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二)
编辑:霞满天
文/张玉英
近日来,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黄花草,因为在我青少年时期,是它曾给予我增添了生活的勇气,给予我人生最大的启迪。
几场春雨过后,经过一冬的积蓄,故乡的黄花草便蓬蓬勃勃满垄满畈的成长开来,很快联成一片新绿,上面配以无数聚成的黄花点缀,仿佛一片金色的地毯,舒展在田间、荒野、池畔。这就是 黄花草----一种有着倒卵形或心脏形小叶的苜蓿类小草。
您可千万别小看这黄花草,她耐寒耐碱,无论在什么样土地上,它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四海为家,无论天涯海角,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你也许认为聚生的小黄花星星点点散见于绿野,可算不惹眼,也没有多少香味。但是大面积开放起来,便足一形成一种波澜壮阔的世界,撒泼的香味,香透了飞花的春野。记得当时看到那激动人心的场景,曾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微风有意飘香去,月照黄花遍地金”的诗句。
然而,最能牵动我情思的是,这小花草在开花盛期,翻埋土中做绿肥,竟是农家的极好肥料。不论你怎样毁灭它的青春,竟毫无怨言。它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哪冰封的世界里,它一定狂热地幻想过,也一定深沉的思索过,因而,当大地母亲需要的时候,她是如此欣然地挺身而出,虽在韶华之年豁出自己也在所不惜。在生与死面前做出抉择的时候,她又能如此见义勇为。把死亡留给自已,把生的希望和爱的权力留给稻花与谷穗。它确实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整个的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了美好的春天。’诚然,黄花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的一生能象黄花草那样的短暂,也该满足了。而如果同时还能象黄花草那样无私地奉献,应是幸福的!可是这种幸福并非人人都能懂得,特别是商品社会竟争激烈的今天,既使懂得的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也许就是黄花草给人的一点启示----于物质奉献之外的另一种奉献;这是给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影响的 、决非物质奉献所能替代的一种更为珍贵的奉献啊!
是的,故乡的黄花草是可贵的,愿每个人都做棵黄花草!
文/王德胜(网名·月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知怎的,最近,我常常爱追忆故乡的童年。故乡那如诗如画的景物,无不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的故乡姚家村虽比不上江南水乡的风韵,但在塞北却不失为风光漪旎的村庄。那时候,我家屋后有个方园二三百亩的大池塘,它常年积水不断,两岸垂柳吐翠,绿色的草坪犹如毛茸茸的地毯舒展在池塘边。池塘里蒲草丛生,菱角花香飘四野,各种鱼儿惬意地在菱角秧中往来嘻戏,数不尽的水鸟、青蛙组成一支庞大的合唱团,汇成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章。
这里是我们儿童的乐园。记得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池塘里摸鱼、捉蟹、打鸟、逮青蛙,真是快乐极了。有时,我们几个小伙伴一大早到池塘没腰深的水里去捡鸟蛋,一会儿就捡一筐。拿回家中,或煮、或炖,味道香极了。秋天,菱角成熟了,我和小伙伴们到池塘里去摘。倘若采摘多了就制成菱角面粉,然后,用它包饺子、做面条,色、香、味营养俱佳。困难时期吃到它,那可是难得的口福哟。
谁知好景不长,几年前,我回家探亲,想一睹它往昔的容颜。可到家一看,绿树、草坪、碧水、鱼虾早已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横七竖八的开荒地,我顿感一阵撕心裂肺般难受,多美的大自然,却被人为的破坏了。啊,发疯的人们呀,给子孙留下一点绿荫吧,如诗如画的池塘,让我到哪里去寻找您呢?
这里是我们儿童的乐园。记得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池塘里摸鱼、捉蟹、打鸟、逮青蛙,真是快乐极了。有时,我们几个小伙伴一大早到池塘没腰深的水里去捡鸟蛋,一会儿就捡一筐。拿回家中,或煮、或炖,味道香极了。秋天,菱角成熟了,我和小伙伴们到池塘里去摘。倘若采摘多了就制成菱角面粉,然后,用它包饺子、做面条,色、香、味营养俱佳。困难时期吃到它,那可是难得的口福哟。
谁知好景不长,几年前,我回家探亲,想一睹它往昔的容颜。可到家一看,绿树、草坪、碧水、鱼虾早已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横七竖八的开荒地,我顿感一阵撕心裂肺般难受,多美的大自然,却被人为的破坏了。啊,发疯的人们呀,给子孙留下一点绿荫吧,如诗如画的池塘,让我到哪里去寻找您呢?
文/高良华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又到了,站在祖辈荒芜的坟堆前,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时间的流逝。
从羞涩少语的少年,到饱经世事的中年,站在荒芜的坟堆前,眼中更能不易觉察地噙满泪花。
但是,请让我在这微雨湿润的三月,把你绝世的风姿想象。然而在我要把心中称赏变为文字的时候,神情猛可地黯然。我知道我是不能付诸文字的,于是我让文字变得朴素,更能和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实际生存相一致。
在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我就走在这条遥远纤弱的时间之桥上,路边的桑树,草叶上的露水,映照着我走向你的路。
初见你,我不知道你的荣光。可是,你就这样从不经意中走来了,像一个奇迹,从时间的桥梁上,一直走到了我心最深处,在无比地欢悦和幸福中,我才知道,你领我走进了人世最典雅、高贵,辉煌的殿堂。
黄土做成的金子,黑暗的墓穴牢固。
那一边,死亡伸着白生生的只有骨胳的手臂招呼我,来吧,我的家人!因为你在这边儿,我不着急。
钟情在尘世中是有年限的,我深深地知道,我觉得百年不长。在时间的桥梁将要断裂的尽头,悠长的时间的桥梁将要彻底地坠落到虚空的那刻,如果我能够满足地说:“我守诺了,我爱了你一世。” 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文/范秀枝
从记事起,每到进了腊月,听大人们说又快过年了,立刻喜上眉梢,想到过年能吃上那白白的大米饭、粉条菜、白腾腾的馍馍,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就掰着手指一天一天地算,看离大年还有几天,
等到过年“年”来了,就有三个美好的愿望能馍。
一,能吃上大米饭、白馍馍。我的家乡是西部山区,不种稻谷,小麦打的也不多,一年四季都是玉米面为主,有少量的小米、荞麦、小豆等杂粮。白面馍馍只是在过节的时候吃。整个冬天,每天都是吃黄菜玉米面窝窝蔓菁菜饭,改善的时候就是吃小米稠饭或着是荞麦面窠捞。吃腻了,紧想吃一顿白面条或大米饭,妈妈不给做,我和弟弟就“抗议”不吃饭,我们就说饭不好吃,不想吃。妈妈急了,就大声地喝斥我们:“这不想吃,那不想吃,去吃人参吧!就是没有挨上饿的过,让你们饿上几天,什么都好吃,看看别人家,吃不饱的孩子多得是”。
那时候,货物不能自由交易,有钱也买不到,再说钱也不多,只能等到腊月里,滹沱河边上的村庄盛产大米,有的人家家里实在是缺钱,就在晚上,偷偷把大米背到我们大山里,放到一个熟知或着有点亲戚关系的家里,由关系人偷偷地告诉关系不错的、不会去告发的乡亲们,大伙在晚上偷偷地交易。所有,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吃上几顿大米饭。那一年,大哥当兵去了厦门,回来探家时,带回来20斤大米。哇,一听说过年有二十斤大米,心里高兴的别提有多美了。
二 、“年”来了,能穿上新衣服,那时候,实行供应制,每人一年一丈七尺三寸布票,供应的都是棉线布,不耐磨,孩子们顽皮,在地上摸爬滚打,几天就磨出了窟窿。我爹就在“黑市”上买老百姓家里织的粗布,给我们做棉衣,颜色不鲜艳,不是青的就是黑的,有少数有点暗蓝色的道道。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整个冬天都是穿着厚厚的粗布棉衣,外边没有褂子套,哪里破了,就在哪里补上一块补丁,几个月穿下来,脏兮兮的,污点布满了衣服,邹巴巴的,就像穿着油布。盼着年来了,能把这脏衣服换了,穿上新衣服。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带着一个小女孩,穿着一件红带花袄,我和叔伯姐姐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眼睛都看直了,羡慕极了,想着,什么时候也能穿上这样的红带花袄啊!
三、盼着“年”来了,就不用干活了,能快快乐乐地玩几天。到了冬天,我们孩子们干的活就是拾柴、割柴,七八岁的时候,还拿不动镰刀,就跨上个框子拾柴。狂野的西北风把树上的叶子刮得干干净净,那些枯死的树枝也就被大风刮了下来,我们去的最多的是核桃树下,核桃树枝不坚硬,容易被风刮下来,核桃树底下还有那些被“扫毛”{一种会跳的动物} 吃了的核桃皮,“扫毛”嘴尖,在核桃上掏个窟窿,把核桃仁都吃了,剩下空空的窠,我们就拾回去当柴烧,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碰见一个核桃吃。上学后,个子长高了,星期天就去山上割柴,割的最多的是荆梢枝,把一颗颗荆梢枝砍下来,绑成小梱背回家。如果不去上山割柴,就背上篓子,拿上搂耙,去搂树叶,我去的最多是柳树底下。柳树底下都长着细细的毛茸茸的细草,柳叶掉下来后,就夹在了细草中间,风也刮不走,柳树上的叶子,春天它来的最早,秋天它去的最晚,即是叶子落下来了,叶子还是淡黄色的,叶子落下后,细细的树枝也就落了下来,大概这就是枝对叶的情,叶对枝的意,它们不离不弃,紧紧相随。我用搂耙把柳叶和柳枝耙成一堆,用手托到篓子里,用脚踩实,烧火做饭时,比别的叶子耐烧。
都说柳须带来了春天,我信,可又是谁带去了秋天呢?几十年也没有想明白。那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年更比一年喜欢柳树、喜欢它的飘飘洒洒,即是柳叶落光了,柳枝也还是那么飘逸。我站在柳树下,常常浮想联翩,心中会涌起也不知是喜是悲的思潮,常常是泪洒树梢。多少次梦见攀着柳条往天上走呢!柳树、荆梢枝成了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情结,每到秋天,看到落叶后的树枝,淡绿油油的柳枝、黑压压的荆条就会漂浮在眼前,想把它蛰伏在记忆深处,可怎么也隐藏不起来!小河边,柳树下,一个女孩子双手拿着搂耙,一拔一拔地搂着柳叶,微风吹乱她的头发,金色的阳光洒下了万道金辉,她沐浴在清辉里,这个画面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死死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如果在平时,妈妈让我们去干活,嘴上不说,心里很是抵触,毕竟是孩子吗!体谅不到父母的难处,可到了腊月,“年”成了干活的动力。让干什么,都是高高兴兴地去,过了腊月二十,大人们开始做过年吃的年饭。炸油食、做豆腐、蒸年糕、煮肉等等,忙的不可开交,就让我们孩子们去打扫卫生,房前屋后,到处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开始淋灰水,那时候,还没有洗衣粉,只有肥皂,嫌买肥皂花钱,就淋灰水洗衣服,把一个筐子放在一个大盆子的上面,在筐子里面,铺上旧衣服或不能用的床单,把烧柴余下的灰放到筐子里,然后开始往框子里加水,过滤下来的灰水能把衣服洗的很干净,可洗衣服的手就遭殃了,灰水碱性强,奶奶、妈妈、婶婶他们手上都是开着裂子,印着血印。到了晚上,就用猪牙茬骨油烫裂子,猪头上的肉剥下来后,白白的牙茬骨里面还有一层骨髓,把牙茬骨放在火上烧,里面的油就流出来了,把油抹在手上治疗裂子。到了小年上,在所有的门子上贴上对联,让我们都换上新衣服,把旧衣服洗了。奶奶说:“今年的活干完了。”我们心里喜滋滋的,别提心里有多美了。这时候,“年”虽然还没过,其实“年”已经到了我们的心里和眉梢上。
小年晚上是最丰盛的饭菜,大米饭,粉条菜,白馍馍,大锅菜里边只有少量的白萝卜、红萝卜、海带,大部分都是粉条、豆腐、肉,这样的大锅菜,我们一年只能吃三顿,小年晚上、大年晚上和正月十五。吃了晚饭后,要把大年早上吃的饺子包好。看见孩子们打瞌睡了,奶奶说:“今天晚上不能睡觉,要熬年,要守岁,一会还要吃菜喝酒,谁要是睡了就吃不上了。”心里嘱咐自己千万不能睡,可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忽然,叭叭几声炮响,惊走了甜甜的梦,是哥哥在放迎新春的鞭炮,这时,“年”已在妈妈煮饺子的锅上了。
那一年,去一个女同学家里玩,同学说:“看见煮饺子的时候啊,紧想把饺子放到嘴里边,猛猛地想吃上一盆子。”
正月十五以前,基本不让我们孩子们干活,除了走亲戚就是嬉戏、玩耍。遭圈、踢毽子、捉迷藏,最开心的就是擦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溜冰,长长的小河上覆盖着厚厚的冰,一群孩子们,每人搬一块石头放在冰上,我们坐在石头上,排成队,后面的人用脚踹前面的,以此类推,嗖嗖地滑的很远。
又能吃上好饭,又能玩,“年”是我们小时候的天堂。
文/故园之恋
外婆家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留在那里。每当往事不经意的淌出心房,记忆总会停在那碧波荡漾的大草原上。
蒙古人能歌善舞,不论老幼都有一副能唱出天赖般美妙声音的歌喉。那高亢嘹亮的足可穿云裂帛,低沉哀婉的让人缠绵悱恻……特别是蒙古长调,从口里飞出,在空中叠了几叠,萦绕九霄云外。任何一个人,即使不懂音乐,也能被蒙古长调感染。蒙古民族的所有故事也便在歌声中流淌。我也是从儿时起就谙熟了疙瘩梅林和成吉思汗的传奇,听惯了马头琴悠扬的声音,看惯了美丽的安代。
之所以留恋外婆家,大部分的原因是我贪恋玩伴。舅舅家的孩子多,我去了就不愿意回家了。那时只要我去外婆家,从外婆至舅舅、舅妈便会吩咐表兄弟姐妹们:姑妈家就这么一个孩子,谁也不许招惹!舅舅一贯持家严厉,一家人皆以他的脸色行事,他的话就如圣旨一般。幸好我自幼乖觉,不爱惹事生非,更不会用此殊荣来要挟大家,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我,和我相处融洽。他们夏日里常偷偷带我溜去村后的渡其庙水库边玩耍,因为大人们是从不许我们去那儿玩的。那水库绵延几百公里,深浅不知。蒙古人除了能歌善舞,水性也极佳,仰泳,潜泳皆可。只要入了水中,便如鱼儿入海一般,自在畅游。常常有人从十几米高的泄水闸门上纵身跃入水中,不一会儿便从另一处水面上浮出。表姐们也要教我游泳,我看着黑黝黝的水面却无论如何也不敢进入深水里面,只在膝盖深的水里嬉戏。大家玩够了,就一路笑声,一路水花的回家去。
但是有一次却出了点意外,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晚饭前,我们在外面玩耍,大表哥不知怎么不小心绊倒了我,门牙就磕透了嘴唇。舅舅知道后大怒,吓得大表哥连晚饭都不敢回家吃了,直到很晚才战战惊惊的溜回家。想想那时觉得好笑:我除了伤口疼痛之外,更担心的是吃饭时饭会不会从伤口漏出来。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长年马背上的生活,使他们练就了一身骑马、训马的功夫。无论多烈性的马到了他们手中都会变得温顺。任它再刁钻的马儿都逃不过那长长的套马杆。马技高超者能在飞驰的骏马上做各种动作。时尔像展翅的雄鹰站在马背上,任马飞纵,却不落;时尔来个漂亮的蹬里藏身,身子如壁虎般紧紧贴在马侧,远远望去,人和马浑然一体。不光骑马者神勇,马中也不乏神驹。每年七月的那达慕大会上,赛马是必定有的项目。每次都有得冠的骏马,遥遥望着那众星捧月般的一匹神骏,英姿飒爽,气势非凡。想那昔日的赤兔与的卢更是不知怎样的威风!
蒙古人也喜爱摔跤运动。不论何时何地,他们总能找到机会试一试各自的摔跤技巧。在盛大的节日,跤手们穿着蒙古族特有的摔跤服饰,每两人为一组。两个选手绕场盘旋,似两只雨后的蝴蝶,美丽至极。又如一对低旋的苍鹰,伺机而动。他们彼此看准对方的防守漏洞奋力一搏,胜负只一瞬间。胜出的便被大家举过头顶,绕场三匝,喝彩声不绝于耳。
童年就这样一点一滴洒落在草原上,梦中依稀可见儿时的模样。这美丽的童年时光,慢慢的叠成无法排遣的乡愁,如酒般浓烈,尝一口,都会让四体百骸醉了,任思念浸到骨子里……草原,你是我永远的牵挂,那里有洗过般尉蓝的天空,衬着洁白无瑕的浮云。一望无垠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天边,草浪随着微风起伏,远远望去,好似大海的波涛连绵不断。而那成群的牛羊就像大海里的珍珠,在阳光下,白的耀眼。牧羊人骑着马,哼着蒙古长调,悠闲的岁月就这样晃进了雁来雁往中。
蒙古人亦善饮。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蒙古族性格豪放,率真好客。每当亲朋来访,桌子上除了蒙古族的特色小吃外,总会少不了酒的清香。主人与客人开怀畅饮,边唱边聊,不醉不归。往往从早上开始喝的酒,太阳落山才结束。归去的客人无论如何酩酊大醉,只要把他扶上了马背,即使是歪歪斜斜也不会掉下来。临别时大声的告别和渐远渐模糊的歌声,总会回旋在幽深的小径上。
草原啊,已经二十多年没看到你的样子了。但是你的样子却是如此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敖包前飘动在风中的彩幡经常在梦里出现。有时候一缕相似的炊烟或是悬在远山的夕阳,都能唤起我对你不尽的思念。这思念如潮水般,无休无止。
文/罗伟
南去莘庄十余里。有镇曰颛桥者。今考其名。镇跨六磊塘有众安石拱桥者。俗称砖桥。后讹为颛桥。地因桥名。颛。僻字也。好事者谓此乃高阳氏颛顼之栖憩地也。里人乐听之。遂传焉。真如穷汉子粘上富贵亲戚。便不肯脱手。直可一噱。而其地民俗风情。实无胜他处。若知慕其名而好其德。虽谬亦可也。
然本世纪初。有司于此大行剪纸之教。遂冠于本县。其地剪纸。又曰刻纸。盖不擅用剪而精于用刀。当其未下时。澄思静虑。当其下时。兔起鹘落。其曲折连环。无不如意。滑涩顿挫。则行于必行。止于必止。批窾导隙。再见庖丁解牛之技。观者噤声屏气。目随刀走。神只在刀上。纸上。不知己在何处。当其未成时,人不能测其为何物。当其成时。人但叹为精绝。复忘其如何成矣。窗上。门上。柱上。楹上。墙上。灯上。书上。礼物上。凡可粘物者。无不粘之。瓜果花草。龙凤鸡豚。乡村城市。山水石木。财神夜叉。平民主席。凡物所有。无不为之。无不肖之。真是人神鬼三界。得睹于一镇耳。令人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感。余于是有叹焉。曰:技者。皆可进于道也。何必慕虚名而忘己立身之本与。
文/向明月
又是一年春节将至。尽管好些村落都通了公路,山民们仍习惯背着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背篼,卖山货,买年货。每每看到这些景象,心中都会涌起一阵感动,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与山区背篼的难舍往事。
阴平山坡高路陡,背篼是主要的运输工具。粮食、柴薪、娃娃、百货、粪肥,几乎什么东西都用背篼背。山上山下盛产箭竹、楠竹,是编制背篼的好材料。山里人心灵手巧,大家 从小就学会了划篾条、编背篼的娴熟技艺。干活、赶场,就是形形色色的背篼大展览。
它们不但可以告诉你主人的编织手艺,还可以看出主人的经济状况。大凡一色的青篾(竹条的外层)制品,背绳是布条或棕叶编制的,是比较殷实的人家;黄篾(竹条的内层)居多 ,谷草背绳,这家的日子大多清贫。
山里的背篼不像平坝的背篼成圆筒状,给人笨、厚的感觉,而是喇叭花的造型,底小顶大 ,成开放状,优美、贴身,还符合力学原理,重心在上,力量往前,你的动作协调,背起来就会很轻松,否则会站立不稳,跌跟斗。
最有特点的,当数夹背和木叶背,夹背高约六七十厘米,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它至少有两层,外层用较厚较粗的篾条编成,是承受重力的主体;内层像保温水瓶的内胆,平整、 光滑,用薄而宽的青篾,条条缕缕,密密织就,用来背玉米粉、荞面粉、芝麻等细粮精果。内层重叠编织的夹背,还可盛清油、辣酱、酸菜汤,豆腐等。
木叶背是大型背篼,高度在1.5米左右,孔隙较大,主要用于背柴草、粪肥。满满实实 一大背树叶,不过四五十斤,木叶背的得名大概由此而来。
山里种庄稼,主要靠猪、牛圈内的厩肥。春暖花开以后,山绿了,草密了,隔上两三天, 割一背青草甩进圈;深秋寒冬,就丢以早存放好的麦草、包谷秆。猪们牛们可以边翻边吃,几番践踏,层层铺垫,积压、发酵,一年至少可以出满满两大圈厩肥,作大春、小春 的底肥。这种肥料,热气腾腾,一点不臭。
当年去乡下插队,公社送给我们每人一个精巧的夹背,令人爱不释手。恰逢队里 背 厩肥,大伙当时想挣个好表现,一大早起床,在主人家的牛圈里,一人装了一夹背肥料背去 ,闹了个大笑话。光洁漂亮的夹背,弄得黑兮兮的,擦不净,洗不掉。好在牛粪并不脏, 我们也不在乎,以后仍然用它装吃的、穿的,社员们唏嘘不已。
后来,队里找人给我们编了几个大木叶背。开始只能背半背篼,这半背篼刚好是喇叭花的 下半部,背在背上直往屁股下沉,很吃力。慢慢装得多了,喇叭花的上部也满满的,背起来后不住地向前倾,催你加快步伐,反倒不吃力。
肥料是要过秤称的,一是统计主人的积肥量,折合成工分,算口粮和价值;二是凭背的多 少给大家评工分。一大背厩肥,可达三四百斤,经过一两年的锻炼,我们居然也能背走它 ,令当地小伙子不敢轻视。
现在,山里的路多了,宽了,交通很方便。拖拉机、机动三轮车代替了背粪肥。山顶的一 些地块,车不能去,也没人背了,大多用的是尿素等化肥。前不久,一个老乡进城办事, 告诉我,这些地,土质本来就薄,前些年就退耕还林了。偶尔背上背篼,去采草药,摘蘑菇。
文/心怡
----狂风,吹不散别绪;岁月,隐不去离愁。
流动单位的性质,决定了一生的漂涯。淡淡的乡愁时常象藤一般。随着离乡的日月,一种痴情与落寂在心头蔓延,酸涩的滋味往心里流;随着离别的年份,终于明白没有亲人的日子,沉浮的生命一片空白;没有亲人的世界,生命如指尖凋零的烟花.....从此,将一种淡淡的忧郁、浅浅的伤感融入在思乡念亲的岁月里;从此,我用浓浓的情意、深深的眷恋凝成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愫----乡愁!
他乡的凄风苦雨,无数次的分分合合演绎尘世诸多不舍与无奈。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湿了的种子,无限膨胀;漂泊的梦就迅猛地爬上脑海。一场春雪打湿了所有的记忆,乡愁尤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记忆中闪烁。思绪如鱼畅游,那人,那水,那楼还有那纯朴的乡音...故乡,以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脑海中演译成一首无字的歌、抒发成一篇无韵的章;此刻,灵魂便游离,跨过千山万水,回归故里和憨厚的亲们一起品尝满桌的美味佳肴。
离乡的人儿时常在暗里用灵魂吹奏那支思乡的曲,忧伤的曲调不经意间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押韵的平仄流淌着着无垠的乡愁。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陌生的古城过惯了悠闲的日子,在流水般逝去的时日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的思与念,依然时不时的冒出,这才懂,游子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方、身在何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思乡的礁石上。
我的家乡位于渤海,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前列,隶属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首都的东大门;浩浩的海承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家乡灯塔的方向有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梦的双翅飞向远方,翅膀划过的痕迹是那样的清晰。正如那海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故乡这个熟悉的词汇萦绕脑海时,心,便会悸动。
时常梦回故乡,总有一份如沐春光的温馨与感动。依稀记得去年的元宵节,四代同堂欢聚,观着窗外夺目的礼花,绮丽璀璨中满载着新一年的喜庆与祝福...依稀记得孙辈们围在桌前嬉戏,令俺80多岁的父母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不仅如此,故乡还可赛龙舟,那悠悠的浪花流淌出海河儿女的斗志;依稀记得每年兄弟姐妹们为父母大人祝寿庆生,那满桌的美味佳肴,四溢的欢声笑语……依稀记起“十八街大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还有近年来全国连锁的烧烤涮等等,那里凝聚了太多的欢聚与喜悦;依稀想起了外滩那闪烁的霓虹,为渤海的景添上一笔笔绚烂……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无数个夜,无数个不眠的思乡之情。
当天空再也看不到南飞的群雁,当梧桐的叶子黄了又青,那不变的乡愁却又悠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倚窗而望,夜行的人儿匆匆。临街店铺的歌声入耳,勾起了对故乡更深的思念。时间能使花叶枯萎,能使容颜衰老,能使沧海变桑田,但它却风化不了我对故乡的无限回忆。故乡的记忆会一直珍藏在心灵的那片净土,永不褪色!乡愁是一曲凄凉的音符,响彻整个夜空,思情在梦里生根,蔓延。哦!我的故乡!一颗游离的心终将回到您的怀抱!
文/水墨丹青
岁月匆匆,转眼又到了年末,梦里无数次踏上家乡那片熟悉的土地,今天终于梦想变成了现实。
看着家乡越来越近心情不由得有些激动,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是那么亲切。一排排白杨树好像在向我招手。
我提着箱子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无比舒畅。多少年来终于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妈妈早已在门前等候,望着她那慈爱的眼神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故乡的亲人啊!我是那么的想念你。邻居们知道我回来也都向我嘘寒问暖,又一次听到了久违的乡音,心里别样的温馨。
晚上妈妈做了一桌子可口的家乡菜,把亲朋好友们都请来一起晚餐,我们说着笑着,杯筹交错,人已醉,夜未央。送走了亲朋好友,躺在温暖的火炕上,久久不能入眠,回忆着从前的点点滴滴,心想这就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吧。
无论今后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这浓浓的乡情。
文/小铃铛
又是一年春节,呵呵,亲友团里,早在年前二十几天就有同在他乡的表哥表姐们预定了火车票,盘算着有限而吝啬的假期怎么过,行程都被安排满满的。年的气息就这样漫延开来,我也在计划又计划着。
现在信息时代,啥都方便,打开电脑.手机就可以视频。记得小时候,年都是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到来的,因为,为了生计,爸妈出远门赚钱,就春节才回家。虽然,爸妈回来时有大包小包的东东,可是最靠谱的还是左手牵着爸,右手牵着妈的那份无与伦比的温馨和存在感。抱抱爸,抱抱妈,时间隔得久,高兴也带着几分羞涩。
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周而复始,相盼,相聚,相离,,,爸妈终于经过努力打拼,在省城买上了房子,车子,我也考上省大学。过年就不再是盼望,而是计划,计划着是回老家过年还是在省城过年,可计划每每都是城市输给了乡下。我们差不多每年都开车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因为,那才是家。闻着乡味,说着土话,跟乡邻玩笑逗趣,是那么自然纯真。家家热情的置办年货,贴对联,杀猪宰牛,干塘打鱼,,,乡下人什么都讲究大,大锅炖肉,炖鸡,炸豆腐,,,然后是大块吃,大碗喝,这无处不体现出乡下人的粗狂且豪放。随便那家做啥好吃的,都会端出来大家分享,有些还挨家送。还有,喜欢听邻里某伢子某妹子的昵称。大年初一,我们也还是会放鞭炮挨个长辈家拜年,被长辈们牵着手说一大串吉祥话,然后端上热乎乎的茶,糖果。我也开心的扫一圈大红包,嘻嘻。还扫得一圈,哇,小铃铛越来越漂亮的赞语。哈哈哈。
我也不知道你们那过年的味道,其实,年味淡不淡不重要,重要是那份心情。要我说,过年就是就着年味一家人短暂的团聚,亲情的相融,心与心的贴近,走东家串西家的热络。是经过三百多天洗礼过后的归属。。。。
往期回顾
为了鼓励诗友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特设专辑推广奖如下:
一.关于投稿
须原创首发,古风符合格律的优秀作品(十首为准),现代文不限。
注:如投稿十日没推出,就示为评委不过关可以投稿他处。
二.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低于十元的归平台所有
2.十元以上百分之七十归作者,百分之三十归平台,留作平台运作费用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后七日
三.奖励设制(记一周点击量)
1.1000点击量奖15元
2.800点击量奖10元
3.500点击量奖5元
后面以此类推:1500浏览量奖励20元. 2000浏览量奖励25元,帖子每增加500人浏览量增加5元奖励,单贴浏览量奖励50元封顶.也许有小惊喜,主编会酌情加点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