丝,原本是织布机上纵向拉过来的不动的丝线,所以称"经",而经典的"经"也是指这些书的内涵有恒久不变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