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孟子》赏析(29)君子有三乐
《孟子》赏析(29)君子有三乐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十六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十六节,节选自《尽心上》,孟子阐述君子的“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音wàng)天下不与(音yù)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音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王天下”的“王”字,读四声,指称王。“不与存”的“与”字,读四声,指参与。“不与存”,就是不包括在内。“无故”的“故”字,指事故,变故。如灾患,病丧,不睦等。“无故”,就是没有变故。“怍”字,读四声,指惭愧。“英才”,指才能过人的人。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有三样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难变故,这是第一样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样快乐的事;得到天下才华出众的人才而培养教育他们,这是第三样快乐的事。君子有三样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快乐是什么?是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也是人生追求的目的。但是,由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每个人对于快乐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满足点是不一样的。
关于快乐,孔子曾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自愿接受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诚心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喜欢结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快乐。以骄横放纵为快乐,以游手好闲为快乐,以沉溺于酒色为快乐,是有损的快乐。”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快乐”。诚然,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是人生的普遍要求。但是,任何人对于快乐的追求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孔子举出人们追求快乐的六种不同现象,并指出三者有益,三者有损。这就说明,只讲人生要追求快乐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追求什么样的快乐?怎样去追求快乐?实际生活也告诉我们,追求的境界有高尚与低俗之分,追求的结果有得益与受损之别。近些年来,在“打虎拍蝇”中落马的那些大小贪官们,不就是在追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中,在追求一时之快中,丧失了理想信念,迷失了人生方向,跌入了罪恶泥潭的吗?
那么,孟子所追求的快乐是什么呢?一是家庭美满,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是身为人子的天伦之乐;二是乐善好施,心安理得,顶天立地,这是做一个大丈夫的人格尊严之乐;三是效法孔子,培养英才,传道解惑,这是泽被后世的师者之乐。孟子还强调说:他所追求的这三样快乐,与权势名位的“王天下”毫无关系。这种高尚的人生追求,正是孟子一生的安身立命之所,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附:
【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①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②,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③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④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尽心上》
【注释】
①王天下不与存: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王,音wàng,称王。不与存,不包括在内。与,音 yù。参与。
②无故,没有变故。故,事故,变故。如灾患,病丧,不睦等。
③怍:音zuò,惭愧。
④英才:才能过人的人。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样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样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样快乐的事;得到天下才华出众的人才而培养教育他们,这是第三样快乐的事。君子有三样快乐的事,而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