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亮丨我的老师

一天晚上,我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传来:“喂,你好,是宋东亮吧?”

“是啊,你——是——?”我一头雾水,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

“哦,你可能不认识我,可我知道你,是今天才知道的。”对方因为激动显得有些语无伦次,“哦,是这样的,我在网上看到你写的一篇文章《徐文洲老师》,徐文洲——就是我母亲啊!我叫于伯安。我问了很多人才打听到你的电话。

“哦——是这样啊,你好你好,”我赶紧和他寒暄问好,“那是我很早以前写的一篇小文,写得不好,不过我真的非常感激徐老师对我的教导与栽培。我有这么一点点的语文基础。全是徐老师给打下的”。

“是么?老弟太谦虚了。尽管我们未曾谋面,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

“徐老师现在身体好么”?我很迫切地问

“我给你说说我母亲的情况吧!我母亲今年92岁了,腿脚还可以,她83岁的时候,我还教她打字,上网。这些年来她在网上写了大约10来万字的文章、诗歌、读书笔记之类的东西。她现在住在咱荥阳的一家养老院。养老院的地址是……”

夜深了,打开电脑,找到那篇文章,不尽人意之处有很多,情感是真诚的,文字是拙劣的。往事像开了闸的洪水……

徐文洲是我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中学毕业分别距今已有二十八载,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很多事还历历如昨。

徐文洲老师做我的语文老师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是退休以后返聘到我们村中学的。那时候,我们村的几位民办老师经过多方奔走,全力筹措,做了大量工作,终于顶着各种压力从邻村的柏朵中学搬了回来,结束了我们这几届学生长年在外村奔波的历史。一切从零开始,从教学教材,办公用具到师资力量的配备东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波折。徐老师就是他费了很大力气争取过来的一位难得的优秀语文教师。

徐老师刚来不久就发现了我爱好文史。我这个人从小就偏科,学数理化很是吃力,成绩很差,但一旦上起文科的几门课目,就好像如鱼得水,记忆力也变得强劲起来。尤其是学文言文。也许是天意吧!许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点名让我回答问题,甚至是不举手就发言她也不加以责怪。久而久之也形成了默契,到了她一提出问题就用赏识的目光望着我,而我大都会不负其重望,流利的回答出来。

在讲课之余,文洲老师偶尔讲起她她苦难的童年。她的童年时是在开封度过的。用她的话说就是在沦陷区长大的。她的父亲是被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给炸死的,她是在福音堂里念的书,后来辗转来到了荥阳,就开始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几十年的教书生涯,

总忘不了徐老师抑扬顿挫、高亢激昂地为我们背诵《前赤壁赋》的样子,比起陈铎、张家生来也毫不逊色: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还记得她在为我们讲解《触龙说赵太后》时,学着老态龙钟的触龙太师在朝堂上“入而徐趋,至而自谢”的样子。三尺讲台被她来来回回反复走了若干次。这场面,这些章句从那时起就可在我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了。

徐老师总是对我寄于很高的期望,不管你成功或失败,春风得意或是失魂落魄,只要有人能够肯定你的才华,重视你存在的价值,你算没白活。知遇之恩是永生难忘的,我觉得这一点最重要。那年我没有考上师范学校,辜负了她的一片爱徒之心。当她得知我落榜后,还耐心的开导和鼓励我说,“东亮呀,别灰心,以你的才能,到那个厂子里当一个会计或是秘书之类的还是绰绰有余的,努力吧,机会总是会有的,记住,到啥时候文学都不能丢。”

多少年来,我的脑中总是浮现出徐老师的影子和她殷殷的话语。我梦想着能继承她的衣钵,走上神圣的讲坛。可是,命运这条看不见线却在冥冥之中规划着你的人生轨迹。有句话叫造化弄人。我始终没能如愿以偿的走上三尺讲台。在那些蹉跎和失败交织的岁月里,在手握锄头挥汗如雨的田野上,当我弓腰拉车,走在通往城市的柏油路上叫卖西瓜时;当我手握电钻站在轰鸣之声不绝于耳的车间里抖动着酸麻的手臂时;当我流浪异地的江边,躺在他乡的旅馆里,观看着外面的花花世界,而感慨万千时,我发现我仍在文学的岸上行走。正是她那些话激励着我。让我在最失落、最失意、最失望的时候,枕边总还是摆着一些文史之类的书籍,在绝望中似乎还看到远方的一点微弱的灯光。

文学,在我生命中也就只剩下这些了,也许,只有这些虚妄而真切的东西可以拯救我的灵魂。徐老师正是在我生命中种植这棵“救赎之树”的园丁……

常常记起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中的句子:“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对于自己的苟且和有负于恩师的羞愧我和鲁迅生的感觉相仿。虽不敢与伟人相比,可这隔了时空的知音之间的交流,却来得真切而自然。我忍不住还要引用他的句子“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她)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那夜,我又梦见徐文洲在课堂上讲解《曹刿论战》的情景。尽管讲台下只有我孤零零的一个人。看来,我真的要抽时间去看望一下我的老师了。

作 者 简 介

宋东亮,男、45岁,笔名“始祖鸟”。河南郑州荥阳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荥阳市作协理事。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暨大河刊社驻荥阳工作站副秘书长。现就职于荥阳市住建局。本人自幼酷爱文学、历史,中学期间曾尝试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是学校诗社成员。参加工作以来笔耕不辍。本人曾在《世界汉语文学》、《楚河汉界》、《荥阳文学》、《荥阳慈善报》、《荥阳学习》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2014年,散文《双清仰止》入选《中国散文选粹》一书。



(0)

相关推荐

  • 李晓菊:【我的教师梦】(散文)

    作者简介: 李晓菊,笔名:西篱,80后,小学语文教师.闲暇时喜欢码字消遣,常有散文见诸于报端. 我的教师梦  李晓菊 "站立是一座山,俯身是一座桥.迎着如彤的朝阳走来,踏着似血的夕阳去.春夏 ...

  • “别人家的”老师与自己的老师,谁好?

    编者按 11月22日晚,我让同学们自主阅读<新文选>,有的同学一口气就读了四个单元,于是我问,"你对哪一篇印象最深刻?"学生回答说,<闻一多先生上课>那一篇 ...

  • 一个工地小工给高中生上文学课

    文学顾事--一个会讲故事的平台 推平民作家  读大众文学 我的文学故事 黄骅报hhbslzj@163.com 垫江日报djrbfk2@126.com 晶报jingbaozhengdian@126.co ...

  • 【西南作家小小说】程 滟/最后一滴蜡泪

    西南作家小小说 最后一滴蜡泪 程    滟(重庆) 仲夏,一个炎热的日子.吴芸老师腋下夹着课本,吃力地穿过林荫小径,向高三二班的教室走去. 她才不过四十出头,可长年的教书生涯,销蚀了她的青春.眼看那如 ...

  • 散文||讲台,就是一道风景

    讲台,就是一道风景 从站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喜爱上了这三尺天地.整整四十年了,我的热情丝毫未减,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始终认为,讲台,她是我人生的一道风景. 因为小时候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老师,处处模仿他们, ...

  • 宋东亮丨回忆我的老师徐文洲(下)

    这场秋雨下得格外缠绵而悠长.我想这是上天专为徐文洲老师的离世而洒下的泪水.苍天有眼啊,怜悯人寰.为逝去的人铺就一条温润而富有诗意黄泉之路.让她在归去的路上不寂寞,有这一派潇潇风雨.黄花红叶的秋韵做伴, ...

  • 宋东亮丨别样的说文解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与载体,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时刻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使用汉字的同时,不妨将文字拆解开来,用心品味,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方式,作出自己独特而别致的阐释. ...

  • 宋东亮丨静下心来读国学

    清晨,踏着一片清幽,走在花园的小径上,迎着这一阵阵和煦的微风,沐浴在这被夜过滤掉尘嚣后,留下的这一方清新的空气中.在葱茏翠绿的林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将露珠照得愈发晶莹透亮.捧上一本<诗经> ...

  • 宋东亮丨陇海铁路,连着梦和远方

    (一) 从小就知道,有一条陇海铁路从我的家乡穿过.一头向西,连着高山,也指着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头往东,连着无垠的地平线,也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在这条两头不见首尾的铁路上,常常有火车这个长长的怪物风擎电 ...

  • 宋东亮丨 丽江行

    最初知道丽江这个名字,是因为看了北大才子余杰的一篇文章<丽江,更加接近天空的地方>,觉得那里简直就是天堂.触手可及的白云,玉带缠绕的玉龙雪山,世外桃源般的丽江古城,那叫人情愿居住一辈子的木 ...

  • 宋东亮丨塔山杏花醉芳春

    早春二月,应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节.可眼下,虽说已到了惊蛰与春分交替的节令,天气尚且清寒未退,冷热无常.不过,听说塔山的杏花已经是满山竞放.遍野飘香了.听朋友讲 ...

  • 宋东亮丨一包烟

    总喜欢在傍晚的时候买一包烟.因为经验告诉我,这时候买包烟通常可以坚持到明天傍晚.若是当天早上去买烟,恐怕就坚持不到第二天早上了. 下班铃一响,离开座位,在临走之际,要收拾东西,首先检查是看看烟和火机是 ...

  • 宋东亮丨小别离

    春节,像个匆忙的过路客,没功夫在这里做过多的停留,它只在岁月客栈里门口的登记簿上潦草得画上自己名字与年龄,便十急慌忙地走开了. 转眼间又到了送别女儿的时刻.她到云南大理读研已经一年半了别离仍然是我们内 ...

  • 宋东亮丨我、 女儿和“ 9527”

    一天清晨,女儿千叶对我说,昨夜梦到9527来我们家了,他就我们家阳台的玻璃柜里一动不动地趴着-- 9527这个名字来自周星驰版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它是唐伯虎潜入华府卖身为奴时的编号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