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四月八 天桥会/郭西明
又是一年四月八,又是一年一度的天桥会。说起赶会我就奈耐不住自己的心中那份情感,很久没有赶过天桥会了,赶会那是我儿时最盼望的一件事,那里有太多难忘的记忆。儿时赶会的往事突然历历在目。
天桥是豫皖边界的一个小集市,离我老家只有五里地,而且就顺着皂沟的堤坝,路很顺一条坝子就能来到天桥集上,可是现在看来不是很方便了,因为当年赶会的时候全是步行,大人们往往是挑着挑子,拉着驾车的,孩子们顺着河边走着玩着,一路欢笑着,不一会儿就能来到天桥集上。
进入河南地界的时候就能远远地听到戏台上锣鼓声声,就能看到天桥闸边上已经是人头攒动。赶会的人们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在天桥闸的南边每年都有一个卖鱼钩的,用一根鱼竿上面挂着一个三角红旗,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留着羊毛胡子,在地上摊着一块布,上面摆满了各种鱼钩,鱼线,前面还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张三元鱼钩”,身后竖着十来根鱼竿,说是鱼竿倒其实是细竹竿。两头被修整的很挺顺,握在手里很舒服。过去钓鱼不像现在,一根鱼竿几百元上千的,当时买一个鱼钩三、五分钱,加上渔线、鱼竿也就两三毛钱。买鱼钩钓鱼是孩子的最爱,所以很多的孩子在这里买了一套渔具,在沟边挖几条蚯蚓,往皂沟边上一蹲就开始钓鱼了。皂沟里的鱼很多,用不一会就能钓上几条鲫鱼板和风窜条子。
不爱钓鱼的就忙着去街里面,在闸口东边有一块空地是牛行,牛行里一根根不知埋了多久的木柱子,一根根木柱子看着已经腐朽得发黑了,上拴着粗粗的牛绠,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耕牛拴在绠上,不时传出“哞哞”的叫声,没有拴的牛犊子紧紧偎在母牛的旁边。一个个牛经济,不停地和买牛的、卖牛的拉着手偷偷的比划着价格,他们的暗语一般不让旁人听到,很是有意思的。
走过牛行街,往西去过了闸口,路北边就也是一大块空地,通常边上是一些玩把戏的,里面是唱大戏的,有说书的。最吸引人的当然还是玩把戏的,玩把戏的艺人通常有五、六个人,没有开演前,几个人“堂——堂——堂——”地使劲敲起铜锣,“砰砰,砰砰”对敲铙子,一个人说着江湖灌口:
“一二三,上茅山,
茅山有个毛老道,
师父对我把艺传
教会了徒弟整八个
倒有七个成了仙
只因我贪玩没学道
师父一怒将我赶下了山……”
有时候在连上几段颠倒话:
“东西大路南北走,出门碰见人咬狗。
掂着狗头去砸砖,布袋驮驴一溜烟。
布袋驮驴跑得欢,坑里黄土往上翻。
骡子生个大老犍,井掉筲里冒狼烟。
俺说这话你不信,西山龙宫问老君……”
听着这些话,仿佛就是粘在玩把戏人的嘴上的,感觉特别吸引人,就是看不到表演也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孩子只有从人缝中钻到里面蹲在地上看,不一会儿,就看到耍杂的手里拿出九节钢鞭开始清场子。钢鞭头带着一个尖头甩到地上就扎上一个窟窿,看着很是吓人。大家就纷纷后退,然后就开始真正的表演了:耍一会大钢刀练一趟拳,一招一式,让人看得目瞪口呆。记忆中,玩把戏的有时候搬上一个箱子上放的三只小碗,常常有演不完的花样。那人手里拿着三只球,让它走它就走,走到哪只碗,你永远猜不透,你的眼再真,没有他的手快……都说小孩的眼看的准,在玩把戏人的手法面前看的眼花缭乱早不知所以啦。还有什么鼻子塞钉子,口吞绣花针,大刀砍肚皮,手腕穿匕首,大解小孩子胳膊,、钻钢圈、口喷火苗等,看得孩子那是一个心惊胆战的,有时候闭上眼睛不敢看可是也不愿意离开。
看过一段把戏,再去听上一段大鼓书,再来戏台场上在看看唱大戏的:花旦身着花花绿绿的戏服,“咿咿呀呀”唱个不停,也不知道到底唱的是什么,当然那些武生身披战袍,拿着刀枪在戏台上,登登地追赶着,打斗着还是让孩子流连忘返的。
听过书,听了大戏,还是不忘到街上溜上一圈,窄窄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小摊,因为用不上月把二十天就要收麦了,街道上卖杈把、扫帚、扬场锨、落把、镰刀等农具的特别多,当然还有一些卖草帽的、卖青菜的、买衣服、卖鞋子、卖布匹的……,摊子一个挨着一个,赶会的人也是比肩接踵。当然集上还有一些小偷,大人一不注意,有时候兜里的三、五元钱就会被偷走,所以虽然人多赶会的也是个个机警着呢。可惜这些都吸引不住孩子们了,孩子们最喜欢驻足在卖油条、烧饼、卖粽子的摊子前,从裤兜子深处摸出来时父母给的两三毛钱,买上一个烧瓶,或者买上两根油条或者,吃上一个粽子那就是最高的享受了。我记得小时候每一次赶会的时候我最喜欢买上几个烧饼,自己也舍不得吃,常常拿着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赶会看过,听过,吃过,大家个个心满意足了。赶会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玩呢,一看太阳已经爬到头顶上了,大伙们就开始带着自己赶会买的东西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时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三十年的岁月中,当年的牛行街不见了、街上玩把戏、说书的艺人不见了,就连最常用的农具除了扫帚还有几个卖的,杈把、木锨几乎也没有卖的了。是呀收种庄稼全是机械化的了,谁还用那笨重的工具呢。无论时光怎么变迁,三十年来那留着记忆中的赶会的快乐和喜悦却从不曾忘却。
作 者 简 介
郭西明,男,安徽省界首市黄庄中心学校教师,安徽散文家协会、阜阳作家协会、界首市作家协会会员,2018年行参菩提十佳金牌作家,曾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散文、诗歌近三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