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阳春面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我对上海印象最熟悉的食物,是一碗阳春面,那是在1986年的初春,第一次去了上海。

要说,那个时候对上海的认知,完全是来自一篇课文,叫“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的时候,老师要求成段成段的背诵,好感动人哟,从此,解放军形象也更加的完美、高大,自己还立志长大要当解放军。后来,长大了,虽然,没有机会当上解放军,但是,话剧《南京路上好八连》又一次激励人心,因而对上海这座城市好生想往,特别是听说上海人最爱吃的,最普遍的,就是这一碗阳春面,真诱惑。

那个年代,大上海比起小广州,真的是好大好大噢,到了虹桥机场下飞机,急急忙忙去航空货运部,处理好公务,又急忙按父亲说的,去了当时的民航华东局政治部,当时,杜叔是主任,我也不知道他算什么官,还只是把他当做父亲的秘书一般,直接撞去了他的办公室,幸好在,我把事情说完了,杜叔问我要不要住下来,在上海玩一玩,我说我还要去杭州办事,还没查航班情况呢。于是,杜叔让秘书去查一下,刚好当晚就有航班,而之后几天都不飞,杜叔让秘书去签批一张票给我,就这样,第一次来上海,还没有住下,当晚就直接飞去了杭州,连一碗阳春面的影子都没见着,有意思的是,上海飞杭州也就三十分钟,这张票也就十元钱。

还好,那年夏天我又去了上海,这次没有公务,是飞过去转机的,不用找什么人,办什么事,于是,我去了闵行区一家街道集体办面馆,点了四两阳春面。等待中,我好不兴奋,不停的这看看,那看看,忽然,服务员叫住我,不太高兴地说:“哎,你想坐在哪里的嘛?”

我赶紧就近坐下。

那服务员有些不大耐烦地说:“哎,四两粮票,一块五角钱”。

“噢,粮票我没有带,我是从广州来的,你加钱吧。”当时的广州已经完全可以不用粮票了,大概一两加二角。

服务员顿时生气了:“你怎么能这样呢?怎么加钱吗?没有粮票?没有粮票,吃什么饭吗?”一连串的问号在指责着我,好像我是故意的。

我赶紧站起身来,很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是广州来的,现在广州已经不用粮票了,每一两加二角,我想这是上海呀,所以就没有带粮票,如果你觉得不好掌握,那么这碗面我付十元,好吧”。

服务员更生气了:“没有你这样的人,没粮票是不能吃饭的”!

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大上海会是这个样子,面对着那一碗阳春面,我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最后虽有好心人来解围,但我好像是在众目睽睽的监视下吃完的,好生狼狈呀!更本没吃出这一碗阳春面的味道。

上海,从此我再也不想去了,一直到了2003年的夏天,为了业务的发展,也是为了朋友聚面,又来了上海,那天晚上,好酒,好肉,好朋友,好不快乐。

刚刚从酒梦里醒来,我就迫不及待的出了酒店,这时,天已经大亮,上班的大人、上学的小朋友,熙熙攘攘,路边隔几米就有卖早餐的小滩,我注意看了看路牌,噢,又是闵行区,真巧,找了一间象是街道集体办面馆,进去一看,有啊,有一碗阳春面点,八元一碗,我这次一定要好好尝一尝。没一会儿朋友过来了,想带我去吃早餐,我说这一碗阳春面和我有一段故事,今天一定让我品一品,朋友笑而不语,只是,静静的看着我。

没过多久,一碗阳春面上来了,热气腾腾,清汤寡水,上面漂着小葱花,几点油星星滚动着,仿佛是在笑我,又仿佛如花朵般散发着香气,我忍不住了,大口的吃起来,可是,第一口就让我停下来了,没说话。

朋友笑了笑,站起身来,拍了我一下,说:“走吧”。

我只好悻悻地跟着,走出了这家难忘的面馆,朋友回过头来,又说:“听说过吃在广州,穿在上海,京腿子,卫嘴子吗?上海人要表子,不要里子,一碗阳春面说白了就是穷人吃的面,已经不多见了”。

阳春面,穷人吃的面,穷人吃的面。

2020年岁寒己致,而我,还要动手自己做上这一碗阳春面,又要吃上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