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的处世哲学,都做到了这一点
《天道》里,丁元英说,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天道》之所以能经久不衰,热度历十几年不减,大概也正是因为其中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厚度。它的丰富的可阐释性,便是与此息息相关。而其中的精髓,便是主人公丁元英对于“道”的阐释和运用。
目前,还没有一部电视剧,或者文学作品,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奥义理,以这样沾染世俗功利的方式展现出来。
我们的兴奋点,或许大部分也正在于此。
01
关于道的阐释,这句话的威力,在实际产生的影响来看,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都很想知道,要怎么为人处世,才能达到神的级别。
神,是什么?是高于生活的,是代表一种居高临下的认知的,是能够完胜普通人的世俗功利的。因此,成为神的人,都是世俗生活功利的局外人,是无所挂碍的。
第二,我们的文化,历来有问道、求道、悟道、得道之传统。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最深奥的义理。道,这个东西,在很多人看来是玄而又玄的,是难以捉摸的。
因此,在一部电视剧里,有人堂而皇之地在说“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的时候,很多人又惊又喜,原来,道就是效法自然,遵循规律。但是,一回味,有感觉哪里出了问题。其实,还是“道”这个节点出了问题,也就是“如来”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个问题,都是好事,毕竟能够探讨这样问题的人太少,而且在探讨的,也不一定能“悟道”,能“悟道”的不一定能“得到”,即所谓“如来”。
02
那么,就先说说如来。
如来(梵语:Tathāgata),音译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称号之一。《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诸佛的心如如不动,切能来度无数大众离苦得乐,得名如来。”
又说,如来就是佛的法身,是众生自性。所谓自性,是能离开一切见惑烦恼、思惑烦恼、无明烦恼,也即得证圣果,即是如来。而如来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为化益众生故,因而示现报身与应身。
《天道》里,丁元英便是那报身与应身。芮小丹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是不昧因果的自在自性,她在丁元英看来,是更胜一筹的境界。
所谓不昧因果,即是无所挂碍,来去自如,保持生命原本的样子。
用佛法解释,如来,应要学习戒、定、慧,而获得三种品德:
一是法身德,也即自在;
二是般若德,也即智慧,了悟清净无相;
三是解脱德,也即永离一切业累之缚,得大自在。
所谓如来三德,说到底,仍然是人需要以智慧明白世间红尘之虚妄,不昧因果,遵循自然,方能解脱一切欲念,得大自在。
03
按规律办事的人,之所以是神,首先是懂得规律是什么。
规律,是无形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我们孜孜以求的世间的道,一样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如来如不来,无来无去的。
《天道》里,丁元英在创造王庙村神话的时候,用的是市场规律,是剥离一切人为的干涉的,也是没有感情的,因此,一切都是按市场趋利规律运行的。至于人,仅仅是人性规律的自动淘汰机制。
因此,对于刘冰的出手,很多人认为,是丁元英唯一的一次破戒。也就印证了丁元英自己说的,不如芮小丹。
对于懂得规律是什么这个问题,《天道》里多次用了“明白人”这个说辞。
所谓明白人,就是明白了规律,看到了规律,但是又因环境影响,层次不一。比如,王明阳就是一个明白人,他也朦朦胧胧感觉到了“道”这种东西,因此,他一直俯视人群。当芮小丹给他讲出真正的道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在“道”的边缘游走,而没有真正悟道,因此,才有了“强盗逻辑”、“弱势文化”的辩论。
04
按规律办事的人,之所以是神,其次必须是懂得如何使用规律。
规律,一直都在,只是有些人看不到,有些人看不全,有些人看不透,因此,人才有了层次之分。
神,是指那些参透事物运行规律,利用规律做事情的人,这些人掌握的规律是自然运行的法则,这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
而参透并利用规律,这背后必然就会掺杂各种世俗功利因素,会有得失,会有恩怨,会有人世间一切的人性欲望。只是那个在利用规律的人,永远是居高临下的局外人。
而做到无欲无求的局外人,就必须悟道,必须看破表象,深入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大自在”。
做到这一点,非常难。
05
也因此,《天道》成为两种声音的集合体:
一种是追求文化与思想的求知者;一种是不可理喻的质疑者。
谁是谁非,不重要。重要的是,世间万法,皆有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