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 县区篇】全力争创与百强县相匹配的全国文明城市/郎跃明

  文明是一座城市永恒不变的追求,更是冲刺百强县应有之义。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要突出以文化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围绕“守底线、攀高峰、全覆盖”目标要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让文明成为植根于淮安人民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今年以来,涟水县紧紧围绕冲刺百强县的全新追求,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全力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扎实、有序开展。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抓创建。先后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全国文明城市创建“689行动”》,从城市管理到硬件投入、从专项整治到长效治理、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协同等各方面进行部署安排,推动创建工作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坚持高位推进抓创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月现场调研指导创建工作,交办任务,协调解决问题。29名县级领导下沉到社区,常态化走进挂钩镇街和社区网格,定期召开创建协调会,找症结、明举措、促整改。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抓创建。在全面对标创建的同时,对照省、市集中测评反馈问题,编制《测评问题交办清单》,推动职能部门举一反三落实到位。回应群众关切,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项目,兴办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233个,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率、支持力和满意度。
四是坚持考核问效抓创建。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全县党政部门绩效考核,今年又增加考核权重,由以前的10分增加到现在的15分,督促各方面始终保持苦干实干状态。

下一步,我们将以争创与百强县相匹配的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着力在优化方法、完善机制、压实责任等三个方面攻坚:

优化方法,创新统筹推进文明创建的攻坚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优化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管用适用的思路举措、实施路径。

一是“刚柔并济”。“刚”就是加强管理,强行入轨。加大对不文明交通、乱贴小广告、乱摆摊设点等行为的查处,特别是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处罚力度,年度内不得晋升职级、晋级职称和评先评优,以此督促大家做好模范榜样。“柔”就是加强宣传,润物无声。依托覆盖机关单位、镇街、村居近15万人的微信群以及融媒体、自媒体等构成的网络宣传矩阵,定期推送文明城市通知通报、言论评论、活动动态,让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同时,对群众在微信群中反映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的问题,督促社区和共创共建单位及时整改,让群众切身感受创建工作的好处,调动其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


二是“内外兼修”。“外”重点就是加强对公共场所、城市主次干道沿线的美化亮化绿化力度,提升外在颜值。近期,我们将开展绿化带专项整治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和杂物,让绿化带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色腰带”。“内”重点就是强化对小区、城中村整治,提升内在品质。我们将全面细化社区、小区物业、共创共建单位责任,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让群众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三是“专常结合”。“专”就是围绕文明创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一个个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一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常”就是常规工作,全面推进文明培育“六大行动”、实施创建为民“八大工程”、文明示范创建“九大活动”,落细落实、抓常抓长。

完善机制,构建压茬推进文明创建的长效格局

把实战中的有效做法固化为制度机制,推动形成以“机制”保“长效”的创建格局。

一是建立日督查、周通报、月例会机制。围绕37类测评点位,每天开展督查,实行网上、书面交办,限期整改;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每周进行通报,督促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开展;坚持“一月一主题”例会,及时部署阶段性工作。

二是建立整改反馈机制。对上级测评反馈、集中模拟测评、专项督查、文明大走访等方面发现的问题,通过交办、督查、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真正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是建立评比排名机制。制定小区物业、商圈、建成区社区、农村集镇、服务窗口等11类点位考评标准和评价办法,评选结果在媒体公布,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压实责任,形成合力推进文明创建的良好局面

把责任落实作为抓好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环节,以责任落实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压实社区属地责任。建立属地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片社区,社区干部、社区城管、社区保洁员包干路段、小区的创建责任体系。制定专门考评办法,从规范服务、环境秩序、广告管理、设施维护等6个方面,加强对社区创建工作考核,对考核后三名的社区主要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并在媒体公开表态,推动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

二是压实部门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16个重点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对履职不力的单位及时开展约谈,督促其切实履行好主体职责。

三是压实共创共建单位责任。把14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划分到118个共创共建区域,建立共创共建报到登记、挂钩联系、捆绑考核、结果通报等工作机制,发挥其助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来源:《淮安通讯》2021年第14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