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孩子跟别人有了冲突,别急着怨恨别人,先反省自己

传统育儿说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0.孩子跟别人有了冲突,别急着怨恨别人,先反省自己
在孩子受到的种种伤害中,有一些是纯粹的伤害,比如交通肇事、疾病、被抢劫、被掉下的广告牌砸到等。
而另一些伤害,特别是来自于家庭成员之间、同学、老师等就比较复杂了。
如果深究下去,孩子未必就是绝对无辜的受害者,或许孩子在受伤的同时,也伤害了别人。
心理学认为,很多人际间的冲突,双方都有责任。
如果我们能把重点放在反省自己、理解他人上,更容易做到宽恕。
当你能运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会发现或许事情不是你最初所想的那样。
比如夫妻俩有矛盾时,双方都向自己的好友倒苦水,我们听每一方的倾诉,都会觉得他或她是受害者。
但如果双方能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陈词,认真地换位思考一下,那他一定能发现自己不是绝对无辜的,至少他能看到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地促使事件升级的。
孟子有句话说得好:“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你对别人好,别人对你却并不热情,那你就先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
你管理别人,别人不听,就去反问自己是否足够有智慧;
你礼貌待人,别人并不回应,那你就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敬意;
你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反省自己。
自身端正了,天下人自会归附。
王阳明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仁爱的人把天地万物看作一个整体,如果有一物失常,便是我的仁爱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所以当你跟人有了冲突,先别急着责怪、怨恨别人,而是要先反省自己。
承认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去宽恕。
我们可以先去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然后再看看事情有没有改善。
如果凡事都能这样去想,那么事情自然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关键是,我们不要等着别人去扭转眼前的局面,不要给宽恕设定条件。
宽恕是无条件的,而不是“只有当你怎样,我才去宽恕。”
决定去宽恕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从决定到真的放下,能跟对方和解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完成了,我们就轻松了,也成长了。
宽恕过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很强大,你将体会到巨大的掌控感,你不再被动。
你丢掉了伤害,跳出了受害者的角色,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摘自: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作者:罗大伦,罗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