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王瑞芳‖香飘十里的永兴坊
作者简介
王瑞芳 网名坐看云起,又网名望云卷云舒,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氏,爱看书 喜旅游,闲来无事喜用笔墨来涂抹心情,属于无章法乱涂鸦类型 ,我手写我心罢了。
游记
香飘十里的永兴坊
周日中午,冒着小雨,我们一行6人慕名前往永兴坊。
永兴坊,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是西安市为了继续完善顺城巷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古城历史底蕴,扩大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为古城再添了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项目总占地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8米。永兴坊汇集了陕西各地特色美食经营户五十余家,汇聚了几乎全陕西的美食小吃,而且那段时间正是柿子丰收的季节,据说那里今年用15吨柿子打造出了24米长的柿子墙。
我们是安步当车去往永兴坊的,在手机导航的引导下,我们顺利来到永兴坊。小雨迷蒙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栏画栋的雄伟的大门,上面一幅蓝底的匾额,书着“永兴坊”三个黄色的大字,匾额下挂了一些红灯笼。古色古香的起脊房顶建筑,如同山西的乔家大院一般,屋里屋外,过道的两侧,均是小吃店。许多店铺挂着“网红打卡处”的招牌,泾阳石子馍、乾县豆腐脑、秦镇米皮、荞面饸络、千层油饼、葫芦鸡、澄县水盆羊肉、岐山擀面皮、岐山臊子面、潼关肉夹馍、粉汤羊血、小酥肉、牛肉饼、炒凉粉、礼泉醪糟、大荔带把肘子……。遗憾的是我们刚吃过午饭,实在无处安放这香飘十里的美食,每人买了些可以带得走的小吃。
永兴坊作为西安文化的缩影也有着座山照壁、镜鉴、戏楼等文化见证。其中,座山照壁是古代房屋建筑中庭院的一种附属建筑物,照壁最早源于陕西,始于商周时期。座山照壁是从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来的,这种照壁外形上与山墙连为一体。正中的砖雕刻为传统的“葡萄照门庭”纹样,象征着家族兴旺,富足美满的含义。左右两侧的砖雕外框都以竹节形状雕饰,四角则饰以兰花,中心为荷花纹样,意为“清廉”之意,与竹节,兰花纹样一起表达了对从政者清正廉洁与君子高尚品行的赞美。还参观了“座山照壁”,座山照壁是从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来的,这种照壁外形上与山墙连为一体。
“摔碗酒”场,一大堆摔碎了的碗片预示着”一摔泯恩仇”的快意。值得一提的还有永兴坊的戏台,在这里我们还观看了“木偶戏”。据说这里还有“皮影戏”,称作杨贵妃皮影,高5米,形象源自传统戏剧"贵妃醉酒"。可惜我们没有看到。在一户小铺子里,见到一位衣着古代服装,头戴小帽,还戴着口罩的六七岁的小孩,坐着小板凳,在不停地手推着小碾子碾药材。我们驻足观看,叹惋现在还有这样乖巧的小孩啊。这时有知情人告知,那是个“假小孩”。左右端详,走近了摸摸小脸,简直不要太逼真了哦。我们几个感慨地说,还是咱中国人厉害,这机器人可以假乱真了。
在小吃一条街场徜徉了好一会,来到一处比较宽阔的地方,猛抬头,发现前面的墙上挂满了小小的橙色灯笼。同事中有人反应过来——那是柿子墙。据说是工作人员与游客在一周内一起挂上去的。墙的上方,挂着“永兴坊 柿柿如意”几个大字,我们兴奋地跑过去在柿子墙前合影留念。转过身去,发现这些柿子墙呈平行状有好几墙呢,穿行其间,如同穿梭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街市中,欣悦不已。细看,发现这些柿子上面写了好多字——“柿柿红、好柿当头、柿来运转、万柿大吉、好柿成双、柿业有成、柿终如一 、好柿当头、心想柿成”,看来游客将柿子墙当成许愿墙了。真是一道不同凡响的靓丽风景线;更是一条有创意的广告,为西安的特产——柿子量身打造的,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效。据说柿子挂上时是硬的,慢慢熟透变软后就会掉下,变软的掉下来的柿子削皮后就能制作成柿饼了,一点都不带浪费的呢。
同为美食一条街,永兴坊与回民街,各有特色,回民街以清真小吃为主,主要菜品为牛羊肉;永兴坊是陕西各地美食,有陕南,陕北,关中出名的小吃,整个老西安的味道要更浓。记得云南的一位导游说起西安小吃的时候,呲溜呲溜吸了好几下,回味无穷地说:“一提到西安的小吃,我的哈啦子都要留下来了,简直不要太好吃了。”确实如此,光是西安的小吃,也要让人不辞长作西安人了。
编辑 孙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