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系辞上(49):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上
【原文】极(1)天下之赜(2)者存(3)乎卦,鼓(4)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5)而裁(6)之存乎变(7);推(8)而行(9)之(10)存乎通(11);神(12)而明(13)之存乎其人(14);默(15)而成(16)之,不言(17)而信(18),存乎德(19)行(20)。
【译文】深入钻研天下实际情况的人关注六十四卦;宣传天下人活动的人关注卦中文辞;习俗被当做典型写作到易经之中是关注这些习俗都是合情合理的;实行并且传布这些典型是关注其可以实际施行;知识渊博的人尊崇这些典型是关注其中的人情事理;暗暗地就帮助人达到效仿典型的目的,不用号召人们就会信从,这是被关注的人类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连续贯穿于易经的始终
注释:(1)“极”深探,穷究(深入钻研)。汉王充《论衡·问孔》:“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2)“赜”古与“啧”通。实情,实际(客观存在的事物。)。《康熙字典》《释文》赜,京氏作啧。按徐铉说文叙辨俗书譌谬,不合六书之体者,以赜为假借之字,当通用啧。(啧:《古代汉语词典》实情,实际。《荀子·君道》:“斗斛敦槩者,所以为啧也。”)
(3)“存”留意;关注(关心重视)。《後汉书·桓帝纪》:“其輿服制度有踰侈長飾者,皆宜損省。郡縣務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
(4)“鼓”鼓吹(宣传),抬高。孙棨《北里志·天水仙哥》:“时贤雅尚之,因鼓其声价耳。”
(5)“化”习俗;风气。《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改化,远迩同度。”
(6)“裁”写作。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7)“变”《汉语大词典》通“辩”。正当。(合情合理。)。《礼记·礼运》:“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
(8)“推”实行,推行。《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9)“行”传布。《后汉书·樊凖传》:“时羌复屡入郡界,凖辄将兵讨逐,修理坞壁,威名大行。”
(10)“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1)“通”施行;实行(实际施行)。《礼记·郊特牲》:“四方年不順成,八蜡不通,以謹民財也。” 孙希旦集解:“通猶行也。”
(12)“神”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王嘉《拾遗记·后汉》:“京师谓康成为'经神’。”
(13)“明”尊崇,尊敬。《礼记·礼运》: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
(14)“人”指人情事理。《荀子·解蔽》:“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15)“默”暗暗;私下。《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6)“成”帮助人达到目的。《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言”号召。《后汉书·何进传》:“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18)“信”信从,相信。《尚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19)“德”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20)“行”连续贯穿。班固《汉书·谷永传》:以次贯行,固执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