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9

(十七)不知有花

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

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3.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4.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5.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

句子:

品析:

参考答案

1.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 (要点:主要概括文章第⑧段的内容,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2.反衬,用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反衬山村农妇“视而不见”(或:不为所动)(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3.没有游离主题,叙述少年看落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说明这些融入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的特点体现(答出前一层意思即可,其他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后一层意思可以不说出来)

4.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同时呼应第一处 (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

5.本题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

(十八)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①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淳。

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②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③“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结尾1:后来,我终于替父亲圆了上大学的梦。但是,20年前的这一幕,从未在我心底消逝。每当天空飘起雪花,每当我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掏出5元钱时,父亲20年前的叮嘱就会在耳边响起,异常地亲切而又清晰……

结尾2: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父亲摸黑砍柴

2.揣摩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①处画线句中的“冰凉”说的是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而“酸”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一种感情?

答:

(2)第②处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特点?

答:

(3)第③处画线句体现的是父亲对“我”未来前途的期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例子:

效果:

4.本文提供了两个结尾,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点?说出你的理由。如果把本文的标题改为“一担柴的故事”,请你另写一个结尾。

(1)你认为好的结尾是哪个?说出你的理由。  '

答:

(2)另写的结尾:

5.本文与《背影》都是写父爱的,两篇文章在刻画父亲形象时有哪些共同之处?请就其中一处作点分析。(3分)

共同之处:

分析::

【参考答案】

1.父亲雪天卖柴父亲的叮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思路梳理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2. (1)对家庭生活的艰辛、父亲的辛劳而产生的酸涩之情。(2)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人格尊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判断和个性化阅读理解的能力。

(3)示例l:同意。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示例Ⅱ:父亲的话不尽正确,因为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命运。

(同意或不同意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的正确见解即可。)

3.答案示例:

I.环境描写: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表达效果: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Ⅱ.环境描写: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

表达效果: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要点:能准确找出环境描写;合理分析其作用)

4.(1)略  (2)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把握、对作品的评价鉴赏以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重新解构文章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能针对所选结尾,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评价和赏析,且语言表达顺畅即可,视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选择结尾1,且理由阐述充分,最高可得2分;选择结尾2,且理由阐述充分,最高可得3分;只选择结尾,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

(2)能结合全文内容,紧扣题目“一担柴的故事”,表达方式不限。视情况酌情给分。]

5.本题联系课内外进行比较阅读,在求同思维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分析表达的能力。

答案示例:共同之处:如设置典型环境;注重细节刻画;以小见大等。

评分说明:只要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两文内容和要求,均可得分。

分析:略

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1.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 (要点:主要概括文章第⑧段的内容,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2.反衬,用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反衬山村农妇“视而不见”(或:不为所动)(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3.没有游离主题,叙述少年看落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说明这些融入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的特点体现(答出前一层意思即可,其他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后一层意思可以不说出来)

4.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同时呼应第一处 (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

5.本题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

END
(0)

相关推荐

  • 中考复习专题07 病句辨析与修改

    专题07    病句辨析与修改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B.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

  • 蒙福森《谁的微信》阅读答案

    小说阅读 谁的微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 ...

  •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2级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答案

    正式版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下载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

  • 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8

    (十五)13元"遗产"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 ...

  • 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7

    (十三)永不受伤的飞翔 ⑴那天下班的路上,我不紧不慢地骑车往家里赶. ⑵快过幸福大街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从我身后呼啸着过来.我发现这辆车的轱辘后边好像拖带着什么东西.起初,我以为是一根慌了神的柴草,一失 ...

  • 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6

    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5 (十一)最美的嫁衣 那一年我去辽西山区搞社会调查,这是学校给我的任务.那是大山深处极贫困的一个小村子,几乎与世隔绝,我主要是调查那里的教育情况.正赶上那里的一个老师生病,我便代他 ...

  • 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5

    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5 (九)美国新生上哈佛 ①几年前,思杜·鲍威尔的儿子雷蒙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因为成绩优秀和具有极出色的社会服务记录,雷蒙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这对他们全家来说是一件很幸运.很快乐的事情. ...

  • 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4

    中学记叙文阅读精编4

  • 【中学记叙文试题精编1】

    父亲 亲   ⑴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⑵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      )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 ...

  • 中学记叙文阅读试题精编3

    中学记叙文阅读试题精编3 (五)最后一束康乃馨 ①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同学们陆续都找到了工作,奔向新的生活.但我找了好多单位,都没有被聘用.那些天,我的心里沮丧到了极点,整个人都好像变了个模样,整天像 ...

  • 中学记叙文阅读试题精编2

    (三)雪后的阳光 ①又到了期末考试的时间. ②前几天,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给校园披上了一层银装,厚厚的积雪在阳光无力的照耀下,一点点消融,让人觉得臃肿的冬装下,连骨子里都打着寒战. ③待教室平静下来,孩 ...

  • 中学记叙文阅读11

    妈 妈 的 手 .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貫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