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丨你了解感统失调吗?

输入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现实面前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无力。

输入

请输入正文

请输入正文

2020年10月18日

中文名:感统失调

提出者:爱尔丝博士

【童年】

是回忆,是好奇

是探索,是首诗

提出时间:1972年

请输入正文

start

感统

其实,长大后的诸多不如意,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小插曲,很多是小时候的感知觉统合失调在发挥威力。

你可能觉得感知觉统合失调并没有影响到自己,但实际上你只是已经习惯了比别人更吃力地应付生活而已。

首次提出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通俗解释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

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造成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常见问题

触觉问题:

1.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3、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

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

5、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6、俯卧地板和床上时头、颈、胸无法抬高。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8、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9、喜欢惹人,捣蛋,恶作剧。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

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而且无固定使用哪支手。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13、对陌生地方的电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

14、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尽早干预但不过度

事实上,对比下来你会发现:只要是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表现。

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所以,不夸张地讲10孩子8个失调。如果你发现平时孩子学习很吃力、一到学习就焦虑,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却无从下手,那你一定要重视感统问题。

感统训练不应该是高大上的,而是应该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训练的目的也就是让孩子实现最佳的身心发育,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当然,时间节点还是很重要的:

0-3岁是感统训练的预防期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

6-8岁是感统训练的弥补期

8-10岁是感统训练的末期

错过感统训练的黄金期和弥补期,10岁以后大脑网络连接已经被大部分固化,再想要通过感统训练来刺激感统六大感官,来改善感知觉统合的状态,就会难度很大,成效减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