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初识扬州,慵懒小城,寻常街巷,无古时商盐富庶之痕,绿荫颇多,但工整划一,无古城之韵。入瘦西湖,源于朱自清一篇文章,想必有番风韵。
从曲曲折折的小道上绕过密不透风的树林,眼界开阔起来,一座座石桥静卧于碧波之上,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每一座石桥都不同,但同样给人以安心之感。河对岸有一道回廊,白墙黛瓦,游人倚在粗木柱上,眼望平坡绿植小憩。
少时读过东坡先生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深感他的想象力妙不可言。阴霾的天空下瘦西湖愈发楚楚动人。轻曼的烟花细密地织在玉带般缠绕的脉络里,品色各异的玉兰花争相竞放,庄严着本色的高贵,仔细品咂便可领会其中自然的美妙。游兴未减的乘客,在同一条画舫上撑起各种颜色各种花形的伞,无论肤色、文化、信仰、生活习惯有着怎样的区别,都是风雨同舟的故友。
以青花瓷缸植养的荷花,绕着一座古楼,其名曰“熙春台”。楼高两层,古灯染暖了这古朴小楼,几个典型江南水乡的女子正身着金丝绣花长裙,手持琵琶二胡,欲揽客请赏古乐。
古乐之雅,已然无缘,内敛的瘦西湖,却依傍柳美人的长发暗送秋波。古人结发相思,想必也会有雅趣之人折柳之发,置于瓷瓶中日日观赏吧。
当地的村姑撑起竹篙,唱起有板有眼的扬州平调,迎着和煦的阳光,一幅静态的画卷,流动的诗篇。其实在不懂得什么是美的时候,美依旧存在。它绝对不会因为众人不懂而消失。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你把玫瑰说成其他名字,它依然芬芳。倒影在曲径通幽的水面,翠绿、褐红、鹅黄的晶莹剔透,美丽而脆弱,仿佛用手指轻轻一碰便瞬间消失了。在各样的机缘中,偶然打开心灵深处的唯美,顿时对世界的认识度也就变得奇妙瑰丽。
文人大师写下历久弥新的篇章,如同莲花瓣上游动的轻盈露珠,折射着娴熟而又稳健的扬州俊美,这些美只向有耐心的人展示:无论来客是帝王将相还是儒士雅客,如无耐心,则只能与之擦肩而过了。人的视野有限,只能看见近处的风景,而最美的却在远处。
麻鸭戏水,水波漾起,和在水中轻摆的小舟一般,静静的扇形水纹一点一点散开来,远远才停下。太阳轻轻滑入云中,明媚的阳光下,瘦西湖温婉如旧,蓝天白云景致更是给瘦西湖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漫步于瘦西湖的多彩的世界里,静水深流,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身边的村落里、农舍里的景色画一般迷人。蓝天白云笼罩着瘦西湖,显得更加妩媚、清秀。我闭上眼睛,那些缤纷的落英扑面而来,吹落的花絮在空中盘旋着、飞舞着,轻盈的身姿像一个虚无缥缈的梦,使整个世界为之宁静,那心止如水的感觉成为大地上最靓丽的风景。
多渴望能在青石板路遥远的尽头,窄巷深处遇见一个像张爱玲那样的女子,打一把油纸伞,穿着素色旗袍,笑着缓缓向湖边走来。她能容我跟在她身边,立于石桥上,听她念着远方的刘兰成。也许正因为刘兰成的负心,才有这段凄婉的爱情,才晕染了张爱玲的才情。
假山上云雾缭绕,虽是人工喷水造成的,但也有了“尤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怯之感,在水雾中瘦西湖更显得袅袅婷婷了。虽非天成但也自成一体,古朴雅致。
身在西湖秀色,谁是瘦西湖,谁是谁,谁又在哪里?借泰戈尔的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