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年的沈阳老城区——青桩子,比候城更大更危要
前些日子,沈阳人的朋友圈里,流传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民国早期的奉天。图上的沈阳,只有以故宫为核心的沈阳老城墙一圈,加上西边的沈阳南站。
大家惊叹,100年前的沈阳如此之小。
1993年,在沈阳故宫北墙外面,发现候城遗址。这个遗址,被专家确定为是战国时期修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国大将秦开在公元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取地两千余里。燕国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修筑燕长城。
而沈阳,则是当时辽东郡的一个候城。
候,本义是守望、侦察。候城,就是一个军事堡垒。类似的建筑物还有,候台,候馆等。
故宫北面发现的候城,面积很小,东西长度只有170米。整个城墙加起来,不会超过1000米。
目前国内发掘的遗址中,与其相似的是窳浑古城。该古城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东西长250米,南北长200米。
如此小的城池,只能是军事据点。
但是,候城虽然小,却是沈阳建城的起点。现在的沈阳城再大,也是这个小小蛋变成的。
沈阳建城史,从这开始计算,至今有2300年历史。
只是非常巧合的是,沈阳建城的起点,居然没有离开沈阳故宫这个轴心。
把视野往沈阳城外看,还能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在与候城,或者说故宫平行的正东红20公里,浑河南岸,在历史上,曾经有一座比候城更大,在军事上更险要的城堡。
这座城堡,叫青桩子。
之所以叫青桩子,是因为遗址在浑南区汪家街道上伯官村青桩子自然屯。
青桩子城,和候城一样,都是方型,都是战国时期建造,都是土城。
但青桩子城的周长约1500米,比候城大了一个量级,进入县城城市的行列。
青桩子城的高度,也应该比候城高。候城在2米以上,青桩子城,在3米以上。
从候城往太阳升起的地方望去,正好不被沈阳东北的丘陵阻断视线,看到虎踞浑河岸边的青桩子城。
青桩子城,紧挨着东部山区,那里是东胡人的老家,生活着东北诸多古族。
一旦外敌入侵,青桩子城周围的烽火台烽烟燃起,候城望见,再点烽火,将战报向西传去,直到燕国国都蓟,即现在的北京房山。
在青桩子城出土了一件汉代绳纹大板瓦,这件文物说明,在汉代青桩子城建筑物比较高大,或者该物是城内官府所用。
遗憾的是,青桩子古城到汉代之后,就变成一片墓地。
城是什么时间被毁,又被什么人毁,因什么事而起,已经无法得知。
而在东汉时(107年)设立的玄菟郡城,则在青桩子城的西南侧。这个时候,人们建造城墙时,除了夯土,也开始用砖。
玄菟郡的人们,每到清明,都会到城的东北,祭奠故人。
虽然曾经的烽烟,化为青烟,但坚守浑河岸边,辽东要道之上的玄菟郡城外,刀剑弓箭匹马之声,仍未停歇。
英雄或在崛起,风流或已褪色。