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你”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你”在灯火阑珊处

文/圆圆

“世界很大,我很小,我躺在世界的掌上,躺在光中。像一只虫子,心中一片安详和宁静。我那么小,可世界全与我有关。我不忧也不惧,闭上眼也能知道。明天的早餐是一枚阳光晨露的秋叶。”海桑的这首小诗寥寥数语就描绘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那“不忧也不惧”的生命初体验;“妈妈把种子种下地,种子就发了芽;爸爸把月季种下地,月季就开了花;奶奶把葫芦种下地,葫芦就长藤啦!我想把我自己种下地,我能长成啥?”丁云的这首小诗读来轻松有趣,却让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了小小孩对未来世界的憧憬;“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土地的雨水;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所以,让我们不用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的时候,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你看,牧也的这一首《跌倒》风轻云淡地讲述了一个有力的道理:跌倒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要害怕失败。

三首简单可爱的小诗,把我们这一生说了个透彻。其实人这一生,从新生,憧憬,失败,成功,最终回归心灵的宁静,所经历的大道大德全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书是陪伴我们最长情的师长、朋友、爱人和亲人。

         收音机里的“书”

二十五年前的江北小城,晨光熹微,一所普通的中学校园正熟睡着。一声嘹亮的起床号划破了朦胧的天际,静谧的校园一下被惊醒,逐渐熙攘喧闹。五岁的我,被赶着上早自习的妈妈催起来,胡乱穿上衣服后靠在床背上开始了我的“晨读”。

一台爸妈结婚时的“大件”——收音机,滔滔不绝地对着我讲起故事来:长犄角、长尾巴的小龙人,成长蜕变的丑小鸭,柔软的豌豆公主,流着泪哀求人们来买她的火柴的小女孩,被七个小矮人保护的白雪公主,穿上水晶鞋改变命运的灰姑娘,保护公主而勇敢牺牲的断腿的小锡兵,还有那个勇敢地指出皇帝并没有穿什么新衣的小男孩……半个小时,我静静地走进童话人物的世界,饶有兴致地听着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

晚上,爸妈要上晚自习,早早地安顿好我钻进被窝,家中唯一和我对话的又是那个最忠诚的伙伴——收音机。爸妈上自习的每个夜晚,都是它尽心尽力地“哄”我入睡。不知不觉,我的耳朵里遇见了越来越多的“书”:“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遇见了简短有趣,音节和谐的童谣;“人之初,性本善……”我遇见了朗朗上口却饱含哲理的《三字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遇见了源远流长而宜于诵读的《千家诗》……

          书架上的“书”

会认字了,收音机里的“书”,妈妈口中的“书”再也满足不了我的耳朵了,爸爸便给我订阅了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少儿画报》,《好儿童画报》,《小学生作文选刊》……每当他们伏案备课,刻印试卷或批阅作业时,就丢给我一本书或杂志让我自己打发时间。我从简单好玩的故事读起:看到作文书上写“周末妈妈教我炸雪糕。炸好的雪糕焦黄脆嫩的外皮,一口咬下去又冰凉沁爽,那滋味真是美妙极了!”我便兴冲冲地哀求妈妈也让我炸雪糕,看着炸出的焦黑一团,我真是哭笑不得;看到“我的爸爸一头白发,每当他送我上学时,同学们都偷偷笑我,说他是我的爷爷”时,我找到了安慰朋友的题材,当她因为爸爸年龄大而被同学怀疑是抱养的孩子时,我便挺身而出,用这个例子来抨击那些想取笑她的男生;看到“哈佛女孩刘亦婷勤奋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敲开了哈佛大学的门”时,我在书桌前的墙壁上刻下了“我一定要考取江苏省淮阴中学”的志向……

初中三年的寒暑假被家里书架上的书给“包”了。爸爸自学考试时一本本厚厚的《现当代文选集》成了我假期里的玩伴:燥热的夏日,知了烦躁地声声叫唤,我躲进房间,一头扎进书里,顿觉清静清凉;寒冷的冬日,北风怒吼地阵阵嘶叫,我坐在书桌前,一页页地翻阅着,取暖器散发出的黄色暖光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夜。那段时间我竟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人到中年》、《牧马人》、《平凡的世界》、《骆驼祥子》、《李双双小传》、《乔厂长上任记》、《小二黑结婚》、《青春之歌》、《怀念萧珊》、《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尚处明媚的少年期,我却为“人到中年”的陆文婷大夫那一批有为知识分子命运多舛、前途不明的未来担忧着;那个全民赚工分、吃大灶、烧钢炼铁的火热世界里,竟还有个有趣的李双双,给枯燥的题材增加了几分雀跃的色彩;人们刚从人性变革的梦靥里挣脱出来,巴金不雕琢、不虚饰地缓缓倾吐了对亡妻的悼念,读着读着,全然不知泪水已浸湿衣襟……当时的我,多半不能理解这些文学作品特殊的烙印感,却在不知不觉中“少年初尝愁滋味”。

            生活中的“书”

大学四年是一段自由畅快的日子。因为心中潜藏的主播梦,我读了很多主播、记者的传记:《痛并快乐着》中,才思敏捷、语言犀利的白岩松颠覆了我对央视主播报幕式解说的刻板印象;《墨迹》中,从美国华尔街华丽转身女主播的曾子墨给了我非专业生也能入行的信心;《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中,“夜色温柔”里和听众畅聊诗意人生的柴静点燃了我背着行囊去追梦的激情……毕业之初,我也真的追随着柴静的脚步去逐梦了。回想起来,那可真是一段理想丰满、浑身是劲儿的稚嫩青春。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就是爱做梦,敢做梦。临近毕业的我很想在一张白纸的人生画布上绘出浓墨重彩的几笔,于是凭着一股劲儿,一把毫无专业背景的干净嗓音,竟真的坐进了直播间:“晚上的20:01,这里是FM102.3,我是圆圆,感谢您每晚的准时守候……”类似的开场白我说了一年。每晚一个小时的电台直播,我也像柴静一样接听众热线,在电波里用文字和音乐畅谈。面对在爱情中失意的女孩,我会放郑秀文的《值得》,说张小娴的心灵鸡汤:“所有错过的,会变成遗憾,有的可以填补,有的不可以。哭过、笑过、爱过、恨过,爱曾经有多甜,也有多苦,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面对在异乡街头找不到心灵栖息地的男孩,我会放李健的《异乡人》,说林清玄的人文关怀:“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面对深陷子女叛逆而心力交瘁的父母,我会放齐豫的《女人和小孩》,说龙应台的为母智慧:“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我会给朴树、许巍的音乐配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安妮宝贝的文字:“孤独是空气,你呼吸着它而感觉到自己存在。”,我也会给那英、王菲的歌配上崇尚“女生当自强”的亦舒“师太”的文字:“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可久而久之,我隐隐约约觉得那个总在电波里满口“金句”的、把别人的阅历强加在自己声音中的是满耳苍白的无力感,是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我不禁心头疑惑:这就是我心心念念所追求的梦想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找寻“意中人”的路我走了很久,跌跌撞撞的迷茫中,忽有一日偶遇高满堂的《雪花那个飘》——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齐聚“宁州师范学院”,一同经历属于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难以忘怀的绝版青春。我深陷其中,越读越有滋味,半天时间,我读完了整本书,内心澎湃不已:“宁州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那群知青学生的蓬勃朝气,激昂青春,对文学知识的渴求,对师范院校的追求,对教师理想的向往,无不撞击着我的内心。

生在“教师世家”的我,人生规划中早就被爸妈人为地剔除了“教师”的职业选项。于是我偷偷地买了书,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迎考,那段日子真是“痛并快乐着”般的酣畅。《教师心理学》、《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论小学教育》、《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等数本厚厚的大书硬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啃完”了。我也深刻体会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向“书海”更深处漫溯

再次远离喧嚣,回归校园,我撑着教育的长篙,似徐志摩般一路虔诚地追寻,“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眼中的孩子,是一颗颗神奇的种子,承载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我想,能引领他们成长,见证花期的绽放,是特别幸福的事儿。为了丰满羽翼,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玫瑰与教育》、《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名师讲语文》系列、《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小学语文教师》期刊等一本本地买进,书架上堆积如山。

实现了身在校园,站上三尺讲台的理想,却发现读书竟变成了生活里的“奢侈品”。学校里,每天都得与40几个或乖巧或调皮,或木讷或顽劣的孩子“斗智斗勇”。埋头教材、作业、学生,刚上好一节课,又急着备下一课;刚批好默写,又赶着催订正;刚平息了一次争端,又冒出另一次……周而复始,联轴转动,根本没有时间停下脚步静心阅读。回到家,又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动作,每个发音,每个小惊喜。就这样,书与我渐渐疏远,有些竟落上了些许灰尘,我没了求学、求职时那份如饥似渴。读书原本就要耐得住寂寞,可生活在疲惫和心浮气躁里的我,还怎么能品出文字背后的意蕴呢?

但终究我不舍得与书“断舍离”。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贾志敏的无痕教育,于永正的情趣教学,林清玄的禅意人生,龙应台的智慧练达,刘墉的温馨励志,汪国真的热情激昂,席慕容的至真至诚,三毛的自由恣意,杨绛的与世无争……我只能在娃娃熟睡后的间隙,拖着疲惫感去偷偷学习或重温。书中睿智隽永的文字,犹如一个个师长、朋友,轻轻与我交谈,扫去“眼前的苟且”,带我走进“诗和远方”。

人生的路途中,时而荆棘遍布,时而平坦无忧;时而乌云密布,时而晴空万里;时而焦头烂额,时而畅快淋漓。幸而有书在荆棘中引路,在阴霾时拨云,在烦恼时解忧:“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从李白身上我学到了飘逸豁达的情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从苏轼身上我收获了旷达洒脱的抱负;“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走了。”从杨绛身上我领悟了平静超然的人生态度……

书,是我最长情的朋友。无论何时,蓦然回首,于灯火阑珊处,我总能看见那个五岁的,小小的,安安静静地抱着一台大大的收音机听“书”的孩子。

【作者简介】圆圆,非师范的小学语文教师。喜欢美好的声音,愿意带着孩子们徜徉在美文和美声的世界里。

感谢您关注淮阴语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