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完光散文三题 | 和许家山的石头有个约定、诗和远方、杜鹃山礼赞
我和许家山的石头有个约定
文/安宗光
诗和远方
文/安宗光
杜鹃山礼赞
文/安宗光
三年前的某日,听朋友说,他自己在爬杜鹃山,爬了以后感觉特爽。他叫我也去爬,因为我也有强身健体的宿愿,曾跑过步,练过拳,游过泳,做过操,但都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所以,朋友的“怂恿”对我来说并非没有诱惑力。抱着将信将疑和试一试的想法,第一次去爬了杜鹃山。之后,竟然“一发而不可收”,就隔三差五地去爬。每当凌晨四点半左右,从家里骑上自行车到杜鹃山脚,然后开始爬山,约三十分钟左右到顶。那时能在杜鹃山顶相逢的所谓“驴友”,也就十几号人,爬山队伍可用“稀稀拉拉”四字形容。转眼几年过去,现在,每天爬杜鹃山的人数竟然有几百之多,到了双休日,甚至逾千,爬山队伍用“浩浩荡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杜鹃山到底有何魅力,能聚集这么旺的人气?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光顾”?
是“奇”?奇不过“始信黄山天下奇”的黄山。是“险”?胜不了“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华山。是“文”?比不上“历代帝皇竞朝拜”的泰山。是“武”?难匹敌天下第一名刹——小林寺的嵩山……
刘禹锡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杜鹃山亦无仙人居住,只不过在半山腰寺庙里住着几个僧人香客,山顶住着县广播电视差转台和省电力公司杜鹃山微波站管理员一家人,杜鹃山是极普通的一座山。孔夫子说:“仁者乐山。”而爬杜鹃山的人也非仁者,而是最普通不过的平民百姓。远的姑且不说,就宁海范围而言,杜鹃山也毫不起眼,更谈不上名见经传,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曾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盛赞为“峰荣水映,木秀石奇”的梁皇山,是因获得第二届国际茶博览名茶金奖的望海茶而扬名的望海岗以及被人们称为 “寰中绝胜”的“东海云顶”。
如此看来,杜鹃山确乎是极平凡的!当然也就从来没有什么人赞誉过他。但是,爬山的平民却喜欢它,热爱它!就曾有人在杜鹃山顶说起为什么没有人为杜鹃山写篇文章,宣传宣传它。我当时听到这话也曾感到汗颜,本人也算是半个文人(语文教师),虽然平时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之类的名言,可从感情上来说,杜鹃山,我也喜欢它,热爱它,杜鹃山值得我礼赞。
杜鹃山是慷慨的。
它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植被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负氧离子,我们呼吸到的是清新的空气,是香。
它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山顶的温度比山下低三四度,爬山时的燥热难耐和一身臭汗,到了山顶,云烟氤氲,雾霭迷蒙,凉风扑面,倏忽,汗止热销,神清气爽。
杜鹃山是睿智的。
它挑战着我们的体能极限。从第一次爬山60分钟登顶,到50分钟,再到40分钟,再到30分钟,再到29、28、27……最快的能在18分钟登顶。每减少一分钟甚至半分钟甚至几秒甚至一秒半秒都是对自我体能极限的挑战!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体质也在一步步增强,自我也在一次次超越!
它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当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步履维艰、全身瘫软之际,他鼓励你记住毛泽东的教导“最后的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于是,一鼓作气,竭尽全力,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胜利登顶。
它愉悦着我们的心情。登上杜鹃山顶,虽谈不上“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也有俯瞰宁海大地,极目缑城舒的的愉悦。
杜鹃山是科学的。
它科学地掌控着我们爬山的总时间。杜鹃山爬得快的往返1小时足矣, 爬得慢的2小时也可来回,回来洗澡、吃饭、上班,毫不耽误,可以天天去爬;梁皇山、望海岗、东海云顶,山太高,路太远,单程就得花掉好几个小时,每天爬不了。杜鹃山我们可以天天亲近,亲同兄弟;梁皇山、望海岗、东海云顶我们只能做客,敬而远之。
杜鹃山是博大的。
它是一个巨大的新闻沙龙。置身于山顶,什么奥巴马,房产涨价,股市涨跌,日全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官方消息、街谈巷议,无不进入这个沙龙,沙龙滋养着我们的大脑,启迪着我们的心灵。
杜鹃山是发展的。
它的通路,从羊肠小道到沙石公路,再到宽阔的水泥公路,规划中还将通往帽峰山。
它的亭台,从一个到三个。分别居于山顶、山腰和山脚。这些亭台不但为人们提供爬山途中的小憩之处,还可以给人们提供遮阳避雨,娱乐休闲之所。
它的湖泊,正在规划中。而山有了水,就好像人有了灵性。
它的体育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让人们在享受爬山乐趣的同时,还体验着其他体育运动的震撼。
……
我想,这些就是我礼赞杜鹃山的原因吧。
百度上说,杜鹃山“因为长相犹如杜鹃”而得名,祝愿杜鹃山永远像杜鹃花那样漂亮,艳丽,迷人。永远盛开在我们心中。
END
作者简介:
□图片:安宗光、胡满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