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史上哪几位称得上里程碑人物?用五大指数公允评价深度解析
相声,起于街头,兴于民间,几经沉浮,前些年曾阶段性势微衰弱,如今又呈现繁荣局面。在这起起伏伏的百余年,相声带给普通民众无尽的欢乐和笑声,虽也曾登堂入室,然而群众性、通俗性、喜闻乐见仍是其最突出标志。所以,人民群众由衷喜爱相声,也会牢记每一位带来欢乐的艺人们。那么,在百年相声发展史上,究竟有哪几位堪称里程碑性人物、为相声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呢?各类名单不少,但深度客观理性分析的却不多。
自古文无第一,说谁好都不容易服别人,尤其是同行。为了避免争吵,本着尽可能客观的出发点,京华星空社设置“开创指数,传承指数,革新指数,育人指数,受众指数”等五大指数,以对相声发展的贡献(包括但不仅限于水平和品性)为参照,综合评定出以下9人为“中国相声史上里程碑人物”。九为最大的至尊数,恰好向为创立、发展、推广相声艺术贡献才智、为人民群众带来笑声的宗师们致敬。
朱绍文:相声真正的开山之祖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关于相声的祖师爷,说是东方朔的只是依据传说,附会沾光而己。再有说是张三禄的,而据考证,这个所谓相声第一人只是在街头讲笑话,唱八角鼓和表演暗春,并未具备相声的雏形,对相声行没有起到真正奠基的作用。甚至有研究者认为,有没有这个人存在都是问题。据可信资料显示,只有穷不怕朱绍文先生才是相声真正的开山之祖。
朱绍文的几大核心贡献:其一是开创了真正的相声门。他建立相声门户,开始以相声为谋生技艺并收徒弟,还代拉了阿彦涛和沈春和两个师弟。这些人,成为后来相声各大门派的发源之祖。其二是开创了独立的相声表演模式。他研究发明了对口相声,后又首创群口,使相声从早期讲笑话和说唱独立出来,并创作了最早的传统段子。其三是丰富了相声内涵,新创或改造出了太平歌词、白沙撒字等技能,使相声有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其四是从事不同层面的表演,让相声渐为人知,日益被人民群众和不同阶层所接受。
毫无疑问,朱绍文对相声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其开山鼻祖地位功高至伟,无人可以比肩。
李德钖:八德之首万人迷敢称王。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相声八德”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活跃于京津一带著名的八位相声大师,分别是裕德隆、马德禄、周德山、李德钖、焦德海、刘德智、张德泉和李德祥,这八人在中国的相声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八德”中,李德钖影响力最大,本事最大,算是相声八德之首,也是相声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21岁时就名声大振,一人养三个捧哏,活路极宽,据说他只说素包袱都能三个月不重样。他以出色的演出,赢得了“笑话大王”、“滑稽大王”等绰号,红遍京城。个性狂野的他,做了四句定场诗自赞:“滑稽昔说东方朔,后世遗传贾凫西,由清末迨及民国,称王唯我万人迷”。
“万人迷”说和逗的功夫极深,语言风趣,口才出众,擅长当场抓哏、针砭时弊。他的风格以“怪”著称,标志性的黑眼珠乱转颇似京剧武丑亮相“耍眼睛”。吐字清晰,很讲究喷口,尤其是提倡“准口”,反对“死口”,对后辈起到了示范作用。他学习基本功极刻苦,常常使用不同素材丰富一段节目。后世有文章评价他,“在杂耍园加演相声,词句修洁,俗不伤雅,,,相声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他与晚辈张寿臣联袂演出,很关照后辈,并向张传授了很多单口相声节目。
“万人迷”在济南很受各界人士欢迎。军阀张宗昌听他节目后大喜,将打麻将刚赢的千枚大洋全部赏给他。万人迷回去之后买房置地娶媳妇,过上了纵情洒脱的奢华生活。可惜由于玩得太狂野,最终暴毙在关外,一代传奇凄惨落幕。
张寿臣:置业带人的奠基大师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张寿臣小名双儿,评书艺名张豫华(拜师张诚润),十二岁拜焦德海为师学相声,是著名的相声、评书艺术家,号称统治相声五十年的顶级大师。
张寿臣的主要成就和特点:其一是相声艺术真正的集大成者。能逗能捧,能单口能对口,能表演能创作。其二是为相声行里“添产业”最多。无论是改编传统段子,还是创作新作品,都取得杰出成就。有句形象说法评价张寿臣是《相声大全》拿稿费最多的人,即里面大部分作品由其整理或创作。代表作有《揣骨相》等经典。其三传授弟子有杰出成就。在天津参与相声班培训,促进了相声传承。更厉害的是,他带出的徒弟,常宝堃,刘宝瑞都是宗师级别。其四张寿臣还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掌门”,门里人大都唯张寿臣马首是瞻,形成了门户大和谐局面。
马三立:根植市井的人民艺术家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当代相声界曾有侯、马、常三大家族并列。在常家“小蘑菇”、侯家“侯宝林”先后辞世之后,马三立老作为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成为行内唯一大宗师和标志性人物。 他既是“马氏相声”的创立者,又是当代最受尊崇的“相声泰斗”。田立禾评价相声界“无派不宗马”,未必很严谨,但足以说明他对后世相声艺人的影响之巨。
马老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将老百姓习以为常的语言植入相声,磨合出来的成果,教科书般展示了“大雅即大俗”,形成了台风亲切、语言平实、结构简单、口风随和、题材平常的马氏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即使有人不太喜欢马老那种絮絮叨叨的风格,但必须承认,马三立的相声更有生活气息,那种深入骨子里的市井味儿,是马三立反复观察生活的厚积薄发。像《逗你玩》、《祖传秘方》等经久流传。尤其他继承天津撂地传统,重视群众反应,与观众配合默契,是典型的“平民艺术家”。
常宝堃:英烈小蘑菇闪耀相声行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常家是相声界一个重要家族,出了众多的相声艺人,包括开山老祖常连安以及常宝华这样的大家。然而,真正奠定常氏基石、把常家推上巅峰的,毫无疑问是师承张寿臣的“小蘑菇”常宝堃。
套用个老词,“小蘑菇”是典型的又红又专艺术家。抗日战争期间,他联同与陈亚男等创办了“兄弟剧团”,亲任团长并表演相声和笑剧,因编演讽刺日伪反动统治的相声遭日伪逮捕。解放战争后期,他不畏国民党的诱惑威胁,拒绝编演讽刺中国共产党的节目。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受到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接见。抗美援朝期间,参加了赴前线慰问演出,遭美军空袭不幸牺牲,被天津市政府授予了人民艺术家称号,且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后全国曲艺界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在相声史上绝无仅有。
但小蘑菇的地位绝不仅靠“红”,他的“专”也难有人比肩。他出道早,被称为少年天才,后又以令人咋舌的拼命精神刻苦学艺和博采众长,借鉴曲艺、话剧等表演艺术,形成了独立一家的表演风格。他如此短暂的一生,培养了苏文茂这样的大师级徒弟,演出过百余段相声,其中有20多段被录成唱片,流传很广。他最火的时候,就连张寿臣、侯宝林、马三立也只能排在后面,在天津五档相声中稳居第一档。
侯宝林:改良让相声烟火得延续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如今相声行里的演员有的宗马,有的学侯。侯宝林的相声能横空出世,得益于他区别于马氏的侧重说和模仿。依托唱戏出身、演胜于说的优势,侧重于舞台人物的塑造,他开创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这,是他对相声的突出贡献。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独特功绩:面对建国后新的宏观环境和运动冲击,为了让相声艺术能生存下去、相声艺人能有碗饭吃,他请到老舍先生等加盟,牵头组建了相声改进小组,改良了一大批传统段子,又面向全国征集和创作了很多新相声,从而避免被当四旧扫除掉。在国家重大场合及领袖面前表演相声,扩大了相声影响力。这种使相声“登堂入室”的改进,包括过于净化和成为宣传工具,今天看未必完全符合相声的特有艺术属性,但对于相声与时俱进和存续绝对是功不可没。
侯宝林后期淡出舞台,更多精力深入研究相声表演艺术,对相声和曲艺的理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独立撰写或与人合作完成了《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等相声理论专著,这是他的又一杰出贡献。
刘宝瑞:从未被超越的单口大师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刘宝瑞师从张寿臣,其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依靠他祖师爷赏饭的独特嗓音,通过活灵活现的模仿加紧锣密鼓的节奏,让观众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单口相声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被誉为“单口大王”。这个领域,虽有其师张寿臣擅长单口的传承,但他自己的发展创新也十分突出,以致他的单口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凭此一项,他的革新指数可得满分,足以在相声史上立足。
刘宝瑞的另一个突出之处,在于他以丰富的杂学知识来充实相声演出。有人评价,他是老一辈艺人中善使杂学的第一人,“装龙装虎我自己,一个人好似一台大戏”。在相声行内,他被称为“艺人中的才子”,是“演员的肚,杂货铺”的最好诠释。
马季:开拓相声发展的新空间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马季在相声领域的地位,是一个现代与当代间承上启下的人物,对于新相声而言,有着奠基的价值。他上承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下承姜昆冯巩赵炎王谦祥李增瑞,在积极传承新段子的同时,下功夫创作新作品,有统计说他一生有三百多段新相声作品。
马季曾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主要贡献有:开创“歌颂型相声”,被称为新相声的开拓者,相声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第一个把相声搬上央视春晚舞台,留下《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等经典作品,走出了相声生存发展的一条新路,批量造出了家喻户晓的笑星。整理传统相声段子,编辑印刷了《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为相声传承作出贡献。培养了一批相声后继人材,后来活跃在荧屏和演出一线的很多名人,都是马季的弟子。
郭德纲:相声中兴的杰出推动者
开创指数★★★★☆
传承指数★★★★★
革新指数★★★☆
育人指数★★★★★
受众指数★★★★★
关于郭德纲,毕竟还在世,而且由于性格和利益之争等原因,可能大家有不同看法。但客观地讲,在传媒高度发达、很多艺术形式趋于没落的背景下,他推动相声实现中兴的巨大贡献是毋容置疑的,尤其他在整理传承传统段子、大力培养新人、大幅扩大受众面等方面贡献很突出。
郭德纲是中国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专场的相声演员,曾获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称号,获华鼎奖中国最佳曲艺男演员奖。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相声日渐式微、观众流失、沦为小品陪衬的低谷时期,创办德云社,成为中国最大曲艺社团,在全国各地大量开设专业相声剧场,在世界多个国家举办相声专场演出,扩大了相声在社会上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带动大量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喜欢相声,培养了稳定的相声爱好者群体。随后,越来越多吃相声饭的专业团体和剧场纷纷应运而生,出现了繁荣局面。这些,对于相声艺术的生存和壮大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如果不带偏见评价,凭一已之力推动相声中兴的郭德纲贡献杰出,里程碑特征明显。
郭德纲还有几个方面有较大贡献:一是整理、完善并复演了大量传统相声段子,使这些曲艺瑰宝重现生机,同时也有创新发展,留下《丑娘娘》、《济公传》、《西征梦》、《我要幸福》、《我这一辈子》等诸多经典作品。二是培养大量相声新人,云鹤九霄四科弟子中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烧饼等,成为如今相声一线主力演员,新近的龙字科招生也产生了轰动,几个离开德云生的弟子也在坚持相声演出。目前看,未来若干年相声的后备力量很充足,这让很多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羡慕不已。三是策划、主持、参加多个有相声艺人参加的喜剧类综艺节目、电影,扩大了相声演员的影响力。
除了上述里程碑性的宗师,还有一些相声艺人也很杰出,如张杰尧、张永熙、赵佩如、郭启儒、常宝华、苏文茂、侯耀文、冯巩、姜昆、师胜杰、于谦、唐杰忠、杨少华、牛群等著名艺术家,也在相声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祝福相声,愿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带给人民群众更多欢笑。关于这个话题,您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