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很凄美的宋词,上阙一山一水两两相对,下阙句句催人泪下!
宋朝之所以会从强盛走向衰落,最主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到了后期,出现了很多的奇葩皇帝,尤其是宋徽宗整日里只知道吟诗作对,深迷于艺术,对于一位皇帝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皇帝要有担当,一味地追求艺术,显然是不太合适。也正是这个原因,最终在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国大举入侵,一时之间震惊朝野,宋徽宗匆匆退位,但无奈还是成为了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如果宋徽宗稍稍有所作为,励精图治,也不可能会落得如此下场,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宋朝从那一年开始逐渐走向了没落,一直到南宋都没有缓过来。以至于当时很多的文人悲痛万分,在那一时期创作出来的词,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其中有一首最令人伤感,那就是《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这首词凄美感人,读来荡气回肠。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宋代:淮上女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这首词具体是谁创作的,现在不得而知,毕竟时间太过于久远,已经是难以考证,在一些古籍里注明是淮上女,应该是出自于一位良家女子之手,但是具体的名字不得而知。当时她被敌人俘虏,也是像很多的人一样,她内心充满了忧愁,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所以在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词,以此来表达人生的无奈,还有对于故乡的思念。
原本是良家女子,可是由于战争成为了俘虏,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那都是一种打击,更何况还是一位女人,以至于她每天都以泪洗面,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在这首词中,她用一种很悲情的口吻娓娓道来,写得也是很巧妙,整个的上阙一山一水两两相对,下阙更是句句催人泪下,道尽了女子感伤之怀,所以写得很凄美。
上阙借景抒情,从而由景入情,层层推进,这样的描写方式,虽然并不是很新鲜,可是词人写得很感人,无非是在诉说内心的苦闷,还有对于故乡的怀念;远处的淮山隐约可见,但是却无法回去,那层层叠叠的群山,让人生出了许多的恨意。淮水更是烟波浩渺,万里波涛寄托了我无限的愁思,使得我每天都在思念故乡,想要回到故乡,可是现在却是不可能。
下阙写下了被俘虏后的情景,由于一路向西,这让他悲痛万分,所以生出了更多的忧愁;山高水远,渐渐地挡住了行人向东的视线,眼前变得朦朦胧胧,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真是旧恨新愁,面对这晚春景象,不由得不让人悲伤。现在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能是一个人默默流泪,一切都晚了,早已是无可挽回。看来我是再也无法回去,这辈子会一直处于悲痛之中。
后期的宋词有很多这种感人的凄美之作,大多数的人都是在抒发内心的苦闷,还有对于故国的怀念。而这首词的女主人,她由于成为了俘虏,比别人自然要更加的悲伤,对于一位女人来说,她渴望过安定的生活,毕竟战争是男人的事情,可是她同样被战争所害,以至于一路上哭哭啼啼,从而在这首《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中道尽了思乡之苦,还有对于未来的担忧。从上阙起笔,到下阙结尾,每一句都感人至深,可见当时她无比的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