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还没长大”的钟晓琴,婚姻里受尽委屈,是自己的错

肚子里全是委屈,可是要说又一样都说不清楚。

钟晓琴跟陈屿吵架后,打车来到顾佳家时说了上面那句话。那天的打车费,是顾佳帮她付的。

一个女人,当她跟丈夫吵了架,想要离开那个家,却拿不出打车的费用;当她怀孕后,想要请人帮忙送快递上楼,却付不起十几块钱;当她非常想要生下自己的孩子,却不敢直接告诉老公,而是借口加班逃出了检查室。

这份婚姻中的委屈,简直像是实实在在矗立在眼前的高山一样,让人压抑和窒息。

这就是《三十而已》里面钟晓琴的婚姻。当然,她的委屈远不止这些。剧情的展示下,我们总有一种忍不住要大骂她老公太渣的冲动。

可钟晓琴是成年人了。她在婚姻里受尽委屈,真的应该是别人为她负责吗?她有为自己的生活做主的权利,尽管她只是一个“还没长大”的成年人。

为什么有些人结了婚却长不大

人的年龄分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而且对很多人而言,这两个年龄是会有所差异的。有些人,尽管他的生理年龄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标准,可他的心理上却是不成熟的,远远达不到成年人对问题的认知和处理水平。那么他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成年人。

钟晓琴自小从未远离过父母,很少有独自面对和处理突发状况的机会,因此她的不成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她结婚后,她的母亲也常常不打招呼就过来帮她做饭收拾家务,她丈夫对此很有意见,而钟晓琴却只是对丈夫的反应不满,并未跟母亲有过沟通。

这里面就存在了两个问题:

首先是父母的过度干涉。子女结了婚,父母却依旧我行我素做一些自认为“为他们好”的事,这是极度缺乏界限感的行为。

尽管我们都知道,父母是一片好意。但这样的好意,不仅会扰乱子女的生活,还会让子女在心理上产生依赖和惯性,觉得自己依然是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同时,父母的这种介入,也容易导致子女夫妻感情受到影响。

其次是子女的拎不清。钟晓琴一看到丈夫陈屿表现出对她父母不满的样子,就会跟丈夫发生争执,觉得他对父母的一片好心不领情,可是她忘了这个家是她跟丈夫的家,丈夫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事实上,任何一个父母过度干预的家庭,都必然有着拎不清的子女。要不然,她不会放任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小家庭干涉而不去沟通。而这种放任的本质,就是自己拒绝长大的一种表现。

父母的不愿放手和子女的不愿成长就导致了像钟晓琴这样即便结了婚却依然长不大的成年人的存在。这两种观念一拍即合,但往往是拿婚姻的幸福来买单。

“还没长大”的人能经营好婚姻吗

其实心理上的不成熟,是有着一定的时代特色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提出了优生优育的概念,大部分家庭都只生一个或两个孩子,所以父母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呵护和关注也就有了空前的增加。

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未曾经历过什么风吹雨打,心理上成熟的速度也就跟生理年龄的增长不再匹配。

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婚姻都还是幸福的。这就说明了,即便心理上有些幼稚,有些没长大,只要你性格健全,并且愿意学着成长,也是能够经营好婚姻的。

而钟晓琴的婚姻之所以经营成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己的性格缺陷所致。

我们可能也发现了,钟晓琴的性格是有些讨好型人格的。她做任何事第一反应就是老公会不会高兴,包括她知道自己怀孕后,心里非常想要那个孩子,可依然想着征求老公的意见。

这样的性格,如果遇上一个非常疼她爱她愿意为她着想的人,问题也还不大,可陈屿偏偏又不是那种人。陈屿是那种更愿意为自己考虑、更注重自己感受和想法的人。这就注定了她要在婚姻里受尽委屈。

像钟晓琴这样的婚姻有幸福的可能吗?有的。

如果钟晓琴能够让自己尽快成长,培养自己的主见,学会如何爱自己和尊重自己的感受,她就能够成为自己婚姻生活的主导,为自己争取一份幸福。可惜的是,她并不想长大,她只想处处顺着老公,听老公的话,享受父母的帮助。

可以想象,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婚姻只会更加鸡零狗碎、面目全非。但这怨不得别人,这是拒绝成长的代价。

钟晓琴在婚姻里受尽委屈,是她自己的错。尽管她的父母、老公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归根结底这是她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一个人自己不想长大,不思改变,只想着顺从和讨好别人,谁又能帮得了你?

结语:

我们每个人在走进婚姻之前,都无法准确预估自己的婚姻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夫妻之间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那些幸福的婚姻,都是在彼此磨合中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慢慢打磨成了最合适的样子。

你没有长大并不可怕。你一直拒绝成长才是最可怕的。

婚姻里那些委屈,看似是别人给的,但归根结底都是你自己接受的。你只有认清现状,从心底里愿意去成长,才能跨过这些委屈,让婚姻朝着幸福的方向去进展。

作者简介:孤独的幸福树,一个喜欢读书和写字的女子,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伴你温暖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